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芳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仁风镇中学)
什么是高效性?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如何才能实现呢?“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独自对所学的知识总结加工并主动探索新的知识。”这是北师大的赵亚夫教授认为有效教学的一种形式。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前提是他对所学的科目感兴趣,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有差异的学生,老师应做到分层。
兴趣是每个人做好某件事的前提和动力,人的积极性会因兴趣增加3~4倍。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首先应积极地去培养和提高学生兴趣。如果一个人的心情愉悦并愿意干某事,那么整个过程肯定会充满活力,他的感受性就会越高,学习也就会越有兴趣;反之,兴趣会大大降低。同样,“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这句话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的。这如同一个连锁反应:学习兴趣-主动思考-良好情绪-接受知识-较好的学习效果。
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开端引趣、引导学生参与竞争、刻意求新、联系生活实际,拓宽知识、精心设疑和教学情境等。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有一个好的开始?方法有以下几个:“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老师可根据自己的教案布置一些角色,让学生去探索人物的心里,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思考主动性。如“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一课,根据历史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我们可以编一场情景剧。
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样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例如,第1课《历史告诉我们什么》时,讲课前,我会给同学们提出一些问题,如谁能讲出秦始皇、曹操、秦桧、刘胡兰分别是什么时期的人物?他们是怎样的人?问题刚提出,同学就开始讨论,积极的思考,对于进入课堂是一个很好地开始,整个过程围绕这个展开讨论,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效率。
课堂所讲的内容尽量要与人们平时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会根据自己自身或周边的情况与课堂所学知识相对比,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课堂的高效性。
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学生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并体验主人公的情感。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设置一个情景,巧妙的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亲身体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以某一个角色走进历史,体验历史,亲身感受,人物的心里和思想会有深的思考和领会。例如,“难忘九一八”一课中,可以设计这些的问题:假如你是那些平民中的一员,请说说“九一八”时你的遭遇;如果你被流放并且在沦亡中遇到一名记者,为了表达你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你会请他为你写一篇怎样的文章或诗;如果在战争年代,你幸存下来,你心中的爱恨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出来?如果你生于伯利克里时代,对于当时的政治,你的生活会如何继续?如果你生于法国督政府时代,面对乱世纷争,如何有效发挥自己的才能?如何大放异彩?学生以主人公的身份走进历史,为他们学习创设合适的情景,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如今的社会,老师可以依据教学设备,利用课件把文字、声音、图片、电影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如PPT创设情境,能让学生一种感觉仿佛身临其境,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带动学生,活跃课堂,使学生能参与其中。同时,有利于知识的整理和归纳,突出教学的重点。
情景的设置也可以依赖于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的结合。例如,介绍一二九运动时,当时民族危机严重的历史背景能通过《毕业歌》这首歌淋漓尽致表现出来,如歌词中“满耳是大众的嗟伤,一年年国土的沦丧”,引起学生共鸣,激发爱国情感。
课堂上要做到全面,老师需针对每一个学生来备课,尤其是有差异的学生,这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因此,老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化,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对于有差异的学生,老师需做到教学目标、过程分层、布置作业分层、学分评估分层。让每个学生都能亲身体验、融入课堂中,这样就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实现课堂的高效性。
老师应根据每个同学的情况进行分类,根据每组学生学习情况,布置不同的作业,对他们的要求也要有所差别。例如,有的学生因家里有电脑,查资料很方便;而有的学生却没办法完成布置的作业。作为老师,就应该及时的了解情况,把学生分类,一部分学生上网查资料;一部分学生仔细阅读即将学习的内容;不管哪一类的学生都需写出自己的认识,然后进行交流,比较自己查到的与书本上的知识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这样就能让学生各尽其职,各尽所能的参与到教学中,既活跃课堂的气氛,也有利于课堂的高效性。
因学生受到外在与内在不同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有差异。对于有差异的学生,老师应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将课堂分成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阶段需要有不同学生参加,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参与进来。这样的话,不同的同学都能在自己已学的知识有所扩展。例如,对于一些基础比较欠缺的学生,在朗读的环节,就应该让他们参与,加深对每一段的印象;有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应让他们回答,加深记忆。对于一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积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有进一步理解,加入自己的想法,贯穿并应用于自己的生活中。每个同学每节课都有收获,时间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增加了课堂的高效性。
每个学期的最后,老师都会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估。因外在的影响,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进行学分评估分层。比如,在某些方面,有些欠缺的同学做到某个程度可以给满分,而另一些同学却需要更高的程度。鼓励和激发同学在今后的课堂上认真学习、积极思考,提高课堂上学习的效率。
自己的行为绩效是根据相互的信息反馈来判定的。老师应通过以上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有差异性的学生,要做到分层教学,而且要做到正确公正的评价教学效绩,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实际掌握自己的学习状态,正确认识自己。通过进一步的自我分析、自我调整,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以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1]肖成全.有效教学[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