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雄辉
(湖南省祁东县洪丰中学)
一直以来,我国教育所走的路线都是“一对多”的讲授式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利于既有知识的传授,便于大面积向学生传递知识,而缺点在于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性不强。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信息技术教学提倡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活动过程,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这也就要求教师从传统的讲授者的角色过渡到引导者的角色,那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发挥好自己的引导作用,从而促进学生构建起信息技术知识,让学生获得发展呢?
在以往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总希望把大量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于是在课堂中就出现了教师“口若悬河”地讲授,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是“教师教得好不好”而不是“学生学的好不好”。因此,在课堂中教师为节约时间以便于讲授知识,一开始便单刀直入地讲授知识,没有考虑学生在接受知识过程中的感受,从而让课堂走向了“单向性”的极端。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如果只顾教师讲而不故学生学,学生就只能成为“容器”,如果忽视了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就只能成为“机器”。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提倡平等对话,通过对话关系来增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从而让学生愉悦地进入学习状态,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如在“初识Word”的教学中,教师并不是一开始就介绍Word的基本功能,而是让学生先谈谈自己对Word的了解,因为现在很多家庭中都开始使用了电脑,一些学生在生活中也接触了Word,通过这样的对话,从对话中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然后以Word的相关应用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对Word有新的认识,在感性认知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平等对话来了解学生基本情况,便于教师做出指导策略,为课堂的顺利展开奠定了基础。
不同的学生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结构不同,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习惯和方法也不同,加之学生兴趣和个性特点等因素,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显而易见。师生互动正是基于这种差异而进行的,而这也是我国传统教学中所提倡的“因材施教”。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差异而采用问题来引导学生,通过难易不同的问题来促进学生进行探究,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尤其不能感情用事,不能以问题来为难学生,也不能忽视学生的基础而提出过于简单的问题,从而让问题失去引导作用。
以PowerPoint中进行艺术字的操作为例,学生已经掌握了如何插入艺术字而不会改变艺术字的属性,此时教师可用“要改变艺术字的属性应该先打开什么菜单栏”来引导学生找到“格式”菜单,然后选择“艺术字”的“设置艺术字格式”,最后在根据实际需要给艺术字添加修饰效果。对于基础稍好的学生,学生操作了上述步骤后,教师可追问“如何使用艺术字工具栏?”以此来引导学生概括“视图”→“工具栏”→“艺术字”选中状态。在课堂中,提问一定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不能以难度较大的问题来为难基础较差的学生,这样容易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而要多鼓励学生去主动解决问题,让学生一点点进步,这样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从而逐渐喜欢信息技术课程。
合作探究是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流,但在课堂教学中发现,教师采用合作探究模式来组织课堂时容易让学生“自由探究”,即教师提出问题后就将课堂甩给了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挥,结果学生在探究中失去了主心骨,探究效率也就显得较低。在合作探究中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动是合二为一的,只有充分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问题、展示、交流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合作的效率。
首先,要注重以明确的目标来引导小组进行合作。如在“使用电子邮件”的教学中,教师对小组的要求为:掌握Email帐号的申请方法;掌握Outlook Express帐号设置的方法;掌握通过网上邮局或Outlook Express收发邮件的方法。任务要求提出后,小组成员根据任务展开讨论,讨论后进行操作,操作后进行总结。整个过程在有序中展开。
其次,要注重在小组学生合作中给予学生指导。小组学生根据教师任务展开讨论,此时教师要进行巡视,在巡视中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进行指导。如在调整表格列宽和行高的过程中,小组学生只掌握了手动调整、自动调整、调整表格属性三种方法,此时教师引导小组学生分别用不同方法进行调整,然后讨论三种方法的利弊,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三种方法的不同之处。
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课程,在以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迫于考试压力,教师更多的还是以信息技术知识的传授为主,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已经是大势所趋。为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应关注学生信息技术使用技能的培养。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层次而以任务来引导学生进行操作,让基础不同的学生在自己的层次内得到相应的发展。
以“插入图片、艺术字和文本框”的教学实践为例,教学后教师将学生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完成电子贺卡的制作,A组学生基础稍好,要求其应用网络搜索后保存图片、然后插入所保存的图片、选择艺术字和文本框,同时要求其做到合理布局,体现贺卡的基本要素。而B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初步掌握插入图片、艺术字和文本框等操作,教师只要求其能使用这些技能来制作电子贺卡即可。C层学生在学习中对上述技能还不够熟练,教师要求其在掌握上述技能基础上尝试做出一张电子贺卡,不做其他要求。这样不同的要求让层次不同的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学生在完成相应的任务过程中掌握不同的技能,获得不同的发展,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满足感,树立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不能固守传统,而要立足学生实际,以情感沟通为互动的基础,针对学生的差异而采用实施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来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课程,乐于在课堂中积极探究,在互动中获得知识构建,这样的信息技术课堂才会更加有效。
[1]郑雪晖.新课标下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学习,2013,(12).
[2]张晓骏.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J].考试,2012,(07).
[3]闫登峰.如何建构新课改下的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J].新疆教育,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