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马静
高校法律基础教育的开展,其最终目的一方面是要让学生懂法,另一方面也是要让学生懂得守法、用法,并让其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法,由此才能让法律基础教育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需要,才能将思政教育落到实处。所以,对高校法律基础教育及其规律的研究对思政教育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特定条件下,道德要求需要通过制度与法律手段实现。在我国,法律是对社会主义道德进行培养与传播的有力工具,法律在确定道德要求与准则后,赋予道德以法的属性,此为法律基础教育的基本义务。道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具备和谐的法律环境。
例如,在美国,大雪过后,每户美国人民都会走出家门铲雪,他们不但会将自己家门前堆积的雪打扫得非常干净,而且还会将周围邻居,甚至人行道的积雪也打扫得非常干净。在这之前的很多年前发生了一件事,同样大雪纷飞的一天,一个路人在一户人家门前不小心滑到,导致粉碎性骨折,此病情在当时治疗需要昂贵费用。路人一纸诉状将这户人家主人告上法庭,而且美国法庭也当机立断,要求房主为这位路人的治疗费买单。美国法院认为,路人滑倒骨折的根本因素就是房主并未及时扫雪。依照美国法律,若购置了房产,则房产周围领域都属于管辖范围,因而有义务将其潜在危险消除掉。几百年后的美国人基本上都忘了当年的案例,但他们已经将教训转化为习惯。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发达国家在思考道德和法律问题及两者内在规律与联系对我国的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对其进行挖掘与吸收。
法律基础教育是一门社会实践性强的学科,它的目标与本质,不仅仅是单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是对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执行与运用法律。由此在法律基础教育中就要求高校教育重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通过自主参加实践活动,增强其内心感悟。而我国思政教育的不足与缺憾就是法律基础能力的培养。所以,一定要将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落实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帮助学生形成做重于说的理念。
比如,一位在德华人留学生,看到一名妇女带孩子过马路时,马路对面突然亮起了红灯,于是她们就停下来,在绿灯亮了之后继续行走,这名留学生非常好奇,因为当时马路四周并没有车辆经过,而那位妇女的回答也让留学生震惊,“若继续行走,不是在教育孩子可以违背交通法规吗?”如此朴素的对话值得每个人深思。伟大的领袖列宁曾经说过,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所以,若要将思政教育实效落实到位,首先必须倡导实践重于宣传的工作作风。
学生的法律意识并非自发形成,而是在阶段性学习过程中培养与形成的。因而在具体法律基础教育实践过程中,应加强对教育教学规律的归纳与探索,唯有牢牢把握规律性教育理念,才能规范有序地做好思政教育工作。由此可见,若要将思政教育实效落实到位,就必须注重思政教育与德育教育的递进性。
例如,本院校二年级的一个班中,因为多数学生都不喜欢学习,而且集体观念严重缺乏,还有一些学生喜欢打架斗殴,是全院著名的差班。为提高学生的思政水平与学习能力,教师围绕此目标将递进目标分阶段提出,以遵守校规、加强自律为学习目标,利用教育、督促以及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克服与改正不良习惯,对其纪律意识进行重点培养。对于学生集体观念不强的情况,教师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的性格与爱好设置歌咏比赛、篮球比赛等活动,以此加强学生的集体观念。通过思政教育及法律基础教育的结合,学生的集体意识得到增强。
思政教育与法律基础教育的开展,两者本身就存在协同发展与相辅相成的关系。思政教育中注重法律基础教育递进性,成效显著,这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不仅能够引导学生重视实践,重视动手操作能力,还能以此将高校思政教育落到实处。所以,唯有充分认识与遵循法律基础教育递进性规律,思政教育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戴春平.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模块化改革——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改革实践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0(20):147-148.
[2]刘和忠,马东薇.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问题及对策[J].高校理论战线,2011(11):162-163.
[3]相天东.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及实现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8(21):169-170.
[4]王易.开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10):184-185.
[5]于慧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诗意化教学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7):199-200.
[6]褚义兵.探究高职院校法律教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7):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