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忽略的 “边缘”——普兰查斯 “新小资产阶级”论及其当代启示探微

2014-08-15 00:47姜霁青
天府新论 2014年5期
关键词:工人阶级普兰阶级

姜霁青

尼科斯·普兰查斯是20世纪70年代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对“新小资产阶级”这个被“正统”左翼阵营长期忽略的“边缘”群体进行的系统分析,在西方理论界有很大影响,为西欧工人阶级组织制定自己的政治策略奠定了基础,对当代社会也具有多方面的借鉴意义。

一、普兰查斯对“新小资产阶级”的系统描述

普兰查斯指出,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即主要从事企业管理、科学技术和第三产业流通与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这一群体虽不属于无产阶级的阵营,但与无产阶级有着一个重要的共同之处——靠领取工资和薪金为生。这个社会群体与无产阶级最大的不同是,该群体不直接从事物质生产,而是更多地倾向于脑力劳动。普兰查斯认为,在当今发达工业社会,这个新的社会群体不直接生产剩余价值,而只是帮助实现剩余价值。他们处于基本的、占支配地位的资本主义剥削关系之外,因此,他们既不是资产阶级的一部分,也不属于无产阶级的行列。对于这个群体,普兰查斯赋予了一个新的名称——新小资产阶级。

普兰查斯分析指出,“新小资产阶级”具有如下特征:从经济方面看,他们没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不占有资本,是领取工资的雇佣劳动者。“根据他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占的地位,他们从资产阶级那里得到一部分剩余价值……他们不是资本家,他们作为收入得到的——无论通过什么样的形式——是一笔大于他们的劳动力价值的货币。”〔1〕从政治方面看,他们中不少人所从事的管理和监督劳动体现和维护着资本对劳动的政治支配关系,即统治关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管理和监督工作是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政治关系在生产过程本身范围内的直接再生产。”〔2〕因此,尽管他们也处于受支配地位,但不同于工人阶级,他们事实上直接统治着工人阶级。从意识形态上看,“新小资产阶级”具有典型的金钱拜物欲、个人主义等特征。他们有时也反对资本主义,但不主张革命,而是迷恋社会改良,期望在资本主义体制内通过“个人”奋斗得到提升。

按照普兰查斯的观点,“新小资产阶级”一方面被资本所统治,另一方面又统治着工人阶级,在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维护和支撑着资本对劳动的统治关系。他们人数众多,占经济活动中人口的半数以上,但生活的来源是生产性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工资也只“相当于他们的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3〕工资水平往往与资本家对生产性劳动者的剥削率密切关联。他们热衷于经济决策,却无权决定企业的重大方针。他们喜好政治参与,但如同传统小资产阶级一样,经常随着历史形势的不同而摇摆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纵使他们反对资本主义,但在意识形态上仍带有资本主义的浓厚印迹,他们对资本主义的反对纯粹是基于防止自身无产阶级化这一考虑。

二、普兰查斯关于“新小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

在系统分析“新小资产阶级”的人员构成、阶级特征和社会地位等基础上,普兰查斯特别强调这一阶级的重要性,提出了工人阶级应联合“新小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

首先,普兰查斯主张赋予这一群体阶级地位。在普兰查斯的阶级理论中,“新小资产阶级”是再三被强调的中心之一。他指出:“小资产阶级的问题不仅居于关于当前帝国主义大都市中的阶级结构的讨论的中心,而且也居于关于受统治的、依附性的‘边缘’形态讨论的中心,这一形态通过各种对边缘问题的分析而显现出来。这个问题确实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阶级理论的关键性的方面。”〔4〕他认为,在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斗争中,介于两者之间的小资产阶级具有特殊意义。不重视和了解这个阶级的状况,就不能制定合理的革命策略从而有效地反对资本主义。基于此,普兰查斯抨击了对“新小资产阶级”群体的两种理解方式:一种是把这一群体分解到要么是无产阶级要么是资产阶级中去,或者两个阶级中都有;另一种是将这一群体视为“中间阶级”,并认为其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渐具支配性,以致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边缘化了。普兰查斯还专门抨击了法国共产党对“新小资产阶级”的阶级性质拒绝加以指认的做法,认为必须“赋予这些阶层以其本身的阶级地位,而不是允许他们站在阶级之外”。〔5〕

其次,普兰查斯坚持“新小资产阶级”具有向工人阶级阵营分化的可能性。普兰查斯认为,“新小资产阶级”阵营中的某些成员具有向无产阶级分化的可能性:生活和工作条件的差异性使“新小资产阶级”不能实现自身的政治统一,他们只能通过与工人阶级联合并在工人阶级的领导下实现统一。他具体分析了“新小资产阶级”分化到工人阶级阵营的多种情况,认为商业中的低收入阶层、公共和私人官僚化部门的下层人员、科技人员和教师在某些条件下会走向无产阶级化,低级公务员在阶级斗争的形势中会倾向于工人阶级的立场。〔6〕普兰查斯还分析了“新小资产阶级”向工人阶级分化的条件:“新小资产阶级”生活水平的下降以及阶级斗争的形势都会造成这一阶级的分化;因为他们具有明显的摇摆性,“在某种意义上,新的小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的分化取决于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在力量上的平衡。”〔7〕

再次,普兰查斯强调工人阶级的组织必须确立正确的战略,以团结和吸引“新小资产阶级”。普兰查斯指出,工人阶级只有加强与“新小资产阶级”之间的联盟,才能为成功的社会革命奠定基础。为此,工人阶级组织必须承认其阶级利益,并以此为基础调整革命策略。他批评法共忽略了对这一群体具体的阶级利益的认同及其与工人阶级利益的分歧。他还强调,和传统工人阶级相比,“新小资产阶级”更容易认同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这一点对于阶级组织、对于阶级意识的发展、对于阶级统一性的形成是值得重视的,社会主义策略必须将其考虑在内。因此,工人阶级的组织战略对于团结和吸引“新小资产阶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普兰查斯“新小资产阶级”论的当代启示

在新科技革命带动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战后时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呈现出新的特点,被雇佣阶级的队伍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数量庞大的从事第三产业流通与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和从事企业管理、科学技术的工作人员。如何认识这些变化,如何认识这个新的被雇佣群体,是西方理论界面临的共同话题。普兰查斯基于自己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理解,结合结构主义的“多元决定论”所提出,虽然具有某些片面之处,如,在确定这一阶级的标准上存在一定混乱,对这一阶级的定位使工人阶级队伍被大大削弱,对这个阶级部分成员的分析存在很大的片面性或表面性,等等。但是,他的“新小资产阶级”论是对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新“中间阶层”这一群体的一种富有见地的理论认识,其中包含不少积极因素。这一理论无疑会带给我们一些重要的理论和现实启示。

其一,正视发达国家新“中间阶层”蓬勃发展的现实,理性判断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形势和革命前景。普兰查斯的“新小资产阶级”论归根结底就是如何认识和定位所谓的“中间阶层”,以制定正确的社会主义革命策略的问题。必须看到,这个问题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引起阶级结构变化的客观结果。同时也必须承认,能否正视新“中间阶层”崛起的现实,正确认识新“中间阶层”的社会地位、发展趋势和历史作用,关系到对资本主义国家阶级力量对比的判断,关系到社会主义革命策略的制定和全人类解放事业的大局。普兰查斯提醒我们: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敏锐把握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状况的新变化,正视新“中间阶层”崛起的现实,高度重视对这一群体的观察和分析,在准确认识和定位这些新“中间阶层”的基础上,理性地判断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形势和革命前景,避免盲目乐观或悲观主义情绪。

其二,重视新“中间阶层”的社会作用,以制定正确的策略壮大反资本主义阵营。战后发达国家新“中间阶层”的崛起,给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带来了重大影响,也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统一战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普兰查斯对“新小资产阶级”的分析中包含着诸多相对客观的、也是极富见地的新见解,这些见解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对于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来说,只有重视这些新“中间阶层”的社会作用,制定正确的组织策略,才能团结和吸引他们加入到工人阶级阵营,壮大反资本主义力量。对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发达国家的新“中间阶层”也至关重要。重视这一群体的经济利益、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倾向,制定合理的统一战线政策,加强同这一群体及其组织的联系,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必要时在一些方面给他们以道义和舆论声援,就能够博得他们的好感,增强其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制度的认同感。这样,社会主义国家在反对资本主义霸权或侵略、维护自身利益的斗争中,很有可能获得他们的支持,壮大斗争的声势,甚至不排除争取到他们反对本国政府的 (哪怕是有限的)实际斗争的可能性。

其三,全面认识和深入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涌现的新社会阶层,团结和引领他们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普兰查斯的“新小资产阶级”论这对于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亦具有现实启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业已建立并处于不断完善之中。伴随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主要集中于国有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中的工人阶级数量锐减,外资、合资和私营企业中的劳动者剧增且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为主,从事管理或技术工作、从事商业流通工作的人员以及其他“白领”阶层人数显著增多,等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西方发达国家二十世纪后半期所出现的一些社会现象,在我国现阶段亦明显出现。如何认识国内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及其出现的社会条件,尤其是如何认识新增“白领”人员的阶层特征以及他们的群体关注,牵涉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因此,普兰查斯对西方新“中间阶层”的重视和分析对我们是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全面分析国内新社会成员的人员构成、阶层特点、社会地位、群体关注等,重视他们的作用、回应他们的吁求、维护其合理的切身利益,才能最大程度的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把他们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之下,将他们的力量凝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上来。有了他们的认同与参与,我们的事业才是完整的,一个美好的未来才有可能更快地实现。

〔1〕李青宜.当代法国“新马克思主义”〔M〕.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206.

〔2〕N.Poulantzas,Classes in Comtemporary Capitalism,London:NLB,1975,p.227.

〔3〕N.Poulantzas,Classes in Comtemporary Capitalism,London:NLB,1975,p.212.

〔4〕N.Poulantzas,Classes in Comtemporary Capitalism,London:NLB,1975,p.193.

〔5〕艾伦·伍德.新社会主义〔M〕.尚庆飞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42-43.

〔6〕张一兵.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中卷〔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151.

〔7〕N.Poulantzas,Classes in Comtemporary Capitalism,London:NLB,1975,p.334.

猜你喜欢
工人阶级普兰阶级
重读《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进行再认识
《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政治经济学:范尼·普莱斯与大西洋的工人阶级
“偏离”与“回归”:京郊土改中的路径依赖与阶级划分(1949—1950)
还原真实
丙戊酸镁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焦虑共病的对照研究
西酞普兰在紧张性头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比较
论马尔库塞的阶级一体化理论
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促进阶级阶层关系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