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新 史文娜 付 璐 王 玫
(1.南开大学商学院 天津 300071;2.铁道部党校图书馆 北京 100088;3.天津站地区综合管理办公室 天津 300143)
在世界范围内,系统的社会资本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80年代。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社会资本的研究始于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他在1980年出版的《社会科学研究》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社会资本随笔”的短文,正式提出了“社会资本”这个概念,〔1〕成为第一位对社会资本进行系统分析的学者。还有少部分学者认为美国学者格拉诺沃特和林南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并发展了个人的社会网络与其拥有的社会资源关系的理论,开启了“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的先河。〔2〕
1992年,联合国巴西大会上通过了《全球21世纪议程》,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社会资本被列为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四项内容之一。2001年,中国制定了《“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和策略》明确地把社会资本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四种资本之一,指出“实际经验表明,投资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无形资本的收益大大高于投资于自然资源开发、物质资本和有形资本的收益。21世纪初期中国新的追赶战略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促进人类发展、发展可持续发展。”〔3〕
自20世纪90年代,随着专著、论文和研究报告的发表,国外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关于社会资本的系统理论。可以说,社会资本理论是一门新兴但却发展迅猛的社会科学理论,目前已经被众多学者应用到了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等众多领域。在推动其他学科发展的同时,社会资本理论自身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本文通过回顾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的主要进展,在综述社会资本对社会发展进步作用的同时,着重反映这一理论在图书馆学研究中的运用。
本文利用EBSCOHost等数据库,以“social capital、library”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经过筛选,共获得相关论文3000余篇。下面将从四个方面对文献调研结果进行论述。
学者们对社会资本的不同定义主要源于理解的不同角度。皮埃尔·布尔迪厄对社会资本进行了先驱性研究,他关注的是个人层面的社会资本。他认为,社会资本是“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那些资源是同对某种持久的网络的占有密不可分的。这一网络是大家共同熟悉的,得到公认的,而且是一种体制化的关系网络。换句话说,这一网络是同某种团体的会员制相联系的,它从集体性拥有资本的角度为每个会员提供支持,提供为他们赢得声望的‘凭证’,而对于声望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理解。”〔4〕科尔曼从功能角度定义社会资本,指出社会资本包括社会团体、社会网络和网络摄取三个方面,“社会结构资源作为个人拥有的资本财产,即社会资本。社会资本的定义由其功能而来,它不是某种单独的实体,而是具有各种不同形式的实体。其共同特征有两个:它们由构成社会结构的各个要素组成;它们为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提供便利。”〔5〕普特南认为,“社会资本指的是社会组织的特征,例如信任、规范和网络,它们能够通过推动协调和行动来提高社会效率。社会资本提高了投资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收益。”〔6〕另一位著名学者林南提出的是“社会资源”理论。所谓社会资源,就是指那些嵌入个人社会网络中的资源,这种资源不为个人所直接占有,而是通过个人的直接的或间接的社会关系而获取。拥有此种资源可以使个人更好地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7〕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开始强调网络和规范,重视网络对个人和集体的资源性质。
基于对社会资本含义的不同理解,学者们对社会资本的来源也存在相应的分歧。科尔曼认为,社会资本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向社会结构的下述功能,即行动者以此种结构为资源可以实现自身利益。也就是说,社会资本来源于社会结构的功能,社会结构体现为可资利用的资源,它不仅有利于身处同一社会结构中的所有个体的个人目标的实现,而且有利于集体行动的达成。〔8〕福山指出:“显而易见,社会资本始终常常通过重复的囚徒困境博弈而自然产生(即一次性囚徒困境博弈不会产生合作解,因为背信使博弈双方之间形成了一个纳什均衡),它同时也是宗教、惯例、共享的历史经验及其他类型文化规范的副产品。”在发展中国家,可以将非政府组织和基金会、宗教和全球化过程作为培育社会资本的内外部来源。〔9〕另一种观点则是波特的结构洞理论。波特认为,信息的处理和利用是需要成本的,并不是信息越多、流动越快就越好,及时获得他人无法获得的非冗余信息,这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伯特认为,结构洞(网络中的断裂处)是社会资本的重要来源,它为行为人提供了信息和控制优势。〔10〕
在社会资本与政治关系的研究中,最为著名的是帕特南。他通过在意大利长达20年的研究发现,意大利北部与南部在民主实践中体现出的制度绩效有着相当大的差异,进而提出了“公民参与网络”和“社会资本”。他认为社会资本对政府行为具有推动作用,公民参与网络培养了普遍化互惠惯例。社会资本类似于“恩惠银行”,一个依赖于普遍性互惠的社会,比一个没有信任的社会更有效率。〔11〕帕克斯顿通过46个国家的数据考察了社会资本与民主之间的关系,基本结论是社会资本和民主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也就是说,提高社会资本可以促进一个国家的民主,但反过来,民主程度也会影响该国的社会资本水平。〔12〕
在一些学者进行的实证研究中,通过对居民的调查发现,社会资本的积累能够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提高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包容。希尔维认为,培育社会资本能够带来更好的社会福利,除了延长人的寿命、提高健康水平之外,还可以提高教育水平,给予更好的工资待遇,减少就业歧视,使人们更加乐于交际、乐观,降低忧郁症的发生概率。〔13〕纳拉扬和普里切凯特对坦桑尼亚进行了调查,通过团体组织促使集体活动的方式应用社会资本,不仅提高了居民参与决策的能力,而且提高了政府科学决策的能力,是消减贫困的一种最重要的手段。〔14〕
很多学者从技术创新、制度经济学、经济发展及国家经济政策等方面研究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弗恩泰等人通过研究指出,在新经济中,“社会资本”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一个关键因子。社会资本表示的是在一个组织网络能够进行团结协作、相互促进生产收益的情况下形成的“库存”。因此,联邦政府需要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培养企业间的相互沟通与相互信任,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促进生产力的发展。〔15〕伍考克回顾了生产手段的发展历程,利用资本理论进一步发现,当各方都以一种信任、合作与承诺的精神来把其特有的技能和财力结合起来时,就能得到更多的报酬,也能提高生产率。因而,建立、培养、维持社会资本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6〕
在对经济的考察中,西方学者的研究还有一个显著特点,他们将文化看作一种中间媒介和一种工具,借文化分析社会资本并考察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Francis Fukuyama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分析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经济实现飞跃式发展的原因。〔17〕福山认为,特定的文化传统塑造了人们之间的特定的信任关系,造就了不同的社会资本与社会自发力,进而决定了各类社会经济组织的格局和社会经济的总体发展状况;反之,社会经济组织运行中产生的经济伦理又会反作用于社会资本,巩固原有的文化传统,进一步影响经济的发展。〔18〕
国外学者的研究显示,投资社会资本,能够最大程度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以及加强人力资本等等。布尔迪厄认为,社会资本是个人在社会结构中的成员资格以及社会网络联系。这等于告诉我们,加入不同的社会组织,使自己拥有更多的成员资格和身份、建立更多的组织网络联系,是增加自己社会资本的有效方式。“如果置身这些社会团体之外,人类就不能长久生存,个人自由也不能长久维护。”〔19〕科尔曼通过说明社会资本能够在家庭和社区中帮助人力资本形成的作用来说明该概念的运用情况。他认为,“正如物质资本通过物质变化形成促进生产的工具创造出来,人力资本通过能够使它们以新方式工作的技能和潜能而创造出来。如果物质资本是完全无形的,通过看得见的物质形态得以体现,人力资本也是无形的,通过个人获得的技能只是体现,那么社会资本也是无形的,因为它存在于人们之间的关系之中。”〔20〕
2000年前后,社会资本理论进入图书馆学研究领域,一些图书馆学研究者注意到图书馆的特殊属性使其具备创造社会资本的潜质,而社会资本理论也为公共图书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并且能够推动图书馆实践的发展。正如Varheim指出的“大多数研究者只是在宏观层次上研究社会资本,却没有指出创造社会资本的‘潜在机制’,图书馆为社会资本‘潜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模型,从社会资本角度研究图书馆一方面可以了解社会资本的产生机制,另一方面推动图书馆活动的开展。”〔21〕
2001年Kranich指出“21世纪的美国是一个人人广泛参与社区生活的时代,图书馆作为富有社会资本的机构能够平等的唤醒用户的公民意识、促进社区复兴。”〔22〕
Elbeshausen和Skov研究了公共图书馆如何支持丹麦一体化进程更加有效地进行。作者将一体化看成是丹麦社会少数民族团体之间交流和接触范围的扩大以及多元文化的发展,公共图书馆要为这一进程发挥作用,就应该树立多元文化视角,促进社会包容,建立各团体之间桥梁社会资本。〔23〕
Caidi和Allard指出信息服务提供者,特别是图书馆,应该有效地满足加拿大移民的信息需求。“为了更有效地理解移民群体的信息实践,满足其需求,将社会包容和社会资本引入信息搜索行为中研究变得尤为重要。”〔24〕
Hillenbrand认为“公共图书馆的全民性和平等性不但有利于提高社会的相互作用和信任,而且能够培养社区的公平感和公正感,进而促进社会资本。”〔25〕她对澳大利亚 Mount Barker社区图书馆发展社会资本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度量指标包括“关系和信任的建立、社会包容、合作和网络、社区资源能力建设以及社会使用空间”等。另外,她还认为“公共图书馆在缓和社会矛盾、建立稳固的社会关系方面扮演重要角色。”〔26〕
Drueke分析了地方组织现状,提出创造社会资本的几个策略,图书馆要发展社会资本,就必须将研究重点放在地方图书馆和图书馆作为一个组织机构上来。“图书馆员拥有整合和检索信息的能力,图书馆作为收集和传播社区信息以及居民现实和虚拟聚合的场所,虽然拥有的资源并不多,但仍可以在民众参与和社会资本培育上发挥重要作用。”〔27〕
Hart认为社会资本为南非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由于受限制的经济政策和用户日益变化的信息需求,南非公共图书馆职业普遍面临员工士气低下的现状,图书馆则可以通过教育、信息和社区服务活动的开展使其成为一个‘为全体民众服务’的组织,继而促进社会资本的生成。”〔28〕
Carpenter基于公共价值、社会资本与公民参与、移民与社会和谐指出,“公共图书馆是将人们聚集在一起的社会实体,对多元文化融合的倡导大多以图书馆服务为基础,而非清晰的阐述,但这并不意味着图书馆内不存在建立联系和培养合作关系的榜样组织,相反在促进多元文化的方式上面临更多的挑战。”〔29〕
对于公共图书馆在创造社会资本过程中所承担的角色,目前研究的主流观点是公共图书馆可以作为“会面场所”,一些学者还将其拓展为“社会公共空间”。通过实现“社会公共空间”的功能,图书馆能够有效地促进社会资本生成。
Leckie和Hopkins在对温哥华和多伦多的图书馆研究中发现,“将近30%的读者会与他人结伴到图书馆,70%的读者独自前来。”〔30〕尽管他们最后得出了这两个图书馆作为公共场所很成功的结论,但是他们认为图书馆作为社会化场所和社群信息提供者的等级仍然较低。与此相反的是,Fisher等对西雅图的主要图书馆进行了调研,他们发现“公共图书馆被视为并且被用作社会性场所”,强调“访问图书馆这一活动的社会属性”,“尽管在数据采集期间不到25%的人是与他人同来,但是超过50%的人来图书馆的目标是具有社会性的,他们来图书馆是为了家人和朋友的。”〔31〕Goulding认为“虽然读者并不在他访问图书馆的过程中与他人谈话,但是却会促使归属感和团结感的产生。”〔32〕Evjen和Audunson在挪威的两个城市做了群体访谈,他们发现大家对于图书馆作为交流场所的感受是复杂的:公共图书馆就像教堂和起居室一样拥有进入方面的低门槛,当受访者被问到用一个人来形容图书馆的时候,它通常会被形容为一个有着混合而矛盾的性格的人,就像是一个席琳迪翁似的歌手却有着重金属摇滚的特点。〔33〕
Putnam et al.将公共图书馆描绘为地方社区中最有活力的一部分,是变革的催化剂。他们的研究集中于芝加哥图书馆。这个图书馆为两个不同的地方社区而建:一个是多数人口是富人的社区,一个是有大量不富裕人口的社区。他们设想的一个可能结果是该地区的中产阶级都不再使用这个图书馆,特别是当这个图书馆被建在穷人社区的时候。但是,事实却是大量的经济资源和大量图书馆工作人员所带来的资源使芝加哥图书馆系统特别具有吸引力。人们认为图书馆是资源,是为图书馆自身和当地社团活动所准备的会面场所,是非正式的会面场所、是一个安全的地方。〔34〕
Varheim的观点稍有不同,他对于图书馆的角色有着更详细的解读。他强调公共图书馆所提供的核心服务,他认为人们对图书馆的利用主要集中在与文献、信息相关的活动中,如果图书馆仅作为地方社团和非政府组织的活动中心、会面场所而取消核心公众服务的话,那么就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其可以产生社会资本。这里公共图书馆作为会面场所仅是其产生社会资本的三个角色其中之一。首先,公共图书馆为社区中的每一个人提供普遍服务。通用公共政策可以创造社会资本,特别当它们是与用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公共服务时。用户最初是为图书馆的核心服务——获得文献而来,此外,用户将信息和文献的传递视为关键目标。在对社会资本的贡献中,使用模式和用户评价赋予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一个鲜明的角色。第二,图书馆是一个公共空间。进入这个空间并不要求市民们是某个组织的一员,在这里大家可以以一种平等的地位会见每一个人,进入图书馆的极低门槛再一次被强调。第三,图书馆作为一个信息机构,它可以使人民因知识和思考聚集在一起,它不仅仅是文献和社会资本的宝库,它更是为民主主义而奋斗的宝库。〔35〕
Aabo et al.选择了奥斯陆的三个镇区的图书馆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了调查分析,从图书馆如何作为交流的场所,并为谁服务这一问题出发,通过调查发现,图书馆扮演以下六个角色“作为一个‘广场’、会见不同人群的场所、公共空间、与朋友及同事等一起活动的地方、约会的场所、虚拟见面场所”〔36〕。与想象不同,低教育水平和收入的人群更愿意将图书馆视为交流和见面的地方。这更需要图书馆促进社会包容,为跨文化交流提供场所。
对社会资本的测量也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这其中世界银行对社会资本测量的研究有重要的贡献,SCAT(Social Capital Assessment Tools)是较早出现的系统的测量工具。在这个基础上,研究者对 SCAT进行改进,形成ASCAT。A-SCAT采用了7个问题测量结构性社会资本,使用11个问题测量认知性社会资本。这18个问题包括与组织联系(与参与社团比较接近)、集体行动、参与公共事务、社会支持、社会凝聚力、归属感、信任和互惠等。〔37〕
科尔曼提出要从社会团体、社会网络和网络摄取三个方面来衡量个人的社会资本拥有量,认为个人的社会资本拥有量与个人参加的社会团体数量、个人的社会网规模和异质性程度、个人从社会网络摄取资源的能力成正比,这几个方面表现的值越高或越多,其社会资本的个人拥有量就越多。〔38〕林南将社会资本视为网络资产来测量,他认为可以从被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资源以及个体的网络位置两个要素来测量社会资本。〔39〕罗特利奇和艾姆斯伯格根据社会资本与交易目标实现的关系,提出并建立了内生社会资本模型。这是社会资本测量和量化理论研究的一次重要理论突破。〔40〕
Goulding认为,“由于公共图书馆为社区内不同人群提供共享空间、满足社区居民信息需求、增强社会联系和信任,因此公共图书馆成为培育社会资本的推动力量”。在全面家庭调查(General Household Survey)中,他提出测量一个地区社会资本的五个关键性指标,包括“民主参与、邻里关系、社会关系网络、社会支持和当地居民认可度”公共图书馆都可以实现。“公共图书馆培育社会资本通过两个途径:一方面,为社会关系网络的建立提供联系和融合的场所;另一方面,为居民提供社区信息资源,这类信息在个体或团体社区生活和民主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社会民主参与。”
Hillenbrand认为“公共图书馆的全民性和平等性不但有利于提高社会的相互作用和信任,而且能够培养社区的公平感和公正感,进而促进社会资本。”〔41〕在她对澳大利亚Mount Barker社区图书馆发展社会资本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度量指标包括“关系和信任的建立、社会包容、合作和网络、社区资源能力建设以及社会使用空间”等。〔42〕
希尔班德以Mount Barker社区图书馆为例,重点讨论了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资本的开发者所发挥的作用,希尔班德还提出以下五个方面可以作为公共图书馆发展社会资本潜力的指标和度量:关系和信任的建立、合作和网络、社会包容、社区资源能力建设和社会使用空间。〔43〕
Gong,Japzon和Chen采用普特南社会资本概念,测量了纽约三个社区邻里关系在社会组织和个体之间的社会资本存量如何影响社区图书馆的使用。“由于在普特南那里,社会资本成了一种团体的甚至是国家的财产,而不是个人的财产,但集体社会资本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个人社会资本的总和。”〔44〕因此研究者在社会组织的社会资本变量设计方面,创造性地增加了组织结构和地理空间两个维度,以种族多样性和隔离程度为测量指标,补充了传统只测量个体之间社会资本的缺陷。研究结果显示,Flushing社区虽然由多种多样移民构成,但邻里之间存在大量社会资本,这些起桥梁作用的社会资本对公共图书馆的作用更大。
2010年Catherine A.Johnson对社区层次和个人层次的社会资本存量分别进行测量,在社区层次的测量方面选用信任、参与社区活动和民主参与三个主题,对图书馆用户和社区居民的态度进行调查比较。研究最后指出,封闭式的问卷调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更进一步的研究需要通过开展读者和馆员的访谈进行。〔45〕
对信任的测度也是测量公共图书馆增加社会资本的一个重要方面。Varheim et al.在分析社会资本生成的研究视角时指出:“从社会视角分析社会资本生成重点研究不同社会团体面对面的交流过程,其中存在一个假设,如果少数团体间的交流可以增加一个社会的社会资本,那么跨种族分离的人群之间面对面接触则可以建立彼此间信任。然而很多研究显示,社会资本存量随着少数群体的异质性减少;而交流环境本身也影响信任的建立;从公共机构的角度看社会资本的生成,强调公平、廉政和公正的公共政策和公共机构能够促进普遍信任”〔46〕。
在对国外学者的研究综述中我们发现,社会资本理论不仅在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分析中有意义,而且正在迅速成为图书馆学研究的一个新的理论支撑和研究视角。而我国应用这一理论的研究成果还相当匮乏。不仅数量少,而且大都为阐述性文章,针对我国图书馆建设,图书馆的存在意义的实证研究并不多见。这是我国的图书馆学研究者应该努力的一个方向。
1,15.李惠斌,杨雪冬.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3,209-227
2.赵延东.“社会资本”理论述评.国外社会科学,1998(3):18-21
3.“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和策略.〔2009-01-05〕.http://cssd.acca21.org.cn/news0801.html
4.Pierre Bourdieu,Loic Wacquant.Invitation to ReflexiveSociology,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2:119
5.Coleman,James.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 Press,1990,302
6,19.Robert Putnam,Making Democracy Work.Princeton:PrincetonUniversity Press,1993:167,133
7,39.(美)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张磊,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4,67
8.科尔曼·詹姆斯.社会理论的基础.邓方,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55
9.(美)弗朗西斯·福山.社会资本、公民社会与发展.曹义,编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2):36-45
10.Ronald S.Burt.Structural Holes and Good Ideas.American Journal of Society,2004,110(2):349-399
11.Robert D.Putnam.The Prosperous Community:Social Capital and Public Life.American Prospect,1993(13):35-42
12.Paxton,P.Is Social Capital Declining in the United States?A Multiple Indicator Assessment,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99,105(1):88-127
13.John F.Helliwell.Social Capital,the Economyand Well-Being.The Review of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Social Progress,2001(1):43-60
14.C.格鲁特尔特,T.范·贝斯特纳尔编.社会资本在发展中的作用.黄载曦,杜卓君,黄治康,译.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442-445
16.Woolcock M.Social capit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oward a theoretical synthesis and policy framework Source:Theory and Society,Volume 27,Number 2,April 1998,151-208
17.Francis Fukuyama .Social Capital and Civil Society.〔2008-12-23 〕.http://www.nu.ac.za/undphil/collier/Chomsky/Social%20Capital% 20and% 20Civil% 20Society% 20 -% 20Francis%20Fukuyama%20-%20Prepare...pdf
18.(美)弗朗西斯·福山.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例婉容,译.远方出版社,1998:7
20.James Coleman.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2008-12-29〕.http://www.tue-tm-soc.nl/iin/Coleman1988.pdf
21.Varheim,A.Do libraries matter?Public libraries and the creation of social capital.Journal of Documentation,2008(6):877-92
22.Kranich,N.Libraries create social capital.Library Journal,2001(19):40-41
23.Elbeshausen,H.and Skov,P.Public libraries in a multicultural space:a case study of integration processes in local communities.New Library World,2004(314):131-141
24.Caidi,N.and Allard,D.Social inclusion of newcomers to Canada:an information problem?,Library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2005(3):304-324
25,42,43.Hillenbrand,C.A place for all:social capital at the Mount Barker Community Library,South Australia.Australasian Public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2005(2):41-58
26,41.Hillenbrand,C.Public libraries as developers of social capital.Australasian Public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2005(1):4-12
27.Drueke,J.Researching local organizations.Reference&User Quarterly,2006(4):327-333
28.Hart,G.Social capital:a fresh vision for public libraries in South Africa?.SA Jnl libs&Info Sci,2007(1):14-24
29.付璐.社区图书馆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和谐使命——以社会资本作为研究视角.南开大学硕士论文,2009
30.Leckie,G.J.,and Hopkins,J.The public place of centeral libraries:Findings from Toronto and Vancouver.Library Quarterly,2002(3),326-372
31.Fisher,K.E.,Saxton,M.L.,Edwards,P.M.and Mai,J.E.Seattle Public Library as place:Reconceptualizing space,community and information at the centeral library.Westport,CT:Libraries Unlimited,2007:135-160
32.Goulding,A.A community forum:UK public libraries as meeting place.In M.Langeland(Ed.),Librarianship in the information age:Proceedings from the 13th BOBCATSSS-symposium,2005:349-358
33.Evjen,S.and Audunson,R.A.The complex library:Do the public’s attitudes represent a barrier to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public libraries?.New Library World,2009(3-4):161-174
34,35.Varheim,A.Social capital and public libraries:the need for research.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2010(3):416-28
36.Aabo,S.,Audunson,R.and Varheim,A.How do public libraries function as meeting places?.Library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2010(1):16-26
37.Harpham,T.,E.Grant& E.Thomas.Measuring Social Capital within Health Surveys:KeyIssues.Health Policy and Planning,2002(1):106-111
38.肖鸿.试析当代社会网络研究的若干进展 .社会学研究,1999(3):4
40.张其仔.新经济社会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76
44.Gong,H.,Japzon,A.C.,Chen,C.Public libraries and social capital in three New York City neighborhoods.Tijdschrift voor Economische en Sociale Geografic,2008(1):65-83
45.Catherine A.Johnson.Do public Libraries contribute to social capital?A Preliminany Investigation into the Relationship.Library&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2010:147-155
46.Varheim,A.Public libraries:places creating social capital?.Library Hi Tech,2009:372-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