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郭熠
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有关研究表明,孩子未来成功20%取决于孩子的智商,80%取决于他的情商。所谓情商,指的是人的情感和社会技能,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内容。它包括良好的道德情操、乐观幽默的品性、面对并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激励、持之以恒的韧性、关心他人的善良、善于与他人相处、把握自己和他人情感的能力等等。情商高,可以使智力平平的孩子最终创建辉煌的人生;情商低,也可以使智力超常的孩子变成一个平庸的人。新西兰的一个研究表明:如今孩子的智商是提高了,高于前半个世纪2O个百分点。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一代比一代更聪明的同时,情感和社会技能却在急剧下降。因此,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在开发智力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他们的情商教育,情商才是决定人生是否成功的关键。当代中职生是90后,独生子女为主,生活在“6+1”模式的家庭结构中,他们善于用网络沟通,交友,倾诉,但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与外界接触的处理能力较弱。在传统教育模式下,中职学校比较注重“品行+技能”教育,而忽视了情商教育,把人立足于社会发展所需的综合能力狭隘化。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中职生而言,良好的情商能给学生带来健康的身心、和谐的人际关系,能使他们正确的认识自我,适应社会的竞争。所以重视情商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那么,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如何将情商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呢?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情感教育资源特别丰富。中职学校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数量相当丰富。一首首优美的诗歌,一篇篇精彩的小说,无不流露出作者鲜明的感情倾向、态度和价值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在教学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欣赏苏词豪迈的气概.优美壮阔的景象,更要引导他们探求苏轼那种面对坎坷,不屈不挠的旷达精神。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段很精辟的论述文学教学的话:“学生学习文学,根本不是为了几年后从学校毕业时准备好复述他背熟的东西。一个人每走一步都会遇到生活安排的考试.他以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经受这种考试。学习文学最终的目的是形成人的内心世界——道德、修养。”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时,不仅仅要让他们对作品的字词、结构、语言了然于胸,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能够受到浓郁的感情熏陶,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敏锐而丰富的感情世界,让他们感受美的同时,性情得到陶冶、灵魂得到净化,精神境界得到提升。
学生良好的人格、人性的培养不能靠教义的灌输。人性属于良知、良能的范畴,是经过熏陶、感染自然而形成的。因此,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学生接受信息的阀门,令人愉快和谐的情境更便于情感的表达与交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情境,让学生在舒适温馨的氛围当中去感受语文的魅力,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形成良好的人格。
情境的构成是多方面的,既包括了图画、音乐、影视作品、多媒体等硬件设置,又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角色的转换与情景演示等等。让课堂变成社会、自然、历史、科学、人文的缩影,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达到一种审美愉悦和以知识心领神会的目的。比如讲《再别康桥》,可以通过徐志摩与陆小曼缠绵的爱情故事,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徐志摩对爱与美的追求上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绘形、绘声、绘色、绘情的渲染讲解,再经学生反复的朗读,咀嚼品味和心灵体验,这些震人心弦的人物形象和沁人心脾、诗情画意的美景,就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量。不仅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审美情感,还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品行,培养了学生对美好境界的热爱与向往、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对崇高理想的坚定信念、对完美人格的追求。要想创设良好的情境。教师一定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抑制自我中心意识,强化服务意识。用爱心去面对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调动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让学生去接受知识的熏陶和美的启迪。
教科书是语文教育的阅读文本之一,是师生共同构建的语文学习过程的起点,但仅仅是起点而已。语文教育必须有这个起点延伸,构筑一个通向生活的跑道,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同时。寻求与阅读文本相关联的生活领域。体验文本学习的现实意义,最终走向对生活的阅读。
积极开展多姿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才干,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锻炼他们的意志,学会与他人合作。如每学期举办中外名著阅读活动,老师限定内容,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平凡的世界》等,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并在课下交流,写出读书心得。由于学生各自生活、感情经历的不同,他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会出现不同的感情体验,这就需要老师及时予以肯定、欣赏和点拨。活动结束后,老师要对学生的作品结集成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每学期老师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探究性的题目,如姓氏寻根,广告艺术等,让学生按兴趣分成小组,在课余走出校门,走向社会,通过合作交流,思考探究,提升能力,提高素质。有可能的话,最好在节假日,组织学生徒步野炊旅游,让他们在欣赏自然美景,感怀历史文化的同时不仅陶冶性情、净化灵魂,更让他们增强与他人相处及独立生活的能力。
总之,对中职学生而言,我们要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情商渗透教育,逐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心态,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唯有如此,学生学习和成长才有内在动力,学习活动才有“能源力量”,才会成为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的人才。
[1]王辉青.《开启心灵的另一扇门》,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报,2001,12.
[2]王子萍.《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情智的探索》,镇江高专学报,1998,3.
[4]李凤艳.《情商与教学》,辽宁行政学院学报,1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