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社建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3年9月29日挂牌。成立试验区是希望在两三年时间内,建设一个法制环境规范、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具有国际水准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不断加强和完善风险管控,大力构建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并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动改革开放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应有作用。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涵盖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和机场综合保税区等四类海关特殊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与现有的保税仓库、保税物流中心、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与综合保税区等同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将有更优惠的政策与更大的开放度。
上海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后经济快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经济总量持续增长。随着经济发展动力变动与产业结构调整,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降,发展动力有所弱化。在此背景下成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对于促进上海加快改革开放与深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构建“四个中心”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上海能否有效把握契机,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切实防范各种风险,认真实施完成建设自贸试验区这项重大国家战略,对上海自身及国家经济发展均有极重要的影响。
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以来截止到2013年11月中旬,试验区稳步推进,运行有序,达到预期目标,各项改革措施平稳落地,包括出台国内第一张负面清单、取消审批实行备案制、服务业六个领域开放已经公布并开始落实等,监管模式也深入推进,如海关的监管模式改为先入区后报关。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已发布负面清单,负面清单是自贸区的核心创新,这也是中国产生的第一份负面清单。负面清单选择依据国民经济的分类,选了18个大门类,以小类出台负面清单。控制的小类占17%,开放的小类达到83%。以小类出台负面清单,虽然清单较长,但是扩大了开放空间。
自贸区在出台负面清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积极构筑对外投资服务促进体系,对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改革境外投资管理方式。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将外商投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除国务院规定对国内投资项目保留核准的外由上海市负责办理。将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审批改为由上海市负责备案管理,备案后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工商登记与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相衔接,逐步优化登记流程,积极打造有利于各类投资者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构建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自贸试验区不断创新投资服务促进机制,加强境外投资事后管理和服务,支持试验区内各类投资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投资。鼓励在自贸区设立专业从事境外股权投资的项目公司,支持有条件的投资者设立境外投资股权投资母基金。国内企业境外投资得到政策鼓励与支持,自贸区内企业对外投资也可能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管理方式,非金融类的境外投资将由前置审批转变为加强事后管理,境外投资所得税可分期缴纳。
针对上海服务业发展较慢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现实,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推进开放服务业,努力通过自贸区政策优势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扩大开放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以及社会服务领域,暂停或取消投资者资质要求、股比限制、经营范围限制等准入限制。通过有效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定将通过自贸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溢出效应,有效带动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的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加大推动金融开放,是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目的与重要功能之一。自贸区有助于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开放,进一步提高金融开放程度,不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为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奠定基础。金融开放包括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汇兑、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与产品创新等,也包括离岸金融业务。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金融改革体现在四方面:一是资本项下可兑换;二是利率市场化;三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四是外汇管理创新。目前自贸区金融细则尚未出台,因为金融改革关涉面大细则正在研究中。
自贸区的金融改革创新,将始终坚持“一个前提、两个着力点”。一个前提即风险可控,对系统性和区域性的风险零容忍。两个着力点之一是牢牢把握所有的改革创新都要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服务于不断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二是牢牢把握所有的改革创新始终要为实体经济服务,积极发挥金融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
企业是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受益者,也是推动自贸区发挥作用的重要力量。首批36家中外企业获颁证照入驻试验区,在首家获得颁证照的36家中外企业(含11家金融机构)中,11家为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企业,经营范围涵盖金融、商贸、文化、通信和跨境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企业在自贸区高度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环境下将加速发展,与自贸区共同成长。
自贸区让企业家有稳定的预期,真正体现市场配置资源以及以企业为市场主体的市场经济法则。企业将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制度红利,如海关改革后自贸区内企业物流成本下降,开办一个企业从审批到登记注册的期限大大缩短等,充分发挥了制度创新提升效率的作用。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国家战略,而非地方性举措,是更高层次与更高水平的制度创新,并非是通过简单的政策与税收优惠来吸纳投资,其核心在于通过制度创新来推动改革开放与促进经济发展。为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作用,当前需要进一步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做好制度设计,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改革框架内,按照国家部署全力推进,真正以制度创新形成可复制与可推广的措施与经验,为其他地区即将设立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提供借鉴,有效发挥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当前上海要牢牢把握机遇,在两至三年内在自贸区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跨境投资贸易的制度体系、管理体制和监管模式,确保自贸区内所有的制度与文化可推广与可复制。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发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与推动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