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红卫
(长沙航天工业学校)
自2002年起,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我国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制度下取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但是在2008年以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开始迅速下滑,近几年来由于招生形式严峻、人才培养模式落后和学生管理落后等各方面原因,给中等职业学校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新课改下,中等职业学校该如何发展,如何改革成为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现状和问题来看,大致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三方面来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三类职校的培养目标已形成这样的定局,即中专培养“员”技校培养“工”职校培养“员”和“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教育制度的变化和改革,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和培养的目标也越来越模糊。自我国2000年以来教育部制定的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计划的原则来看,中专、技校和职校三类学校旨在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专门人才。然而,人们对培养目标的内涵把握上认识不一致,因而导致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各不相同,从而影响教学改革的方向。
在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方面,由于中等职业学校过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以至于忽视了人文教育和人的发展的倾向。一些职业学校盲目的将学校教育视为掌握一门或者几门技能作为踏入社会而谋出路的手段,使职校毕业学生整体素质不高而影响职业教育的声誉。
在课程结构方面,多数学校依旧采用学年制按照学期学科的逻辑顺序安排课程。这类课程教育虽然方便编制但是对于职业学校学生来说缺乏灵活性。容易出现各门课程之间关系协调不够,理论与实践衔接不紧密的现象,理论与实践课程的严重背离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难以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上部分学校教学设备相对落后,使得职校实践操作与理论教育成效不高。
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两方面。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法、练习法和讨论法为主,但此教学方法陈旧,缺乏职教特色。在国外人力资源开发中的模拟教学、游戏和课题等教学方法早适用于职教教学。另外,教学手段运用现代化信息和工具的程度不高。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多媒体、网络技术等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被列为有效的教学手段。而我国职校教学的主要手段还保持在印刷时代,利用书、粉笔和嘴完成课程教学。利用现代化工具的手段还不高。
针对以上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对于教学改革提出以下策略:
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更新教学观念。在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上,坚持立足于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突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结合专业特点,探索教学模块规律,运用课程的运用性、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具体特征,按照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的方向组织教学内容,实现由单纯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向具有全面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转变。随着我国经济由单一化向复杂化的转变,社会岗位的职责由单一化职能向综合职能转变。作为新时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为标志的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劳动者,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应当更新教学观念,将人才培养定位于向某一特定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向多种职业技能需求的方向转变,同时也应当培养具备某一群岗位领域的转变和学习基础,以便培养复合型人才。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内容的改革来说,不仅是对劳动力市场的预测和社会的反馈,同时要使教学设置与市场需求变化相匹配。当然,要做到完全准确的把握市场变化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要建立一种能够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和劳动力需求的科学文化和专业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向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同时,注重职业教育的基础性,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满足不同层次的劳动力和市场需求,这也将成为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
另外,要加强社会实践操作,培养基础知识所需技能,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还应当包括创业能力在内的实践教育课程和操作练习。与此同时,合理规划和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尽量压缩精简理论内容,注重实践操作性。同时围绕理论教学培养能力,展开实习操作,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自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形成以人文素质为基础,以职业技能和环境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实现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策略的改革主要体现教学方法上,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方法观。要从教学法向学习法转变,从演绎法向归纳法转变,从讲授法向操作法转变,从描述法向直观法转变,从知识化向实践化转变。重视综合知识和综合技能的培养,而不仅仅是单一的某一项技能的培养。要培养学生以能力含智力和综合能力为基础,以掌握职业技能为重心的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手段方面要加强现代信息化工具的运用和操作,如计算机、多媒体等工具的开发和运用。随着网络的盛行,网上教育业成为一种新型的重要教学手段,校园网络将使信息技术融于教育的各个环节,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必要手段。
新课改下,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做到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发展,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学过程的管理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开展实践过程的操作和实验,加大对教学工作力度的投入,为深化教学改革创造良好的条件,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高原.我国中高职衔接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05).
[2]陈飞鲸.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2007.
[3]教育部.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2004.
[4]蒋乃平.课程模式选择的重要性[J].职业技术教育,20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