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同步·优质·均衡”的学校发展之路

2014-08-15 00:51侯福龙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4年8期
关键词:校区办学校园

文 侯福龙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在过去15年中,共参与了7个学校或校区的发展建设,包括承办分校、与民办学校合作、合并区域内学校、承接新建小区配套学校等多种办学形式,成为海淀区小学中参与办学形式较多、承接新建校、合并校较多的学校。目前,从办学愿景、管理方式、师资队伍和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来看,我校克服了“一校多址”办学的诸多困难,完成了一所较大规模的新型学校的建设,形成了“深度融合、协调一致、同步共进、稳步提升”的良好办学局面,以及“一校多址、大二小”的管理特色,以信息化建设服务一校多址,实现“同步、优质、均衡”发展。

一、凝心聚力的家园文化

一校多址办学是当今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是各区县应对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一校多址不仅会带来诸多管理难题,还会面临教育改革中的种种“阵痛”,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义务与责任并举,相较于单一校区办学而言,问题会更复杂,管理难度更大。

在这样的思考下,我们提出用“家园文化”引领学校发展,以此来缩小校区间的差异,缩短心与心的距离。以文化的力量推动多校区的发展,实现资源共享、文化共融、品牌共创及合作共赢。

我校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家园式”学校文化氛围,即和谐融洽的人际交往、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活泼进取的学习状态。家园文化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关注发展”,家园文化追求的目标是“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

二、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

面对人员多且分散,校区多且距离远的现状,如何有效管理,使校区之间统一行动,实现三校区工作整体推进,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我们迫切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学校内部管理结构、制度和机制重新进行构建。

我们确保了多校区是一套管理班子,同样的管理政策和制度,同样的管理办法和评价机制,保证校内管理的一致性与和谐性,让所有“二小人”都有“家园”的感觉,实行多校区内人人平等、人人发展的公平优质教育,确保“大二小”管理思想的全面落实。

统一管理制度、统一人员调配、统一后勤服务,管理制度与机制的统一为“大二小”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制定了统一的管理规范,提供了统一的资源配置和服务,保障了多校区的各项工作同步、有序、高效开展。

三、同步优质的教育质量

学校合并出现的困惑与困难,促使我们站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思考。我们发现:校区变多了,人员变复杂了,管理变难了,社会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了。但是我们始终坚持:一个“大二小”的决心不能变,管理标准不能变,教育质量不能变。这就是我校多校区办学的“三个一”原则,即一个二小、一个标准、一个质量。我们坚持教育教学工作同步实施,坚持教师发展研修制度全面覆盖,坚持学生培养目标同步落实。

四、专注信息化建设,服务多校区管理

多校区优质办学最现实的难题是:如何克服空间上的距离实现校区间的统筹管理与同步发展?我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三校区统一搭建了多维的技术联络“立交桥”,打破了各校区的空间限制,实现了三校区教育教学和行政等工作的全面、实时、零距离沟通。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信息技术服务多校区管理的有效途径。

1.构建适应多校区发展的基础网络平台

我校校园网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当时互联网刚刚兴起之时,学校领导就提出建设学校的校园网,由一条ISDN线路开始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之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海淀区教育信息中心对信息化建设投入的不断增加,2003年海淀信息中心主持建设了先进的百兆校园网络,我们积极探索适于教育教学实际需要的各种网络应用。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2004年和2009年我校承接了两所新建校,为将中关村校区多年积累的信息化建设经验和各类资源同步共享到这两个校区,我们集中精力在校区间铺设自有光纤,实现多校区的高品质互通。目前校区互联光纤已经成为万兆骨干网,千兆到桌面的高品质基础网络。学校还为每间教室、办公室都铺设了无线网络,实现了各个校区之间、各个接入点之间的无线漫游,确保教师们在任何一个接入点认证登录后,都能在校园的任意角落使用无线网络查阅资料和信息。

2.建设高效的视频互动系统

面对教师们跨校区开会难、教研难的问题,2006年2月,学校成功开通了中关村和华清两校区的视频会议系统,使全校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了飞跃。2009年,我们又开通了三个校区的视频会议系统。近几年,学校逐步扩展了原有系统,目前共建有8个视频会议室及远程教室,拥有24个视频终端以及MCU设备,可以同时召开多组视频会议,随时进行远程会议、教育教学研修等,满足了异地同步会议、同步教研的需求。现在,无论是每周一次的行政会、全体会,还是日常的讲座培训、教科研、评优课等大型活动,均采用三校区视频直播的形式进行。视频会议系统的启用,真正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极大地提高了三校区的办公、研修效率,确保了三校区同步、联动、互动发展。学校的视频互动系统已成为教师们每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最大限度地满足并服务于三校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为了打通三校区地域差异,实现“大二小”的办学理念,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在全校师生面前进行自我展示,我们自2004年开始建设学校的IPTV系统,目前使用的远古校园电视台系统已经是第三代产品,利用小小的机顶盒即可实现校园内任何地点的网络直播、上传,极大方便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展示。同时系统的便捷性也大大减少了电教人员的工作量,避免了复杂的线路铺设等工作。此外,基于Web页面、客户端软件、平板设备的APP的多种跨平台的接收方式,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使用,真正做到了高效、稳定、免维护。

我们利用远古IPTV系统建设的VOD点播平台,目前已经拥有上万件适合学生使用的视频资源。

基于学校的发展需求及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我们正在研发多校区课程观摩评价系统、协同备课系统等,以便更广泛地服务于三校区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3.建立完备便捷的内部办公网

面对学校教师多,教育教学活动多,信息交互飞速发展的现实,如何让全体教师及时、方便、准确、有效地进行信息发布、沟通、互动,是保障多校区办学效果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们自2003年起自主开发了适合于本校环境的操作性很强的校园日常办公网,完成了在学校任意一点对学校信息的有效分享、交互和使用,极大地促进了三校区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与核心业务的同步推进。这其中主要包括:及时的学校信息发布、开放的文件共享专区、各种数字资源的集中管理。目前,校园日常办公网已经成为教师们每天工作必不可少的平台。

为实现高效的行政审批、业务流转,减少干部、教师在校区间的奔波消耗,我校于2009年引进了灵活、高效的OA智能协同办公平台,实现了校区间公共资源配置、人事档案管理、各种行政审批等工作的网络化管理,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各项申请的办事效率,如领取笔记本电脑、车辆以及支票申请等,相关人员只需登录平台,做各项电子审批即可,实现了管理的自动化、无纸化、便捷化。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节省了人力、财力和物力,对多校区管理而言,避免了很多奔波之苦。

4.建立海量资源库,多校区共享数字资源

我校自校园网建成以来,不断充实网络上的媒体资源,目前学校资源库中有自行购买的教学同步资源库200 G,各类影片1万部,各种音乐、语音素材20 G,这些资源通过VOD系统随时供师生点播。我们把各学科光盘、磁带资料经过数字化处理,全部链接到网站中,方便各科教师教学,从而节省大量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为有效保存学校历史资料,方便各个科室和教师查阅,我校自2005年开始探索建设媒体资源库,目前学校照片库中已有各类照片47余万张,翔实地记录了学校发展历程,保存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中关村校区、华清校区空间小,硬件资源有限,很难建设适应学生和教师需要的图书馆,我们结合实际,建设了拥有47万册电子图书的数字图书馆。下一阶段还将逐步将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融合,建设全媒体知识中心。

5.倡导低碳办公,文件集中输出方便快捷

我校积极倡导无纸化办公,鼓励各种形式的资源循环再利用。为有效控制纸张和激光打印成本,精准统计每位教师的打印数量,我校自2010开始逐步淘汰使用成本较高的小型打印机,部署功能强大的IC卡网络文件输出系统,教师只需轻刷IC卡即可在校园任意一台复合机上输出文件,还可以一次进行文件双面打印、草稿输出等节能操作。

6.构建平安校园

2009年百旺校区建校伊始,学校领导便对这里的信息化建设寄予厚望。为更好地服务师生,百旺校区建设了基于CMIS卡的门禁系统,学生可以方便地进出本教室,同时对于人员权限的管理也更加灵活、准确。

随着学校日益发展壮大,教师增多,各校区之间的走动更加频繁,200多人的出入校管理成为学校安全管理的重要部分。我们自主研发设计了校园身份识别系统,卡管中心为每位教师授权,教师们通过刷卡进入不同校区,并在门卫系统显示相应照片和身份信息,经过核实后方可入校。

为了维护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保障学校财物安全,学校构建了全覆盖的校园网络监控系统,由专职人员负责值班,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解决。目前三校区共安装摄像头400余个,得益于校区光纤带来的充足带宽优势,我们将所有安防系统联网编组,配合强大管理软件,可实现任意一台联网电脑对所有摄像头的有效监管。

学校保卫人员定时巡视校园是平安校园建设的重要举措,但以往很难精准把握所有人员和时段的巡查情况。通过考察,我校引入了先进的电子巡更系统,每名保安是否按时按路线巡查可以清晰查询,有效保证了校园巡视的质量。

7.开拓多种渠道丰富学校形象

学校对外网站经过不断调整、改版,已经成为呈现学校活动、展现学生风貌的重要窗口。网站由我校信息技术教师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各版块有专人维护,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开展学校宣传工作。

为更好展示教育教学成果,及时传达正确的学习生活习惯,表彰优秀学生事迹,我校在校园内建设了信息发布系统,共安装发布电子屏30个,每两个一组,一屏显示全校统一的教育内容,一屏显示各个校区自己的学生生活。每个校区还在门口显著位置架设了全彩电子屏,制定学校电子屏信息发布制度,有专人维护,信息传递及时准确,亮点活动及重要通知做到第一时间传达。

五、结束语

面对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面对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年来,在市、区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监督之下,在信息技术组全体成员的带动下,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本着“以应用促发展,以发展谋创新”的思路,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提升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校获得教育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示范校”称号,多名主管领导和信息技术教师获得了“北京市信息化先进个人”称号。

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使我校各个校区间逐步融合,真正实现了校区间只有地点不同,没有区域之差,不仅使学校的各种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使校园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延伸,更为学校、教师、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习、互通的平台,真正使得信息技术服务于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与成长!

猜你喜欢
校区办学校园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ComparingDifferentRhetoricStructurebetweenVariousLanguagesfromCulturalAspects
ENSAE学院巴黎萨克雷校区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