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格关怀

2014-08-15 00:49柯文岛
中学语文 2014年12期
关键词:熏陶高尚关怀

柯文岛

当代中学语文教学亟需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

语文教育不仅是一种“工具性”教育,更是一种个性化教育,一种健全人格的培养。那么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应注重学生哪些方面的人格培养呢?

首先,要有“爱”的熏陶

爱的培养是创造性人格的核心。爱是情感的源泉,也是成功的动力,有了爱心,才会有高尚的追求,才会有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才会有探索创造的热情;当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不少父母不关心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他们意志品质、道德情操的发展。过于注重他们的知识世界。所谓的“一考遮百丑”,导致了“玻璃人格”的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委屈不得、批评不得、承受不了压力,人性的弱点被无限滋养,这些学生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只愿享受爱,不愿付出爱。

语文课堂是爱的课堂。文学作品是爱的颂歌。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爱的滋养外,还可以把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从中体味到被爱是一种幸福,爱人更是一种幸福。如沈从文的《边城》为人类的“爱”字作了恰如其分的诠释,应引导学生进行赏析,使学生领略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其次,还需“美”的感受

美是道德的基础,创造的动力。美的熏陶是创造性人格雕塑的基础。正是美的熏陶,铸就了华夏的礼仪和传统的美德;正是美的动力,形成了高尚情趣和健康的个性,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当今社会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如今的青少年正是由于缺少了感受美的耳目,追求美的情趣,才导致自己个性不完善,好盲从,易上当,丧失将来竞争发展所必需的素质。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承担起美育的任务。挖掘教材中美的资料,科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教材中美的世界和美的魅力,将学生从枯燥乏味的教学说教中解脱出来,带他们进入到美的境界。如王勃的《滕王阁序》,这篇骈文的文采非常之美,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景物描写的美丽。一旦语文教材美的载体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喜欢语文,这样不但促进语文整体能力的提高,还可以净化学生浮躁的心灵,陶冶他们高尚的性情,激发他们向上的情志。

再次,“韧”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韧性是人格雕塑的保障、是人格完善的重要标志、是进取创造的必备素质、是成功的基石、是未来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语文课堂是韧性激励的最佳契机,因为语文教材是韧性培养的最佳素材,教材中涉及的人物都是成功的范例,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努力把模范人物“韧”的精神移植到自己身上,从而学会坚强,乐观向上,勇敢面对挫折。

作为健全学生人格的良好载体,语文课堂上的人格培养内容是极其丰富的。但现在的学校语文教育过于概念化、抽象化,功利性很强,为考而教,忽视了语文对人格的感染和浸润作用。那么,语文教师应如何把人格关怀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呢?

第一,让人格关怀之声在阅读教学中回响。

教材是人格培养的丰富资源。作者生平,写作背景,课文的内容都蕴含着丰富的材料,对学生人格培养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感受课文内容的同时,进行自身人格的熏陶。诗歌、古代散文等是美的典范,可以指导学生齐读、朗读、诵读或配乐读,让学生从中去体味、感悟作品中蕴含的美的人品和高尚的人格。如学习《再别康桥》,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的同时,体味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同时体会徐志摩飞扬的才气和作者“康桥理想”失败后的淡淡的哀伤;诵读《归去来兮辞》,让学生去感受陶渊明那轻快的想象,自然的文风,以及“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的骨气;朗读《逍遥游》,让学生去领略庄子汪洋恣肆的语言,瑰奇的论辩和深邃的哲学思想。

第二,让人格关怀之音在文学鉴赏中荡漾。

鉴赏文学作品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辨美丑、明是非,自悟高尚人格的重要。

第三,让人格关怀之魂在写作教学中渗透。

作文教学是人格培养的关键所在,人格教育的手段是比较直接的。

鲁迅说: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更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要写好文章,不仅要有好的语言素养和写作技巧,更要有好的人品。培养自己高尚的人格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先决条件之一。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提供一些关于人格题材内容的命题,引导学生对人格培养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正面思考。如以“爱”“信任”“责任”“承诺”等为话题的文章。当然每年的高考作文命题都是人格教育的好材料,它不但引导学生思考,还引导着社会人的思考。

猜你喜欢
熏陶高尚关怀
用艺术熏陶家风
艺术熏陶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如此熏陶
与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Happiness through honorable actions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高尚的人
古筝走进课堂 接受民族音乐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