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导读”课,变“阅读”为“悦读”

2014-08-15 00:49姜志刚
中学语文 2014年21期
关键词:凡尔纳托尔斯泰贝多芬

姜志刚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知道学好语文必须要有大量的阅读,老师也总借各种机会向学生推荐书目,要求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的文学作品。但很多时候,情况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不少学生读书浅尝辄止,甚至迷恋上漫画,却置一些优秀的经典于不顾。难道是这些经典的文学著作失去魅力了吗?还是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延伸时,方法需要改进呢?

上好“名著导读”课,激发阅读兴趣,启发深度思考。

语文课本的附录部分有专门的“名著导读”部分,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是很好的办法。这里以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课本后的两本名著为例,做一点探索。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充满想象力的科幻小说,对学生而言,很有吸引力。但如何才能读得更深入一些呢?我尝试着设计了几个环节,促发学生的深度思维。

首先是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探究小说细节的兴趣:一个是情节纠错,让学生找出对小说某段情节描述中出现的错误,并且改正;另一个是根据细节描写,猜人物名。学生一边游戏一边思考故事中有趣的地方,慢慢地发现值得品味的细节。这样,即使是读过的书,他们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能随时从故事里找到新鲜感。其次是对人物的理解,在猜完人物后,我让大家来说说喜欢谁和喜欢的理由,大家展开讨论。这个环节的讨论,并不是仅仅让学生说说主要人物的形象,而是比较主要人物性格上的差异。比如鱼叉手和尼摩船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在遇到危机时,众人的反应分别是怎样的等等,引导学生比较。

接下来,抛出一个问题:一百多年过去,如今的科技日新月异,鹦鹉螺号的神奇早已成为现实,“为什么经历了百多年的凡尔纳小说仍魅力不减呢?”这样的问题,引发了孩子们探究的兴趣,是呀,为什么呢?那么多新奇的科幻小说问世,甚至于新科技一日千里,可凡尔纳的小说依旧吸引无数读者趋之若鹜。学生们再次回到原著中寻找答案,有的还翻查了其他相关资料,通过再次深入地阅读,大家总结了若干理由,有的甚至附上了详细解说,我们再在课堂上一一讨论,最终孩子们获益良多。

通过这样的阅读,学生们不仅提高了阅读名著的兴趣,更加深了对经典作品的理解,而且也掌握了一些品读小说的方法,比如抓住情节、理解人物、探究作品生命力等等。学生们还展开了对其他同类科幻作品的阅读,不仅读完了凡尔纳的另外几部代表作品,还阅读了H·G·威尔斯的《时间机器》、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等等。

《名人传》则是另一种类型的名著,它的阅读难度较大一些,有不少孩子不太喜爱阅读这部著作。首先要做的是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因为《名人传》是传记类文学作品,三位传主可以分开阅读,我就采用了不同的方式来吸引学生。对于贝多芬,大家比较熟悉,因为初一学过课文《音乐巨人贝多芬》,我尝试着先不介绍书,而是给同学们播放了一段影片——好莱坞传记电影《贝多芬传》中的一个结尾。影片回顾了贝多芬的一生,极富想象力。学生看完很感兴趣,我问他们为什么何为和罗曼罗兰都称他为巨人,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书里寻找答案。对列夫·托尔斯泰,孩子们相对陌生一些,不过八年级下人教版语文课本第一单元里有一篇关于他的课文(茨威格作)。上完课文之后,我为孩子们朗读了朱增泉先生的散文《去托尔斯泰庄园》,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托尔斯泰生前的住所和围绕他发生的事情,学生很喜爱听,我又让他们思考罗曼罗兰笔下的托尔斯泰有什么不同,引导孩子们去阅读原著思考。最后,是米开朗琪罗,我请美术老师帮忙,在美术课上用一些时间去介绍了这位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艺术家,引发孩子的兴趣。在这样的激发引导下,学生相对轻松地读完了《名人传》。

但仅仅读完名著是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去深入的理解作品丰富的内涵,才算是有深度的阅读。于是,在进行了为期两周的集中阅读之后,我安排了一次讨论课。讨论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们进一步体会作品中的丰富内涵,并且初步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解读经典作品。

首先是“走近大师”的环节。在简单介绍之后,我安排学生分别复述了三位英雄的主要事迹,要求是内容必须来自《名人传》中的记述。然后展示我的概述,请学生寻找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体会老师概述中突出磨难的用意。接下来就围绕几个问题展开讨论:“贝海拾珠”(品味描写、揣摩内心世界),“心灵对话”、“含英咀华”。

这些内容都紧紧围绕英雄们的磨难展开。其中,“心灵对话”抛出问题:世间名人无数,罗曼罗兰为什么选择为这三个人作传,而且把他们称为“英雄”?在这一系列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们慢慢开始用自己的思考去解读去发现书中的思想,同时还学习到如何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解读经典名著。

其实,引导孩子读书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在于“导”的有趣,“导”而有向,“导”有梯度,才能真正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拓展学生阅读的深度。阅读的引导也不仅局限在经典名著,平时留意身边书报,许多佳作缘于平淡。比如学生在阅读课上所荐之美文则大多选自手头上的刊物,如《少年文艺》、《读者》、《青年文摘》、《美文》等。记得上完鲁迅的《雪》之后,有位学生推荐了一篇题为《西风胡杨》的托物言志的散文,不少同学被文章感动,课间纷纷传阅。

“名著导读”并不是只能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展开,把“阅读”变为“悦读”。自然一点、轻松一点,信手拈来、闲庭阔步,也许更受学生欢迎呢!

猜你喜欢
凡尔纳托尔斯泰贝多芬
亦远亦近贝多芬
七颗钻石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丁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
忘记自己的人
拒绝做广告的凡尔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