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应用与研究

2014-08-15 00:44:25黑龙江杨继杰王忠孝孟雅杰
职业技术 2014年6期
关键词:财政部管理企业

黑龙江 杨继杰 王忠孝 孟雅杰

当今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于企业内部科学而有效的管理,一套完善而又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2010年4月我国形成了一套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以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为核心目标;坚持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五大原则;涵盖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五大要素;包括了企业的内部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和企业文化内部环境的建立,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和财务报告九个控制活动,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内部信息沟通和信息系统四种控制手段的成熟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

自从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1991年7月深圳证券交易所两家证券交易所分别正式挂牌以来,国内上市公司目前已达到近3000家,在短短的二十几年时间里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其速度令欧洲和北美一些发展成熟的资本市场惊叹。而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是否科学合理和有效对上市公司提出了艰巨的考验,随之而来的企业内部管理问题凸现出来,我国也针对国内的企业出台了相应的法律进行建立和健全企业法律制度,而上市公司是我国最为成熟和发展迅猛的龙头企业。因此,关于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一般先在上市公司试行、执行。

就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结构的建立,我国从未停下脚步,1996年6月17日,财政部发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各个单位进一步建立健全包括但不限于内部牵制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1996年12月,财政部发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九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要求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时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审核;1997年7月,财政部发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要求各单位建立并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和其他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进行;2004年底和2005年6月,国务院领导就加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财政部,由财政部牵头,联合有关部委,积极研究制定一套完整公认的企业内部控制指引”;2008年5月22日和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在北京召开联合发布会,分别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包括十八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成。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意义

(一)上市公司能够顺利的保证国家的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的贯彻实施

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是企业进行合法经营的先决条件。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对企业内部的任何部门,任何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对所发生的各类问题能及时反映,及时纠正,从而保证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得到有效的执行。

(二)上市公司可以保证会计信息及其他各种管理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正确可靠的信息是企业经营者了解过去,控制目前,预测未来,作出决策的必要条件。内部控制通过制定和执行业务处理程序,科学的进行职责分工,有效的防止信息收集,处理错误和弊端的发生,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三)保护上市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及对

其有效的使用

完善的内部控制能够科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节,从而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并有效的纠正各种损失浪费现象的发生。

(四)保证上市公司各项生产和经营活动有序高效的进行

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合理地对企业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进行分工控制,协调和考核,促使企业各部门及人员履行职责,明确目标,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的进行。

(五)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管理效率

通过制定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尽量压缩,控制成本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费用,求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创造更多的社会效应。

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应用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已经不是以前单纯的内部审计所涵盖的内控内容(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授权审批),已经将企业会计核算中的财务报表编制和披露,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公司治理、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成本管理、风险控制和评价体系,经济法中的公司法、合同法融入其中,形成一套以防范风险和控制舞弊为中心,以控制标准和风险评价标准为主体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上市公司在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下,强化内部约束机制,资产管理体制避免资产流失,防范企业风险,强化信息沟通,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

[1]刘帆.现代企业内部控制概论[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7.

[2]杨忠智.国有上市公司组织变革与内部控制研究[J].财会通讯,2011年21期.

猜你喜欢
财政部管理企业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6:20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财政部会计司司处级人员名录
财政部会计司司处级人员名录
财政部会计司司处级人员名录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杂文月刊(2016年1期)2016-02-11 10:35:51
财政部会计司2015年工作要点
商业会计(2015年6期)2015-09-17 03: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