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4-08-15 00:51:35王晓晓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29期
关键词:触点想象思维

◆王晓晓

(日照市经济开发区连云港路小学)

语文是人们学习和掌握各门知识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又是基础之基础,所以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尤其重要。语文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它更多地注重在学习中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情感的交流,注重以真情感染读者,以形象唤起美感,以意境领悟主旨,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标。只有在教学中把握好这些因素,才能扣击学生的心弦,点燃智慧的火花,使其产生求知欲望,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几年以来,我努力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施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的是语文学科范围内的听、说、读、写活动,其作用在于突破分细小项目练习的局限,而有的是跨领域的综合,突破传统的阅读教学指标和作文路数,使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空间,开拓学生的思路,拓展阅读视野,引进新的话题,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思维空间和语言系统。

1.加强对学生的质疑训练,鼓励学生在求异中创新

古人说:“读书无难须有疑,有疑者都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由此可见,有疑才有思,有思才能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动脑思考,解决问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激发其自主性,使其成为阅读的主体,大胆想象,打破思维定势,想人之不敢想,说人之未曾说,只有在反复的质疑训练中,学生才能真正具有创新意识。

2.沟通语文与不同领域的联系,增进学生思维的活动机制

一个人的言语系统、思维系统要能够跟外界不断地交流信息,形成开放系统,需要有可以接纳和释放信息的“触点”“接口”来与外界系统连接这种“触点”“接口”,一般会由外部系统里具有代表性的形象、概念、词语、表达方式等构成。如果一个人这样的“触点”“接口”少,那么他的思维空间和话题范围就相应地会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要使学生在他们的学习链上逐渐形成许多与其他领域连接的“触点”“接口”和相应的活动机制,就必须培养学生多阅读,用丰富的知识来填充学生的大脑,开阔自己的视野,见多才能识广,即“触点”“接口”多起来了,这样才能形成更多的知识链接,也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帮助学生成为会思考的人,有思想的人。

3.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提问能引发学生开窍,启发学生自己领悟,自己求解,要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使提问具有一定的诱惑力。如教《颐和园》时问学生:“谁知道北京都有什么有名的建筑物?”同学们争相发言,一口气说出了六七处,这样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营造艺术氛围,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1.在教学中创设情景,重视情感体验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展现具体的形象美,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文章所描绘的情境,帮助其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例如,在讲到《搭石》文中的“人影绰绰”和“协调有序”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画面,通过景象与文字的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再对语言文字进行诵读、鉴赏,以期达到记忆、理解和鉴赏三者合一的的境界。化“彼情彼景”为“我情我景”。让其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思维最活跃,从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观察是提供丰富的思维材料

学生怎么能想得广,想得远呢?这需要思维材料的储存。思维材料的积累是以对周围世界认识为基础的,因此指导观察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科学家还是艺术家,观察力往往是他们发现奥妙,激发创新动机,寻求创新思路的非常重要的品质。人对世界的认识,据统计90%是通过视觉获取的,因此观察对学生来说,不仅是认识世界的需要,也是丰富童年生活的需要,更是他们自身成长的需要。学生总是睁大眼睛看世界,因为世界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陌生而新奇的世界,他们不仅用眼睛、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去感知周围世界的。观察满足了他们发现新生事物的渴望,满足了他们巨大的好奇心。而正是在这看世界的过程中,周围的景象、声响、色彩镶嵌在他们丰富的记忆中,成为他们以三维空间的形式保存的经验。这些经验、表象,成为他们思维的鲜活的材料。

3.想象能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想象是拓宽学生思维空间的最好途径。鲁迅先生早就说过,孩子的想象力是值得敬服的。凭借想象,学生可以上天,可以入海;凭借想象,孩子可以到达小鸟到达不了的地方。激起孩子的想象并不是什么玄妙之事。关键是老师要为激发孩子的想象提供契机。在优化情景中,让学生获得鲜明的直接的印象,这种“直接印象”散发着艺术的美,进入学生的意识,为学生展开想象做了十分有效的心理上、情感上的准备,甚至使之处于一种呼之欲出的状态中。如教《乡下人家》一课时,先在学生面前展示了一幅幅农家大院的美景,通过老师的语言描述,让学生感受到农家的风光,学生仿佛真的闻到了农家人花园里的花香,看到了村前的鸡鸭欢唱,尝到了自家门前瓜果的香甜。课文的描写伴随着学生的视觉所得,与他们的生活中获得真实的农家风貌都联系在一起,很自然地产生了审美意象。想象能让学生插上翅膀,想象是会飞的思维,想象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三、课堂积极评价,培植学生创新的信心

要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可持续发展,教师必须采用赏识教育,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你的理解是个创造”“你有独立见解”“老师还没有想出来,你已经想出来了,真了不起!”老师这一声声赞扬,像一股股暖流流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猜你喜欢
触点想象思维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林升栋:将消费者触点思维融入广告媒体计划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快乐的想象
航空电转换器的损伤原因分析及修理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中国化妆品(2018年6期)2018-07-09 03:12:42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读者(2017年15期)2017-07-14 19:5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