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雪
(吉林省大安市四棵树乡第一中心校)
问题学生的出现,源于家庭教育断条、社会教育失衡和学校教育的步调不一致。再加之农村的信息相对闭塞,农村不良习气的影响,学生可以学习和利用的资源匮乏,就导致了不同类型的问题学生的不断出现。
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最基本的环节。然而,在农村很多家长都无视于孩子的教育问题,都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没有做到一个家长应尽的责任,忽视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因此,孩子在家庭当中感受不到那种和谐、温馨的氛围。春天,家长们准备开春种地,从早到晚一直忙,忽视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夏天,家长们三三两两的坐在墙根下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聊,也不顾及孩子的教育;秋天,家长们忙于收获一年的成果,更加顾及不上教育孩子;冬天,家长们开始了打麻将、看小牌,哪里还有时间照顾孩子啊!可见,有一部分农村的家长是多么的不负责任!
为什么国家一直在提倡:提高全民素质?因为就现在而言,农村的某些人的想法和城里人的想法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这样一来,对孩子今后的成长与发展都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比如,现在的六年级孩子在退校之前,都会在学校惹出一些是非才能善罢甘休。这说明什么?这只能说明我们的教育还有偏差,我们的社会教育还有误区,孩子在接触这些不良习俗的情况下,在家长和社会不及时教育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这是社会大气候下的必然产物。
教师在学校能做的,就是如何让孩子听话,如何让孩子学会学习,而忽视了与家长的沟通。所谓的对孩子的心理辅导形同虚设,对学生进行的家访更是几乎没有。从而导致对孩子教育上的不协调,与社会的融入不匹配。就造成学校教育脱节的现象。
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在这些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宠爱、爷爷奶奶的溺爱,使孩子在心理成长上过早失衡。没有受过挫折教育的孩子,在心理成长上是不健全的。因此,他们在分析事物、处理事情上行为偏激、思想极端。久而久之,孩子的心理层面就出现了问题。他们不习惯听别人的劝告,总是喜欢我行我素,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讲,家长往往忽视孩子心里方面的问题,所以才导致孩子现在的一发而不可收拾的局面。其实,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没有过多的思想,只不过在心理上有一些偏激而已,如果家长及时发现,相信这个问题会迎刃而解。
幸福、美满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然而,如今农村家长外出打工,爷爷奶奶照顾孩子的有之;父母离异、单亲孩子有之。这样的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思想复杂,在行为举止上自然与其他孩子有所不同。这是家庭环境给孩子带来的潜移默化的伤害。这样的伤害会导致孩子过早的步入社会,接触不良的风气,回到学校以后,会把接触到的不良习惯灌输给同学、朋友。所以说,孩子的教育、家庭很关键。好的家庭环境,孩子自然健康快乐的成长,然而,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环境,不可能造就一个优秀品格的学生。
一部分农村孩子不重视学习,家长也不重视。原因在于社会不重视、家长不关心,孩子自己就不用心。再加上农村孩子接触的资源少,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所以对待学习就越来越淡化。亲戚、朋友聚在一起都是谈一些有关种地、产粮的事,根本没有人在意孩子的想法。所以,这样的现状就导致一部分农村孩子从自身来讲就不重视学习,更加不要谈理想和未来。
心理健康课,一直是被学校、教师所忽视的一门课程。要想转变学生的认知观念、看待问题的方式、处理事情的方法,必须从学生的心理入手。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问题,找出原因、对症下药。上好每一节心理健康课,做好每一个心理有问题学生的思想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让家长与孩子多沟通,给孩子足够的关爱和关注,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有幸福感、安全感。家长要恩威并施,在给予孩子关爱的同时,也要教育孩子、正确引导,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从小养成一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的个体差异都不尽相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参差不齐。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授课过程要因人而宜,尽量照顾全体学生,对差生要多予以鼓励,培养他们的信心,使问题学生能在循序渐进中迎头赶上。
总之,问题学生的转变,需要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和研究。但是,最终目的是要千方百计改变这种现状,让我们的教育为了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和今后的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