仔猪黄、白痢的预防与治疗

2014-08-15 00:55于敏秀广西贺州市富川县莲山镇水产畜牧兽医站542709
现代畜牧科技 2014年5期

于敏秀 (广西贺州市富川县莲山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542709)

仔猪黄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主要危害2月龄以内仔猪的症候群总称。由于致病原有许多血清型,因此病型复杂多样,但病猪的典型特征是表现不同程度的腹泻和败血症,所排粪便呈灰白色或灰黄色等异常变化。本病发病有较为明显的日龄段区分,一般1~7日龄的仔猪多表现为黄痢,为早发性,7周龄以后的仔猪较少发生,但因管理不善,饲养条件低劣等原因,7日龄以后要谨防仔猪白痢及严重的水肿腹泻症。一般情况下,仔猪黄痢死亡率较高,仔猪白痢死亡率较低,但致僵率较高。

1 症状与剖检

仔猪黄痢流行特点为7日龄以内仔猪多发,1~3日龄最多见,表现为突然发病,典型症状为排黄色稀粪和急性死亡,剖检有肠炎和败血症变化,胃肠卡他性炎症,肝、肾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重症有出血点,少数无明显病变。仔猪白痢以7日龄以后的仔猪多发,典型症状为下痢,排灰白色粥样粪便,剖检有明显胃肠炎变化,肝、肾、心、脾、肺等脏器有不同程度受损,表现水肿、溃疡或出血。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应取病料组织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血清型鉴定,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积极意义。

2 预防

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均衡母猪孕期及产后营养,增强其体质和抗病力,确保母乳正常分泌并维持养分充足。经常清洁哺乳母猪的乳头,防止圈舍内粪、尿等病原微生物污染乳头、乳汁,构成消化性感染。有病史的猪场可以大肠杆菌腹泻K88、K99、987P三价灭活菌苗,或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灭活苗于母猪产前30天免疫1次,可以让仔猪获得来自母体的被动保护,防止仔猪发病。

平时应做好产舍环境卫生及消毒工作。母猪产前需清洁体表,并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接产和护理。于接产前擦净母猪躯体,特别是每个乳头,可取到较好的预防效果。秋冬季节做好保温、防寒、防贼风,夏季抓好降温、降湿、通风工作,可减少发病。料槽和水槽应经常刷试、清洗,勿令仔猪采食隔夜、变质的水食。

争取早期诱导开食,7~10日龄后逐渐投喂乳猪开食料,促进其消化器官发育,增进消化机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以减少发病。有针对性地补充维生素,如维生素C、烟酸、叶酸、硫胺素等,可倍量应用,以解决高密度饲养条件下仔猪对维生素的大量需求,增强病猪免疫力。在气候、环境应激、免疫应激、疫情动态流行期,及时补充电解多维,维持机体电解质代谢平衡,对缓解腹泻,促进机体快速康复非常有利。

产前、产后3天分别给母猪投喂止痢中药,能有效预防哺乳仔猪发病。畜主在仔猪出生后,哺乳期在母猪奶头上涂抹少量乳酸环丙沙星乳油剂或烟酸诺氟沙星膏剂,使仔猪在吸乳时摄入,连喂3~5天,可达到预防效果。

3 治疗

使用较敏感的抗生素治疗仔猪黄痢,包括恩诺沙星、氧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等,鉴于该菌极易产生耐药性,用药前应先分离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选出敏感药物,对症用药效果尤佳。笔者使用“利特灵”(主要成分为庆大霉素)注射液肌肉注射,效果较好,仔猪用量为2万国际单位,每天2剂,连2~3天。未作药敏试验的猪,可采用其中2~3种,每天选用其中一种,第二天更换另一种,连3~5天,交叉用药的方式效果较好。整群防治,笔者建议采用中药散剂,以健脾燥湿、清热止痢为治疗原则,组方为海金沙100克,马齿笕100克,大蒜50克,苦参50克,百草霜20克,加水1000毫升,煎至200毫升,可加适量白糖或红糖调味,每头仔猪灌服5~10毫升,每天1剂,连喂3天,效果较好,综合治愈率可达90%以上。

仔猪白痢的致死率较小,但可以致僵,因此要争取尽早诊断、及早救治,以减少经济损失。防治方法包括口服活性炭、“促菌生”(主要成分为需氧芽孢杆菌的干燥活菌制剂)等,必要时配合口服土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抗生素,即可取得理想效果。热性下痢以清热解毒、燥湿止痢为治疗原则,寒性下痢宜温中健脾、涩肠止泻为治疗原则,在加强饲养管理和改善养殖环境卫生条件的前提下,皆可取得理想疗效。笔者推荐通用型经典组方白苦汤:白头翁25克,黄柏30克,黄苓10克,苦参60克,秦皮10克,加水1000毫升,熬至200毫升,滤渣后备用,用时可加糖调味,每头灌服5~10毫升,每天2剂,连喂3~5天,效果颇佳,综合治愈率可达95%以上。如能争取早发现、早治疗,则致僵率明显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