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秀芬
(中共阿克苏地委党校 新疆 阿克苏 843000)
阿克苏地处新疆反分裂斗争的前沿阵地,长治久安问题是阿克苏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大难题,阿克苏的长治久安不仅是关系涉及阿克苏和新疆稳定与发展的大问题,也是关系涉及我国稳定与发展的大问题,阿克苏的长治久安既依赖国家的长治久安,又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我们必须立足阿克苏实际,高度重视和思考阿克苏长治久安问题。
阿克苏地区社会大局总体稳定,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各族干部群众求发展、谋富裕、思稳定、讲团结、促和谐。但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周边国家和地区宗教极端势力十分猖獗、国际恐怖势力向我渗透加剧的情况下,当前阿克苏长治久安面临挑战。
一是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推行“西化”、“分化”和遏制战略。阿克苏处于新疆反分裂、反恐怖斗争的前沿阵地,西方敌对势力始终把阿克苏作为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重点地区和突破口,培植骨干、煽动仇视、制造动乱,已成为影响阿克苏安全与稳定的最大外部威胁。二是新疆周边宗教极端势力渗透破坏和刺激的影响。三是境外“三股势力”相互勾连聚合千方百计妄图制造暴力恐怖事件,运用互联网千方百计向境内渗透,炒作热点,攻击我民族宗教政策,煽动非法聚集游行,图谋在境内外制造破坏活动,扩大影响。四是境内“三股势力”及其他团伙活动仍然频繁,企图对我实施破坏活动。
近年来,由于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频发,事态也逐渐升级、升温。一是利益诉求群体和个人进京集体访、非正常访增多。二是受物价上涨、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就业困难、食品安全、司法公正、惩治腐败等社会热点话题有所升温。三是信访形势不容乐观,当前,涉及农村土地承包、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涉法涉诉等方面的问题依然是信访的热点和难点。有些问题容易与民族宗教相联系、与敌我矛盾相交织,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复杂性和关联性,极易被敌对势力插手利用,制造事端。
一是以传统方式进行思想渗透,主要采取在基层群众中散发、传播非法反动宗教书刊、音像制品等。二是以现代传媒方式进行渗透,主要通过在互联网上散布反动言论、传播暴力恐怖内容的音频视频、鼓吹“圣战”等;一些反动网站和广播,通过互联网发布煽动文章和报道,攻击党中央实施援疆工作的决策部署,诋毁“双语”教育、民汉合校、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内地务工等等,混淆视听。三是以各种存储介质进行思想渗透,主要通过手机、移动存储介质、电子古兰经点读机等,播放经文知识,对基层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影响非常大。
一是收入差距拉大问题。在阿克苏这样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拉大问题直接关系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二是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批的劳动力转入城镇,在经济上频繁交流共同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经济上的矛盾与纠纷,这些矛盾与纠纷很多发生在不同民族之间,如果不能及时的解决和处理,会对民族关系和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三是民族团结方面的问题。“7·5”事件对民族感情伤害大,民族意识增强,民、汉群众相互防范心理增强,彼此不信任程度增加,产生心理隔阂和心理疏远,社会稳定心理较脆弱;一些人对民族宗教政策产生怀疑;四是干部队伍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民族工作要求,处置民族问题的能力与新形势民族问题不相适应,人民群众对政府公信力产生怀疑。
一是个别地方宗教氛围浓厚。一些商店不卖烟酒;个别乡村信教群众不顾条件限制,要求改建、修建清真寺的愿望和热情较高;一些党员干部退休前1—2年不信教,不参加宗教活动,退休后周围浓厚的宗教的环境迫使他们参加宗教活动。二是个别地方非法宗教活动屡禁不止。地下教经学经活动时有发生,地下讲经点屡禁不止;妇女蒙面、着“吉里巴甫”服、男青年留大胡须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制止;非法反动书刊、音像制品仍然在影响、毒害着基层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三是一些具有解经能力,但没有宗教教职的卡日分散在社会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潜在隐患。四是朝觐热居高不下。目前,在制止零散朝觐中“疏”与“堵”之间的矛盾和压力较大。
一些党的基层组织和政权建设仍然比较薄弱,部分基层干部政策水平和工作经验相对较低,还存在“不会管、不愿管、不敢管”的问题;统战、宗教工作干部队伍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工作要求,在一些工作环节上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领导责任不到位、工作措施不到位的现象,一些地方管理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各项制度流于形式。在问卷调查中,被调查者中100%认为宗教事务管理工作队伍建设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党的宗教管理工作的需要。
1.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发展进步的基本前提。一是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二是严格实行维护稳定领导责任制。三是坚决打击分裂破坏和暴力恐怖活动。四是严密社会面防范控制,大力推进“网格化”巡防机制规范运行,加强边境地区管控。五是加大社会风险管理力度,高度重视对各类市场和各种非法活动的管理。六是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反渗透工作,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大力宏扬新疆精神,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应急协调机制,加大网上评论员特别是少数民族语种的评论员队伍建设,发挥好网评员队伍的积极引导作用。
2.切实加强统战民族宗教工作,团结和凝聚各方力量促进共同进步。一是进一步做好统战、工商联工作。二是建立和谐融洽的民族关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讲法制、讲政策、讲原则、讲策略,进一步做好统一认识、理顺情绪、消除误解、化解矛盾工作。坚持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法制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建立健全民族团结教育长效机制,实现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
3.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积极引导宗教界严格按照新编《卧尔滋》,做好讲经和解经工作,抵制和消除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要建立取缔非法宗教活动会商机制,坚决遏止非法宗教活动高发势头。建立健全宗教领域不稳定因素排查管控机制,及时发现、预警和处置宗教领域不稳定苗头。健全“两项制度”责任倒查机制,促进“两项制度”落实。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确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创新社会管理,健全完善社会信访风险评估机制,研究制定相关的配套措施,努力从源头上减少社会矛盾。进一步健全维护群众利益的长效机制,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城镇房屋拆迁、涉法涉诉、企业改制、农村土地征收征用、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只要合理合法,就要下决心解决。
2.建立健全民意畅通机制,拓展和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阿克苏要完善党委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为人民群众表达利益诉求提供制度化的平台,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逐步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道路。一是建立健全民意畅通机制,使信访工作真正成为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工作,二是畅通信访渠道、维护信访秩序。
3.建立健全民事督促办理机制,提高党员干部的执行力。畅通社情民意通道,是群众和政府联系的一个窗口、一座桥梁,群众满不满意,关键还得看自己提交的诉求能不能得到及时而周到的答复与服务,这是化解社会矛盾的关键。要建立健全民事督促办理机制,提高阿克苏各级部门党员干部的执行力。
1.加快阿克苏经济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只有不断加快阿克苏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大力改善人民生活,使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对周边国家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和人民生活水平上的优势,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各族人民对党和政府的向心力、对社会主义祖国的认同感,才能压缩“三股势力”的活动空间,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实现长治久安。
2.统筹和协调发展。一是统筹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异和贫富差距,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二是阿克苏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阿克苏要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增强各族人民的“四个认同”,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三是巩固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阿克苏要发挥地区、县文化馆,乡(镇)文化中心,村(社区)文化室的作用,结合农牧区实际,举办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增进各民族间的了解和友谊,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1.高度重视民生。按照十八大报告强调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提高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力促各族群众逐步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2.主动了解掌握社情民意,努力把农村(社区)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3.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村民(居民)充分享受到更多的公共服务,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拥有更佳的居住环境,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到“十二五”末把阿克苏市建成“水韵之城、人居最佳”的南疆中心城市,把库车县建成既体现龟兹文化特色、又彰显时代特征的南疆龙头县城。
1.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阿克苏要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干部的基本素质,关爱基层干部,巩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战斗堡垒作用。
2.以党内民主促进党内团结,达成各种工作共识。在和平年代,对一个社会影响最大的人群,莫过于那个社会的精英,各民族的干部精英在推动党内民主的进程形成民主作风,达成各种工作共识,必将有力地推动阿克苏的长治久安。
3.加强社区建设。一是积极发展乡、镇(街道)村(社区)经济,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为民服务的能力,夯实基层党组织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作用。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把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办公经费纳入地县两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并要根据社会发展建立办公经费正常增长机制,将村(社区)办公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三是加大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建立一支新时期的群众工作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