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述要

2014-08-15 00:50于晓娟
铜陵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中国化成果马克思主义

于晓娟 刘 鹏

(1.阜阳师范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2.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十六大以来,我国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将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综述如下。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多数学者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都是以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那段经典的论述为依据。同时近年来不同学者围绕马克思中国化的内涵又进行了不同的阐述。张治银主要从“结合”的视角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认为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需要静态角度看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而产生的理论成果,更需要从“结合”的过程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形式上看,这种“结合”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的各大内容与中国实际各大内容之间在数学上的组合式互动,在内容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各大内容与中国实际各大内容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互动,实质上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际以及根据中国自己的实践,并上升为理论指导实践的互动过程[1]。

梅荣政的观点也从“互动”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认为它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建设以及改革的实际,同时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建设以及改革的实践经验提升到理论,并在这一过程中与时俱进[2]。

李君如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主要表现为一个基本原则,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同时表现为诸多的要求。这些要求不仅表现在上述提到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互动”,而且还表现为理论成果的表达形式,即用民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与中国自己的文化结合起来[3]。

夏从亚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不是一次生成、一成不变的,而是递次生成、循环演进、具有多重内涵的概念。为此,他认为需要从三个层面加以理解,即一是从作为一种历史进程把握其生成的内在逻辑;二是从理论体系理解其理论架构;三是从中国自己的实际情况理解应掌握的方法论[4]。

薛建明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系统性过程,涉及诸多环节和要素,可以系统地理解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具体化、民族化、方法化四个方面。也有的学者结合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的阐述,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了中国化的道路、制度、理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标是实现伟大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5]。

总的看来,十六大以来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进行了不同视角的解读,这种解读既有从静态的层面考虑其理论的构建,又有从动态层面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也有从系统论的视角加以解读,所有这些对于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内涵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依据不同的思路和各自划分标准,目前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作了不同的划分,有的以“两次结合、两次飞跃”为标准加以划分;有的以时间顺序为划分标准等。总的看来,目前划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两阶段说。中央政策研究室何毅亭从两大理论成果角度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6]。涂小雨也持这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分别是:一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7]。当然,目前持这种观点的人很多,如北京师范大学张静如,他阐述了两大理论体系,即新民主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关系,而且进一步阐述了两大理论体系自身的构成,认为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8]。

第二,三阶段说。总的看来,持这种观点学者大都有自己的划分标准,主要包括:一是以党的领导人及其产生的思想理论成果作为划分标准。如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阶段分别是: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十六大以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取得的一系列新的成果是第三次历史性飞跃。有的学者从历史阶段划分将之划分为三个阶段,认为1918-1935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和理论的萌芽期;1935-1957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创期;1978年至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时期。当然,对于历史阶段的划分,有的学者也有不同的看法。如有的学者认为,第一段历史时期是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时期。第二段历史时期是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的启动,这一时期可以作为第一次历史飞跃的延伸和第二次历史飞跃的准备时期。第三段历史时期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

也有的学者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加以划分,认为:第一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期,它开始于1920年,持续50多年的历史;第二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期,这段时期从“文化大革命”结束到党的十四大之前,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历史时期;第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后期,它始于十四大,并会一直持续下去。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王方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有:一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加以结合;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要注重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立足群众实践,集中群众智慧;四是要根据中国不断发展的实际,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9]。

李楠也从四个方面概括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第一,要以科学的精神、态度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发展同进步;第三,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第四,把马克思主义与群众的需求和要求结合起来[10]。

石云霞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主要有:一是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创新;二是继承和吸收中外一切文明优秀成果;三是既反“左”,又反“右”,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四是既要注重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文本,更要注重研究中国的实际;五是既要关注历史,更要展望未来,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11]。

李春江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包括:(1)要准确把握中国国情;(2)要注重社会实践,以实践为检验标准;(3)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被群众所理解和掌握;(4)注重理论创新,增强理论的适应性[12]。

郭美清认为其基本经验包括:(1)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2)坚持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竭动力;(3)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宗旨;(4)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13]。

三、关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以及十六大以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最早提出来的,毛泽东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飞跃。那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此,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

王员认为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者。其贡献主要表现为:一是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注重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这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为我们今天提供了榜样。二是注重实际的调查研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三是注重研究和分析中国的实际国情[14]。

张国祚认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表现为:一是善于抓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理论联系实际;二是善于说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话;三是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有机结合起来[15]。

白洁认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主要表现为:一是科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二是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三是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四是产生了第一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韩振峰也持类似的观点,在此观点基础上,还进行了拓展,表现为:一是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提出者和伟大践行者;二是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渊源和思想基础[16]。

(二)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

中央文献研究室杨胜群认为邓小平紧紧抓住改革与发展这个基本问题,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从倡导农村改革到推进全面经济改革和其他改革,从创办经济特区到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从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到倡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提出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到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等等[17]。

河北大学韩振峰认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主要表现在:第一,邓小平从唯物辩证法的高度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作出了新阐释;第二,重新恢复并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第三,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体系;第四,指出了我国所处的社会阶段;第五,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开放的结合,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改革开放的实际之中;第六,提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大政方针;第七,开辟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道路;第八,解决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九,邓小平从战略的高度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确立了新目标;第十,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战略思想[18]。

周向军认为,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突出贡献主要表现为:一是重新确定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二是具体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命题;三是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9]。

刘丽霞认为,邓小平的历史贡献在于:一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保证理论和实际的有效结合;二是正确评价毛泽东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文化动力;三是带领全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创立了新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20]。

刘歆立认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主要表现:一是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命题;二是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探索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路径;三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探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路径[21]。

(三)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理论界普遍认为,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里程碑,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金鑫认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探索了市场经济体制下执政党建设路径;第二,科学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22]。

广西大学韦日平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程,突出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通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阐述对共产党执政规律作了比较系统的探索。首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中国共产党要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格;然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其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阐明党的性质和宗旨[23]。

张国镛认为,江泽民的贡献在于:一是强调理论创新,探索创新的路径,从方法论上保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良性发展;二是强调党建和民主建设,从主体和外部环境上保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良性发展;三是带领人民取得巨大成就,从大局上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良性发展的广阔空间[24]。

周建超主要阐述了江泽民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一是强调中国的改革和发展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方向;二是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是深刻阐述了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明确了价值目标[25]。

(四)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首先,在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主题上,中央党校贾建芳认为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通过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会、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理论,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6]。

其次,在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最新成果的内容问题上,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包心鉴认为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可以概括为:紧紧围绕一个主题,进一步创造性地回答三大根本问题。紧紧围绕一个主题,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回答的三大根本问题是:一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二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三是“我们要走什么样的外交道路,推进什么样的世界格局建设”的问题[27]。河北大学教授韩振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概括为:第一,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指导理念——科学发展观;第二,提出了社会建设的目标,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三,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即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最后,在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意义问题上,中央党校李君如认为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同时,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28]。

十八大之后,很多学者又围绕中国梦的意义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阐述。如“中国梦”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持和发展,而且反映了中华民族主体地位和意识不断增强的过程,它蕴育和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梦想。雷骥认为“中国梦”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国强”与“民富”的共同期盼,以及人民群众对“公平”与“和谐”的美好期盼,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29]。黄相怀认为“中国梦”拓展了党的理论视野、创新了党的理论话语,并明确了党的理论指向[30]。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国改革的深入推进,对改革问题的研究将会进一步凸显。

[1]张治银.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J].三峡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2]梅荣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基本问题[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5).

[3]李君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若干问题研究[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1).

[4]夏从亚.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重内涵[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98-102.

[5]薛建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的全面理解[J].人民论坛(下),2012,(12).

[6]何毅亭.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N].光明日报,2007-11-15.

[7]涂小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探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1).

[8]张静如,李向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两大理论体系[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08,(2).

[9]王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特点、经验及其深刻启示[J].知识经济,2008,(11).

[10]李楠.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J].江汉论坛,2008,(7).

[11]石云霞.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J].学习与实践,2008.(9).

[12]李春江,李雪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当议[J].甘肃理论学刊,2011,(4).

[13]郭美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6).

[14]王员.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6).

[15]张国祚.毛泽东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典范[J].科学社会主义,2012,(4).

[16]白洁.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J].临沂大学学报,2013,(4).

[17]杨胜群.邓小平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和新认识[J].党的文献,2007,(2).

[18]韩振峰.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贡献[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7,(10).

[19]周向军.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突出贡献[J].思想理论教育,2012,(4).

[20]刘丽霞.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4).

[21]刘歆立.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独特贡献探析[J].求实,2013,(5).

[22]金鑫,陶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贡献——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

[23]韦日平.20世纪80年代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特点[J].江汉论坛,2007,(7).

[24]张国镛.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良性发展的贡献[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4).

[25]周建超,刘华.论江泽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贡献[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5).

[26]贾建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主题[J].科学社会主义,2007,(1).

[27]包心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创新理论体系[J].理论视野,2007,(6).

[28]李君如.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N].人民日报,2007-11-27.

[29]雷骥.“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时代价值[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9-12.

[30]黄相怀.“中国梦”与党的理论创新[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6):21-22.

猜你喜欢
中国化成果马克思主义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验收成果
工大成果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