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呼唤文学情感教育

2014-08-15 00:49冯文娟
中学语文 2014年1期
关键词:文字文学文本

冯文娟

[作者通联:海南东方中学]

当社会把矛头指向教育,质问教育“教什么”的时候,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也在思索,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的语文正在教什么。

高考指挥棒下的语文文学教学,更多是强调了文本分析的科学性,因有了科学性的条条框框的文本细节点分析,就踩到了考试答题的得分点。但如此,忽略的恰恰是文本的人文情感性体悟。没有感悟体验的语文教学,不能不说是一种失败;学生没有情感积累的语文课,亦是遗憾。对于屈原的忧国忧民、李白的豪放不羁、王维的飘逸空灵、李清照的婉约清秀、苏轼的豪放豁达等,学生了解多少,而了解不透又何来的感化内心情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中的深深离情、《边城》里那唯美清静的画面美和那种至纯至真的祖孙情乡里情、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灯火阑珊处”美丽的“那人”身影等,学生又品味得多少,同样,品味不得,文本不透,文学的美、透露的情无从知晓。我经常跟学生讲,这个社会是情感丰富的世界,我们不能孤立的活着,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需要理解,人与社会的相处也需要适当的周旋与包容。一个薄情寡义、眼界狭窄的人在这个集体中必是不讨巧,唯有以自己的“多情”来理解生活的丰富多彩才能感知更多的幸福。只是每个人的人生经历很有限,情感经历也很有限,我们可以通过文学来积淀自身的情感,积淀自身的涵养。我们没有办法经历千万种情谊,但可以阅历千万种人生情态。

基于以上意义体现,文学教育应回归春天。文学有情感、情境、情理,所谓入情才能入境,入境才能品理。

一、诵读中入情

“所谓诵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读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文学因其文字特有的潜含韵律节奏,字词含情含理,正确的诵读可快速帮助学生找到文本的情感基调,从而为后边的情感鉴赏情感积淀打好基础。如何指导诵读?以下原则可以尝试:(1)指导诵读要有层次性。不论你安排几个诵读过程,每个过程应该有个明确的目标。最好能按学生的认知能力,由易到难,设计指导的步骤。初读,学习把握节奏;再读把握语言;进一步读,要读出体会。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带着目标诵读,读出了进步,成就感就可以慢慢的建立。老师的指导点拨不能笼统,也不能“一条龙”服务。(2)指导诵读要注意趣味性。所谓的趣味性是要注意读的形式指导。同时要注意对学生诵读心理的激励方式。朗读方式可以多样性,如范读、领读、齐读、分工读、配乐朗读等多种,使朗读的过程丰富多彩而更有针对性。形式多样,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尝试心理。比如,配乐朗诵,有些学生会很觉得很新鲜。音乐与文字的结合,到底是个什么效果?我能否跟上调?这些心理都会催促学生的行动。(3)诵读文本的启发性。“《相信未来》中食指关注的不是个人的喜怒哀乐,而是整个民族的兴衰荣辱;洋溢的不光是滴血的呼唤,更是含泪的微笑、顽强奋进的生命之歌。”这正是诵读文本的启发性体现。我们告诉学生,有些情感,我们可能没有机会经历,但我们有机会体验。读出文字的真意,读出作者的真情,读出你的真心,然后将这种体悟内化,成为心志的又一积淀。

二、在对话中入境

一是“与文本对话”,就是让学生接触文本、体验文本,用自己的生活和经验与文本相互作用,贴近文本中透露出的情感,和文本实施面对面的对话形态意义,并获得精神的提升,共同建构起文本精神大厦。学生和文本对话,学生在真实的阅读中,直面文本,透视文本。有了对话,其实就是准备了一个沟通的情景。对话文本的疑难、文本的矛盾点、文本的观点态度情感指向等,这样,读者和文本之间就有了这些小小的桥梁,这些沟通的渠道。

二是“与作者的对话”,作者在文本写作中总会有所预设,与作者对话,一面是与其中的预设对话,一面是与作者的写作背景、出发点对话。每种文字的呈现总有呈现存在的理由,文字言志,文字传情。对话作者,也是铺垫了读者与文本的距离。有了化解距离的环境铺设,文学的内涵精神的品悟,也变得顺理成章。

三、在经典中品味

一部部文学作品是一个个生活的影子。它们都是沉甸甸的生活积累。阅读文学,感受那方不同寻常的生活。同时,我们要用阅读中的感知和积累,审视生活的真善美、丑恶伪,重新打造新生活。写作,是很好的将文学积淀回馈于生活的路子。鼓励学生创作,把所感所知所记转移到自己文字的创作,如此一来,文学的价值得到了延伸。文学的永恒价值就在于能够将经典的艺术用于新的文学创作,并有所思考和创新。

进行良好的文学教育,还需要教师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教师要有广博的文化底蕴,要广收并蓄,能旁征博引。授予学生的东西,也是教师自己人文精神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广收博采,自成一家,形成自己对生命、生活、历史、社会的独特理解;要有正确的审美情趣,以美激情,以美发辞,以美育德,以美立人,通过富有美感的教育过程,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实现对学生情感与智慧的滋养和润泽。

在我们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灵感的时候,只有文学可以弥补我们信息获取不足或是内涵缺失的遗憾。虽然有些文字离我们很久远,但迁移的是时间,文字并没有褪色;虽然有些情感与我们有代沟,但隔阂的是年岁,情感并没有变异。那段文字,也许是作者的心声,也许是社会的呐喊,你要相信它的存在,相信那一腔“人之常情”。

猜你喜欢
文字文学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我们需要文学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