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 赵 越
科技中介服务是为促进经济与科技有效结合的重要经济服务活动,是国家和地区创新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技中介正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对于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优化产业化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达国家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已经运行近百年,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化机制日益完善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科技中介服务业也逐渐发展。然而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中介服务体系还存在较大差距和不足。
发达国家为提升科技对社会发展和本国经济的贡献率,大都依托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立起科技与经济、社会之间的纽带,经过多年发展已初步形成“建制架构系统化、服务内容多样化、服务程序规范化、执业资质专业化”的行业特征。发达国家中以美国硅谷孵化器为代表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已成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根据科技部2012年对科技中介组织的统计,我国各大中城市共有包括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企业孵化器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9万多家。30年间,我国科技中介在组织规模上突飞猛进,在人员素质上不断提高,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力量。一批科技水平高、综合实力强、发展潜力大的科技中介机构不断涌现,在长三角地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已得到良好的建立。然而我国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服务竞争力弱、服务内容差异化不明显和从业人员素质不够高等。
近些年,我国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很快,各省市陆续建立了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和平台,其中发展较好的如上海研发服务平台、西安科技大市场、科易网等,大庆市也有一些规模较小的科技中介机构,但大部分集中在高校院所,主要面向校内科技需求,导致社会认知度较低、服务对象单一。大庆市目前拥有一批优势学科和门类,具有科学原创能力,但是科技中介的服务功能不够健全,企业与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和科技中介之间缺乏足够联系,导致大量科技成果与社会需求脱钩,造成有限社会资源的浪费。
通过和长三角地区科技中介体系建设各类指标对比,大庆市由于思想观念落后,参与意识不强、发展环境欠佳等制约因素,导致科技中介体系建设较为缓慢,服务模式单一,服务内容不全面,特别是在多层次、多领域、跨学科合作方面较弱。
在了解并掌握国内外科技中介体系发展现状,以及大庆市科技中介体系建设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建议可从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业外部环境、加强科技中介机构内部建设两方面,提高大庆市科技中介体系建设。
1.优化科技中介机构与政府之间关系
政府可从战略高度出发,对科技中介机构的社会地位及在经济中的作用予以明确肯定,通过行政和经济手段支持科技中介发展,从全市科技计划项目确立上对科技中介机构予以政策和资金上的倾斜,促进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健康发展。
2.建立科技中介服务网络平台
由于科技中介服务需要大量各行业专家提供咨询服务,而机构本身的专家队伍远不能满足科技中介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应建立“小核心、大网络”的组织形式。根据大庆市科技中介现状,“小核心”可为政府出资成立的生产力促进中心,政府从资金和政策方面扶持中心为体系核心,引导各类科技资源整合;“大网络”即充分利用各类社会优势资源,选择适合科技中介机构业务开展的主体,如大学院所、企业及专家个人等科技中介服务主体,从而确定体系的紧密层和松散层。在全市乃至黑龙江省建立广泛的协作网络,充分运用网络化、信息化等手段打造科技中介信息服务平台,全面发动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建设一个功能强大、覆盖面广的网络平台和全社会共享的开放性数据库。
1.改进科技中介服务模式
大庆市科技中介机构可在对科技服务市场需求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建成业务联盟型的组织形式,明确联盟内各组织机构的形式和功能,最大限度发挥各自优势。通过联盟化服务模式将有利于改变大庆市科技中介服务业目前相对单一、服务功能缺乏特色的状况,建立一体化、多功能综合化的科技中介体系。
2.建立完善科技中介市场机制,量化评价标准
为大庆市科技中介服务体系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探索建立包括相关评价制度、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机构等形成的有机整体评价体系,对科技中介服务进行量化研究,评价体系应遵循可操作性强、着眼全局性、具有前瞻性等原则。
3.增强科技中介服务人才队伍
科技中介服务业要求从业人员既要有广博的知识结构,还要具备丰富的法律知识,保护相应的知识产权等。这就需要吸收具有理工商法等两种或两种以上专长的高学历人才,大力从高校院所等具有相关技术的专业师生、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以及留学回国人员中吸取优秀人才,立足全省,着眼全国去建立科技中介服务业的人才库。同时,也要从多方面培育现有从业人员,设置具有强实用性和针对性的课程,重视从基础培养中介人员素质。
[1]朱桂龙,彭有福.发达国家构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经验及启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2):94-98.
[2]杨稣,贾明德.关于我国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创新与发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4,(4):93-97.
[3]刘助仁.科技中介机构发展与政府行为分析[J].中国科技成果,2006:(8).
[4]熊小奇.发达国家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07,(11):50-53.
[5]骆光林,余向平,陆江东.浙江省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现状和发展思路[J].科研管理,2008,(3):145-151.
[6]韩霞.论我国科技中介服务业的功能定位与发展策略[J].中国软科学,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