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廷波 李明思 汤 骅 赵 丽 范文波 刘 兵
(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石河子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特色专业,具有50多年的办学经验,拥有完善的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机制,为国家和地方水利工程行业的研究机构、设计院(所)、施工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输送了大批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并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目前拥有“农业工程”一级博士点;“农业工程”和“水利工程”一级硕士点,在校本科生392人。为了提高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素质,在我校的资助下,积极探索了新形势下农业水利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以及保证课程体系实施的措施,进行了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修订的探索实践。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既要满足国家对该专业的统一要求,又要能体现我校的办学特色,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我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毕业生至少修满204学分,其中理论学分144.5(理论必修112.5、理论选修学分32),实践学分59.5(含12个综合教育学分)。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水利工程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农业水利工程设计方法、科学研究方法及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具备农业水利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基本技能。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了解与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具备农业水利工程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掌握农业水利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调研了5所高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分别是中国农业大学(“985”和“21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985”和“211”)、河海大学(“211”)、西安理工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主要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及学时比例、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合我校其他农业工程学科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严格遵循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厚基础、宽口径、淡化专业、重在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总原则,以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设置为指南,并结合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条件制定了农业水利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地构建了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提高用外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和身体健康水平。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占总学分的16.7%),学生在从事工程设计时能够考虑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各种制约因素。
开设了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工科数学课程;大学物理、实验物理等物理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信息检索与利用等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开设了水土保持学、环境水力学等环境评价类课程。
设置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建筑材料材料、水文地质、工程经济、计算机信息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水利工程概论、水力学、土力学、水文水利计算、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土壤学与农作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灌溉排水工程学、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节水灌溉技术等专业特色课程。
包括课程实验与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及其他实践环节等,其中每个课程设计一般安排1~2周,毕业设计(论文)不少于12周。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结构包含课程实验与实习,实践教学主线和其它实践教学三部分。课程实验包括物理实验、测量学实验、材料力学实验、水力学实验、建筑材料实验、灌溉排水工程学实验、水工模型实验、土力学实验、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实验、电工学实验等;课程实习包括测量实习、水文实习、水文地质实习;专业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
通过整合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根据高等工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构建融会贯通、紧密结合、有机联系、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以课群或课程模块等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与整合。主要包括有机实施学分制;加强实践环节,建立多层次的教学实践基地;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教学水平与素质等方法与措施。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将水利、土木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相统一,此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通过多学科的知识渗透与互补,扩充专业知识面,促进专业教学和研究中工程、农业、生态、环境、法律、人文知识的结合,形成具有交叉性、综合性、区域特征鲜明,厚基础、宽口径的专业特色。
[1]倪福全,李昌文,马荣朝.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01):164 -166.
[2]张黎骅,倪福全,甘露萍.农业水利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 模式研究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06,(04):224-255.
[3]谭像之,张文立.农业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3,(04):54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