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安 于子芳
(山东省昌邑市柳疃初级中学)
教育的本质,不仅在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心智的健全、人格的丰满。中国作为曾经的一个文明之邦,也曾有过这样的见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课堂是人与人的有声交流,是人与文本的无声的交流。是充满活力的,是有生机的!可现实的课堂呢?有时候确实让人身心疲惫!由此,我们呼唤充满活力的课堂!
课堂教学中,我们时常发现许多学生无精打采,无所事事,甚至哈欠连天,昏昏欲睡。我想一节好课的标准是“学生大部分时间应该处于兴奋状态”。可学生到底喜欢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呢?如何才能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呢?
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杜郎口的教学模式,学生四面围坐,教师穿梭于他们之间,学生一个个轻松自如,讨论发言是那么的有模有样,完全是一种在为自己做学问的样子。这个形式就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学生要的是属于自己的课堂,而不是被老师牵着走的课堂。
赞可夫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营造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无法发挥作用。”
回到自己的课堂,我不能完全推翻原先的那种课堂形式,计划让学生按部就班,一步一步慢慢走来。我就给全班按照自愿组合的分组原则,并且把空着的黑板报和黑板分成六块,分给每一个组,告诉他们这是他们的成果展示天地,还让他们为自己小组命名,没想到一向沉默的班级一下活跃起来了。很快什么谨瑜组,天使组,勤奋组都出来了。他们主动将自己的组名贴在展示领域的上面。学生就像解放了的农民分到了自己的土地一样积极性一下子就上来了。为了能在自己的“责任田”中种出好的庄稼,我发现同学中的配套的辅助性的读物也多起来了。 我就趁机让他们各组互相打分,这样一来,课堂上又多了一分竞争力,课堂的氛围就更加活跃了。看着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强着说的样子,我也跟着兴奋起来,我的情绪也更为饱满了。
学生习惯了以往的教学方法,一下子让他们变成主角的确有点难度,因此我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法。曾经有人这样说过“误尽苍生是语文”,的确语文教学少了一些规律,多了一份对生活的思考;少了一些死记硬背,多了一点理解与感悟;少了一些一成不变,多了一些“与时俱进”的内容。因此在预习课上我进行了说课示范,让学生感受语文课堂的特点,怎样把握一篇课文的重难点以及怎样进行课堂设计。然后让学生尝试着进行说课训练,培养他们把握课堂的能力,从中教师也可以观察到学生的授课能力,从而调整自己的授课策略。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会了自学,自习课上能够独立的解决语文的双基知识,并且找出了重难点。
展示课就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这一关非常重要。引导学生开设丰富多彩的展示课型。如戏剧表演展示,知识梳理展示,诗歌朗诵展示,辩论赛展示等。有一次学诗歌单元时,我们师生进行了朗读与表演展示。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有个小组的同学居然采取奏乐、伴舞的形式表演朗读,这样,不但增加了效果,活跃了气氛,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这种独特的教学方法,如果不是具备这样的开放课堂,绝对是不会允许的。这节普普通通的语文课,融入的却是音乐、舞蹈、表演等综合内容,培养的是学生方方面面的综合素质。就连对课文内容的概括总结,他们也不要求学生一种模式,无论用诗歌,还是用演唱,还是引经据典,只要能完整表达意思,老师都许可。在这里的课堂上,完全没有了传统意义的教学过程。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能力,张扬学生个性,体现出的是“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功”。
反馈就是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在语文的反馈课上应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检测。检测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组长检查双基知识,老师检查能力提升题;或者学生根据教学重难点合作出题,全班同学共享。通过反馈课教师及时给学生以指导或帮助。
讨论式教学方法是杜郎口教学方法的主打方法。课堂气氛浓厚,师生情绪高涨,学生相互交流、切磋、碰撞、借鉴、去伪存真,合作共赢,达到言之有物,达之有序,书之规范,言之精彩,作之有情,述之有感,评之有度,改之到位。讨论是不可少的,然而静静的独立思考,自我梳理,搜集信息,咀嚼体味,形成主见,也是非常必要的。活是条件,实是根本。
讨论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调动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讨论的内容有的是为了加深和扩大知识而讨论而组织的专题讨论,有的是某种疑难问题的讨论,有的是有争议问题的讨论等。讨论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同桌,可以是小组,也可以是全班。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毕竟考试是考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允许商量与讨论。语文课堂更是重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尤其是预习课上,不能事事都讨论,也不能时时都讨论。要根据题型,题的难易程度以及题目的要求灵活选择学习方式,教师适当的做好预习指导。如字词、文学常识的梳理需要合作完成,然后共享劳动成果;词语的运用,语言的实际运用需要讨论,然后形成个人的见解;阅读理解需要合作,需要老师的方法点拨;主观性的言之成理即可的题目,写作训练题目则需要静下心来独立完成。综上所述,独立思考与讨论式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应该灵活运用,切忌追求讨论的形式,忽视教学的内容。
课堂教学无论怎么改,都应是扎实的、务实高效的。如果离开教师的讲解与点拨、引导与组织,那么知识的升华、知识的生成等无从谈起。如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读到什么程度才能体现课文要求;边读边悟中“悟”,应悟出什么道理来;数学教学中性质、概念的生成等,都离不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体现“一导双主体”,即教师主导、学生教师均为主体,才能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主导为主体服务,当主体遇到障碍时,疑惑不解时,走偏失向时,无从着手时,茫然无助时,心猿意马时,教师适时去引导、点拨、激发、唤醒,教师是参谋,是催化剂,是风向标,但绝不是主角,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把学习的权利、机会、快乐还给学生。那么,这就是一堂成功的课堂。课堂是学生学知识,长智慧的地方,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动起来,充满活力,教育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
归来吧,充满活力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