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春 徐洁香
我国自上个世纪末就开始实施“科技兴贸”战略,通过不断加大研究开发的力度和对技术创新的支持,使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得到了飞速的增长,1999年出口额仅为247.04亿美元,2012年达到6011.7亿美元,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增长了二十几倍,而且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也一直在持续增加,从1999年的12.7%增加到2012年的29.2%。由此可见,我国高技术产业逐渐成为带动贸易出口的重要产业,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然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发表研究报告称,近年来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快速发展,但仍旧存在投入比重偏低、人员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另外政府对企业科技活动的资金支持亦不足。当前,R&D经费及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已成为国际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活动规模及科技投入强度的重要指标,经合组织(OECD)近期公布的数据称,2012年中国研发投入强度仅1.98%,而世界经济主要发达国家的R&D投入强度均在2%以上(德国2.92%),美国、日本2011年的研发投入强度分别就达到3.2%、2.7%,我国与上述国家的差距仍然十分巨大[1]。在我国R&D投入相对不足的背景下,如何合理调整R&D人员、经费投入的结构,从而提升R&D资源投入产出效率,扩大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进而推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最终有效拉动我国经济稳步增长,是一个非常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的课题。
经济学之父Adam.smith早在1776年的《国富论》中就提出技术进步对经济进步有重大的影响,后来的西方学者对技术与经济增长、国际贸易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Stern、Maskus采用衡量技术水平的R&D指标和人力资本作为生产函数的解释变量,研究了美国1960-1970年的外贸出口状况,分析得出技术对出口贸易有非常重要的影响[2]。国内学者对R&D投入与国际贸易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但是近些年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并在R&D投入对高技术产品出口影响的大小方面产生分歧,一些学者认为R&D投入对高技术产品出口影响不很明显,魏龙、李丽娟运用计量方法,建立技术创新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影响的计量模型,以科技活动内部支出、科技活动人员、R&D投入强度与人均拥有专利申请数作为解释变量,高技术产品出口作为解释变量,分析认为技术创新还没有在促进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3]陈昊基于2001-2008年京津沪粤等14省市的科技投入与产出数据,利用岭回归法分析了科技资源配置各个要素对高技术产品出口额的贡献,指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贡献程度最大,科技经费投入、科技活动人员和发明专利的贡献程度较小。[4]然而绝大部分学者认为R&D投入对高技术产品出口有显著的影响,杨波运用最小二乘法对高技术产业R&D投入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长期效应进行了简单的回归分析,认为我国R&D投入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具有正向促进作用。[5]郭友群、郑承娟基于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R&D投入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长期与短期关系做了相关性分析,指出R&D投入能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起促进和推动作用。[6]郭红斌运用计量方法,建立了技术创新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影响的计量分析模型,分析认为技术创新在促进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方面还应发挥更大的作用。[7]陈海波、王昕言基于R&D投入视角建立了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各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提出扩大R&D投入来提升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8]张歌、史安娜以1995年为基年测算了近年来的技术进步系数,论证了技术进步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乃至整体贸易商品结构发展的推动作用。[9]
笔者认为R&D投入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有比较重要促进作用,另外R&D投入结构各类型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也是有差异的,而以往国内研究较少涉及具体R&D投入结构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本文试图探讨我国最近一个时期内 (2000-2011年)三种研究类型投入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所以选取时序数列期数较短,而当时序数列期数比较短时不宜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在时序数列期数较短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较好的分析结果,因此本文采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对我国R&D投入结构以及R&D投入经费来源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姜庆华、米传民以灰色相对关联度为工具对我国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本文借鉴其建模思想采用灰色相对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我国R&D投入的结构类型与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关系进行分析。[10]灰色关联分析是灰色系统理论中的一种因素分析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比较或描述变量之间在发展过程中随时间而相对变化的态势,分析时间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并以它们变化的大小、方向与速度等的接近程度作为衡量关联程度的依据,认为比较序列的变化态势基本一致或相似,并且同步变化的程度越高,其二者的关联度越大,反之,则越小。灰色相对关联度与数理统计方法相比,灰色相对关联度对样本容量的大小以及数据分布没有特殊要求 (灰关联数据序列可少至三个数据),并且计算量小,易于编程实现。[11]
计算灰色相对关联度的算法步骤如下:
(1)首先初始化操作(整理为等长度1-时距序列);
(2)通过初值化算子进行初值化后,得原序列的初值像xi(n);
(3)进行始点零化,得初值像的始点零化像 xio′(n);
(4)依次计算:
(5)最后计算灰色相对关联度:
本文实证分析的目的旨在考察R&D投入结构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因此在灰色关联分析中涉及到的指标有: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研究”的R&D人员全时当量;用于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研究”的R&D经费内部支出;以及R&D经费来源的政府资金投入和企业资金投入。
本文的原始数据来源于 《中国统计年鉴-2013》、《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2》以及《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12》,为了探讨最近一个时期我国R&D投入结构与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关系,因此本文仅选取了2000-2011年的指标数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高技术产品出口额采用美元计价,笔者根据历年美元兑换人民币的平均汇率进行折算。另外为了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便于指标数据在不同年份之间进行比较,高技术产品出口额、R&D经费投入的相关指标,都以2000年为基期使用GDP平减指数进行平减。如表1。
表1 我国2000-2011年R&D投入与高技术产品出口数据表
在进行R&D投入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时,参考靖学青将数据作滞后1年的安排,也就是将R&D人员全时当量与R&D经费内部支出的相关指标2000-2010年的数据,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取2001-2011年的数据,采用GTMS3.0进行计算。[12]
依据灰关联相对关联度计算方法,可得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与R&D人员全时当量与R&D经费内部支出的相对关联度:γ01=0.6047,γ05=0.7592;两组之间的有序关系:γ05>γ01。由此可知,R&D人员全时当量与R&D经费内部支出都与高技术产品出口有密切关系(一般认为相对关联度在0.5以上为较强相关),另外R&D经费投入比R&D人员投入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影响更加显著。从图1中也可以看出R&D经费投入、R&D人员投入与高技术产品出口相对发展速度的趋势相一致,R&D经费投入与高技术产品出口相对发展速度的趋势更接近。
图1 R&D投入和高技术产品出口的相对发展速度趋势图
R&D人员全时当量与R&D经费内部支出按照活动类型,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研究”,其两者各结构类型与高技术产品出口额的灰关联相对关联度分别为:γ02=0.5872、γ03=0.5500、γ04=0.6263、γ06=0.7466、γ07=0.7181、γ08=0.7690。 从事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研究”的 R&D 人员全时当量的有序关系:γ04>γ02>γ03 ;用于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研究”的R&D 经费内部支出的有序关系:γ08>γ06>γ07 。 可见试验发展研究的人力和经费投入与高技术产品出口相对关联度最大,应用研究的人力和经费投入与高技术产品出口的相对关联度最小,基础研究的人力和经费投入居中。从图2、3中也可以直观看出R&D人员、经费投入各类型分别与高技术产品出口之间的关系。
图2 R&D人员投入类型和高技术产品出口相对发展速度趋势图
图3 R&D经费投入类型和高技术产品出口相对发展速度趋势图
R&D经费投入来源有政府资金、企业资金以及金融机构贷款,而近年来金融机构贷款所占的比重较小,R&D经费投入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政府资金和企业资金,因此本文仅考虑政府资金和企业资金与高技术产品出口额灰色相对关联度。计算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与政府资金投入、企业资金投入的相对关联度:γ09=0.6636、γ010=0.8749;其有序关系:γ010>γ09。可以看出高技术产品出口分别与政府资金投入、企业资金投入都有较强的关联性,表明高技术产品出口需要政府和企业两者共同投入资金,并且企业投入比政府投入对高技术产品出口促进作用更大。观察图4也可以看出近几年企业R&D经费投入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而政府R&D经费投入虽然在增长,但是增长相对于企业而言比较缓慢。
图4 R&D经费投入主要来源和高技术产品出口相对发展速度趋势图
研究分析表明,R&D投入结构与高技术产品出口有密切关系,尤其是R&D经费投入与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关系更加密切,然而我国的R&D经费投入强度虽在逐年增长,但离发达国家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的科技经费的投入依然任重道远。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要大幅度增加创新投入,缩短与发达国家的科技投入差距,争取早日达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提出的到2020年我国的R&D经费投入强度提高到2.5%以上。
虽然总体结果得出R&D人员投入对我国目前的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并没有R&D经费投入显著,这也与国内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但是人才是实现自主创新的关键,离开了人才,我国到2020年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将无从谈起。因此,政府应鼓励跨国公司和本国大型企业进行研发投资,重视吸收创新型人才,充分发挥归国高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引导我国企业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合作,获得高科技人才,同时利用政府支持和国内大学资源走“政产学研”之路,鼓励企业建立学习型组织,营造重人才重能力的良好氛围。[13]
我国在不断加大R&D投入力度的同时,追求更高的投入-产出效率也成为我国增加科技投入新的指导思想。我国不能再走过去单纯依靠加大R&D经费投入和R&D人员投入的老路子,而是应该全面分析R&D投入结构在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的作用,充分发挥出各种R&D投入要素的效率,要形成以集约型方式增加R&D投入,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以扩大高技术产品的出口贸易。
近年来,在我国R&D经费与人员投入中,“试验发展研究”的投入增长较快,所占份额相对很大,而且与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关联度也较显著,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增长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另外,“基础研究”活动的R&D经费与人员投入与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关联度也较高,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正影响。因此,我国在“试验发展研究”的R&D经费与人员投入方面应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尤其在目前世界各国经济不乐观,国际贸易增长受限的情况下,加大与高技术产品出口最密切的R&D活动类型的资源投入力度是非常必要的举措,即在近期适当相对增加“基础研究”、“试验发展研究”方面的投入,但在长期要保持R&D投入结构的均衡。
当前,我国各项创新投入机制并不健全,政府作为公共物品的主要提供者,应当提高对科技投入的财政金融支持力度,特别是着力增加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科研项目的扶持。一方面,要制定合理的财政和税收政策来鼓励创新;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各类商业金融机构支持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在自主创新和研发的过程中,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这是由企业的性质决定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创新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经济活动,只有以营利为目的并具备经济实力的社会组织,才会进行创新投入。而企业想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更健康、快速地发展下去,就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进行创新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增加R&D投入。
[1]姚利民,方妙杰.技术创新促进中国出口贸易的实证研究[J].国际商务研究,2007,(3):12-17.
[2]Stern,R.,Maskus,K.Determinants of the structure of US foreign trade 1958-76[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1:207-224,1981.
[3]魏龙,李丽娟.技术创新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12):32-34.
[4]陈昊.高技术产品出口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14个省际的数据[J].调研世界,2011,(3):37-39.
[5]杨波.中国R&D投入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相关性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6,(4):99-102.
[6]郭友群,郑成娟.研究与开发投入与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07,(6):38-40.
[7]郭红斌.科技创新投入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4):20-24.
[8]陈海波,王昕言.基于R&D视角的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1-5.
[9]张歌,史安娜.技术进步对贸易商品结构优化的推动作用--基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分析[J].学海,2013,(5):49-55.
[10]姜庆华,米传民.我国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4):24-26.
[11]刘思峰.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
[12]靖学青.R&D投入类型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26-29.
[13]洪银兴.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