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于练习 笔下生花——浅谈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中小练笔训练

2014-08-15 00:47:41江苏马高建
作文教学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蒲公英原文习作

江苏 马高建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避开了“作文”二字,明确地指出低年级叫“写话”,中高年级叫“习作”,强调了只有彻底解放了学生,让他们自由地表达,才容易让学生对写作有兴趣,才可能“有创意的表达”写出好文章。从这里可以看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小学习作训练的一个重点。要做到这一点,单靠每学期的8 篇大作和8 篇小作是不行的。因此,我觉得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适时引导并安排一些小练笔是十分必要的。

一、小练笔的优点

1.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进行习作的最重要的动力。传统的习作,往往是教师命题,学生根据命题来习作,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习作的兴趣。而小练笔的题目大多是学生自己出的,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心里有什么感受就尽情抒发,实实在在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2.能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

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学生会有各种不同的体验,这些体验,正是学生进行习作的良好素材。如果弃置不用,那么,这些素材将渐渐被学生遗忘。小练笔能让学生把心中的所思所想及时地写下来,为今后的习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3.能让学生品尝写作的成功

传统习作,一般是一单元一次,学生从审题开始,继而选材,打草稿,修改,直至抄写,有一个较为漫长的写作过程。从教师方面来看,批阅一次习作,也需要很长的时间,大多是延时评价。这样一来,学生就很难品尝到习作成功的快乐。而小练笔,因其篇幅较小,动笔的时间短,教师能及时评价,大多数学生在动笔之后马上就能感受到习作成功的快乐。

二、小练笔的实施和作用

1.练笔与阅读相结合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可见,阅读量对写作的影响是直接的,阅读量越多,对写作的影响也越大。没有大量阅读,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徒有想象而已。广泛的阅读则能帮助学生克服不会写的困难。

⑴教师要及时向学生推荐一些符合他们口味,并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书籍。如学课文《少年王勃》前,我让学生搜集王勃写的诗,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教完课文《水上飞机》后,我提议学生去图书室找一些介绍水上飞机的书看看,了解更多类型的水上飞机。平时,教师还应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本,如同年级的《同步习作》;体现儿童特点的《少年儿童智力开发报》、《小学生故事与习作》、《习作大王》等,班级还可以要求学生自办手抄报,让学生们在搜集、饱览中,积聚写作材料。

⑵持之以恒地进行读书积累。在学生阅读时,鼓励他们认真积累好词好句,名人名言,优秀片段,以丰富他们语言材料的仓库。要求他们把平时储存起来的一些优美的词句常拿出来诵读,习作时就能活学活用,锦上添花。

⑶在平时的教学中,定时抽出部分时间,开展轻松愉快的读书活动,并利用班会、语文实践课进行相互交流,向别人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最受启发的一则故事,最重要的一则新闻,最感动的一件事……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学生正是在群书中博读,以“移花接木”之功,把书中的好词佳句、写作方法等灵活运用于写作中,使文章内容更生动、具体,从而提高写作的能力。

2.练笔与课文相结合

“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可以说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三个环节。在阅读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将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就需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多运用语言,而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可算是一种理想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我以精讲多读常练为原则,将小练笔挤进阅读课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仿写。即以自己的生活素材为内容,对范文的结构或表现方法等进行模仿的一种小练笔。小学生正处于模仿力最强的时期,当他们理解、积累了文章的精华之后,动手进行练笔,既能引起习作兴趣,又能巩固读的效果。如《“东方之珠”》一课在学习了第五自然段,学生理解了这一段的总分构段方式后,仿照句式描写一处景物。如一位学生写“田野里的菊花”的片断,就十分生动:田野里的菊花是那样的迷人。遍地都能见到它们摇曳的身影,阵阵醉人的幽香扑鼻而来,金灿灿的,犹如在田野里铺上了金黄色的地毯。

小作者的仿写,表达了对家乡田野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也许对于家乡的热爱,就是在选择的一次次练笔中不断地得到提升。

(2)续写。即基于对原文有关情节的合理推测想象,创造性地续补有关内容的小练笔。读写时要选择好续写点,即最有利于发挥创造性的那一点,让学生在合理性、统一性的前提下进行创新。如《蒲公英》一文主要讲了小蒲公英种子在随风飘荡时,太阳公公嘱咐他们不能被表面上金光闪闪的沙漠和银花朵朵的湖泊所迷惑,要到泥土中去生长。而有两颗小蒲公英种子却不听太阳公公的话,分别落进沙漠和湖泊里了。课文结尾这样写道:“第二年春天,落在沙漠里的蒲公英种子早已干死,落在湖泊里的蒲公英种子早已淹死,只有落在泥土中的茁壮成长起来,它们在金灿灿的阳光下竞相开放,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我就启发学生想象:又一个春天来临了,蒲公英会怎样对小蒲公英种子说呢?然后以《蒲公英的嘱咐》为题写一段话。有位同学这样写道:

孩子们,你们要出远门了,千万要记住:不能被表面上金光闪闪的沙漠和银花朵朵的湖泊所迷惑,要到泥土中去生长。去年,你们的两个阿姨就是没听太阳公公的话,一个落在沙漠里想成为百万富翁,最后干死了;一个落在湖泊里想寻求欢乐,最后淹死了。你们要吸取教训呀!

通过这样的小练笔,既加深了同学对课文的理解,又促使学生将课文中的词句转化成为自己的语言。

(3)扩写。即在认真阅读原文,吃透原文精神的基础上,对原文简单、抽象之处展开想象,对抒写点加以发挥,使原文的主要内容更具新意,更加丰满,更加生动,更具文采的一种小练笔。如《小露珠》一文中,阳光下缀满小露珠的植物异常美丽,但原文写得较简略。于是我先是以一棵小草的身份来赞美自己作为范例,然后引导学生来进行角色转换,选做一种植物也来赞美自己。有位同学这样写道:

我是一棵十分美丽的白杨树,我的身上沾满了一颗颗晶莹、透明、圆润的小露珠,它们在金灿灿的阳光下闪闪发光,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在它们的映衬下,我也变得更加漂亮、更加引人注目了。

经过这样的小练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锤炼了语言,可谓一举多得。

(4)改写。即以原文为题材,“另起炉灶”进行再创作的一种小练笔。改写的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内容上的改写和形式上的改写两大类。具体说,可以改变原文中心思想、中心人物,可以改变原文的体裁,可以改变原文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等等。如教学小诗《晨牧》,根据诗中所描绘的情景,结合自己的想象,将小诗改成一篇短小的记叙文。请看一位学生的改写:

早晨,雾浓浓的,似给大地罩上了一层白色的面纱。突然,雾中传来一声呼哨,“啪啪——”几声鞭子响过,浓雾中走出一个小男孩。他右手执鞭,头戴草帽,身穿深红T 恤,褐色短裤,正赶着一群鸭子往河边走。鸭子在他的追赶下,摇摇晃晃,连走带飞,渐渐地消失在晨雾中。

此时,小男孩儿高声唱起了歌。鸭子的“呱呱”声鞭子的“啪啪”声和小男孩儿的歌声,清脆悠扬,传向四方……

这样的小练笔把人带入到诗的意境中,在诗情画意中进行了读写结合的训练。

3.练笔与生活相结合

(1)留心观察,感受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由此,我非常注重学生的生活,每遇到偶发事件,就“计上心来”,不失时机地、别出心裁地指导学生捕捉生活练笔。记得深秋的一个早晨,浓雾弥漫,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几乎对面不见人。学生冒着大雾赶到学校时,他们的头上、身上似乎结了一层霜,不少学生感叹道:“今天的雾好大啊!”这一感叹提醒了我:何不抓紧时机,让大家把这一难得的景象写下来呢?于是,我便利用晨读的时间,指导全班学生进行练笔。这时学生给我的感觉是“一写为快”,再也见不到往日习作时愁眉苦脸的样子了。很快地,一篇篇题为《雾》的描写生动、内容具体的习作便写成了。如:“好大的雾啊!浓浓的晨雾把大地裹得严严实实的,不留一丝缝隙。”“我一打开窗户,浓雾便像脱缰的野马,一下子涌入屋内。走在路上,那浓浓的雾气像顽皮的孩子似的,直往我脖子里钻,让我觉得又痒痒又舒服。”“刚一进教室,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原来,我眉毛上、头发上都白了,活像个滑稽的小老头。”“晨雾中的景色犹如仙境一般,令人回味无穷。它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一幅绝妙的艺术作品!”

(2)开展活动,丰富素材。

实践是认识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让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可以调节沉闷的教学气氛,还可以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我们通常开展的活动有:

节日活动。结合节日开展一些主题活动。如:妇女节《妈妈,您辛苦了》、教师节《红烛颂》、国庆节《赞歌献祖国》等。

游戏活动。游戏不仅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愉悦的世界,而且也能成为发展学生语言的重要形式。把游戏活动与习作结合起来,让学生玩了写,写了玩,实际上是把欢乐和童趣带进了习作的天地。我在教学中通常把习作指导课改成游戏活动课,开展了“画耳朵”、“猜猜他(她)是谁”、“吹砖头”等游戏。

(3)创造生活,愉悦身心。

古话说“天空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学生的思想是“鸟”,教师就要为他们“开天”;学生的思想是“鱼”,教师应为他们“造海”。也就是说教师要想方设法拓宽学生想象的空间,使他们将记忆中的表象奇特地加以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我在实践中,设计了如下形式:

借物联想。教师有意识地出示一些小物体,给学生以直观刺激,唤起他们的有意注意,然后引导他们写作。由于出示的物品贴近学生的实际,极易唤醒他们大脑中的储存,因此一篇篇感情真挚、行文流畅、构思奇特的习作便悄然诞生。

借声联想。借助各种音响,激发情趣,引导想象,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重构生活,产生表达欲望。

我想只要勤于练笔,久而久之,学生的习作兴趣就会不知不觉地培养起来。他们会逐渐养成勤观察,勤动笔的习惯,因而一定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适当的练笔形式,绝不是简单机械地重复练习。只有及时有效地练笔,再加上长期的训练,才能使学生的习作能力有很大的进步,写作水平发生质的变化,取得真正的大收获。

[1]教育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章熊.思索·探索──章熊语文教育论集

猜你喜欢
蒲公英原文习作
蒲公英
幼儿画刊(2022年8期)2022-10-18 01:43:52
蒲公英
鸭绿江(2021年17期)2021-11-11 13:03:41
让句子动起来
蒲公英找家
可以吃的蒲公英
尝粪忧心
习作展示
卖身葬父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