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冀平 史玮 王鹏
(中共巴音郭楞州委党校 新疆 和静 841300)
若羌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面积20.23万平方千米,是全国辖区面积最大的县。若羌县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其中钾盐、石棉等储量和产量均为全国之最。近年来,若羌县实施“枣业富民、矿业强县、生态立县、文化塑县”发展战略,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若羌县地理位置相对封闭,距最近的县城且末、尉犁都超过350千米,距州府库尔勒市444千米,曾经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边远落后的小县。“十一五”以来,若羌县县域经济进入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若羌县牢牢抓住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以罗布泊世界级硫酸钾生产基地和“楼兰红枣”品牌蜚声海内外为标志,加快优势资源转换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超常规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12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0.02亿元,人均96557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1695元,2009年,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就在全区率先突破万元大关,且年均保持20%以上的增速,居西部12省市区首位。“十二五”时期,若羌县有望达到年生产总值16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5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5万元,成为新疆县级综合经济实力相对领先,县域经济和城市竞争力突出,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城市功能较为发达,人居环境更加优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型工商业城市和旅游城镇,有望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近年来,若羌县坚持“统筹城乡、科学布局、规划先行、产业支撑”,将近郊两乡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完成若羌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16个行政村建设规划,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功能布局,即东北部工矿产业发展区,主要包括罗布泊镇(含罗布泊盐化工业园)和依吞布拉克镇(含依吞布拉克矿业加工工业园);西北部绿洲经济发展区,包括瓦石峡镇、若羌镇、米兰镇;南部旅游资源发展区,包括铁木里克乡和祁曼塔格乡。
县城建设区包括主城区、城东新区和城西新区,总用地面积为14.65平方千米,其中主城区用地8.62平方千米、城东新区用地3.00平方千米、城西新区用地3.03平方千米。成立阿尔金建设开发投资公司、城市保障性住房投资建设有限公司,高标准、高水平启动城西新区建设,完成供排水、热力、天然气管网铺设及道路、智能化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昆仑桥建成通车,中心景观绿地、耳朵湖、若羌河生态景观绿化等标志性工程已基本完成,新区已成为沙漠绿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老城区功能进一步健全,水、电、路、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以开展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创建工作为契机,完成6个村集中连片综合整治,城乡环境显著改善。2012年,瓦石峡乡顺利“撤乡建镇”。小城镇试点改革工作全面启动,若羌镇被列为自治区发展改革试点城镇。
坚持以规划为龙头,高水平实施了若羌县城镇体系规划修编工作,县城规划区由5平方公里扩大至20平方公里。重点实施了天然气入户、垃圾及污水处理、县城道路改造等工程建设,城乡功能不断健全,城市承载力显著提升。塔什萨依燃气电站、华峰水电站、500千瓦光伏太阳能电站、若羌—瓦石峡110千伏输变电及配网等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圣昆仑、玖圣热电项目加快建设。境内315国道改造完成,哈密—若羌235省道建成通车,楼兰机场、米兰河水库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以构建生态和谐绿洲为目标,完成“三北”四期防护林建设6.2万亩、退耕还林18.5万亩,185万亩重点公益林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由“十五”末的0.56%提升到1%,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获得“全国绿色小康县”、“自治区园林县城”等荣誉称号。
若羌县一直把科学规划作为城镇化建设的第一步,编制好城镇体系规划,使城镇在空间上有合理布局,在数量和发展方向、发展规划上有科学预测。城镇规划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突出以人为本,以环境为中心,各具特色。以若羌镇为中心,将铁干里克乡、吾塔木乡纳入城镇规划管理,有效保护好农民枣园,使枣园变为生态公园和“绿肺”,实现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
一是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居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积极探索城乡医疗服务均等化模式,初步实现了城乡居民“小病不出村,常见病、多发病不出乡(社区),大病不出县”。全面开展地方病、职业病的综合防治,加快县级医疗机构的应急救治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二是不断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稳妥的推进城乡统一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障制度,推进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的社会化进程,进一步完善困难群体的住房、医疗、就学、就业、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制度,健全孤寡老人保障体系,完善残疾人社会服务体系等等。
三是不断扩大免费义务教育的范畴。自2010年9月起普及了12年义务教育,针对本县户口的所有适龄学生实行全免费。2012年3月起,幼儿园也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
一是依托工业园区,以“园”建“镇”。依托自治区级工业园区中大中型企业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城镇的二三产业,由此推动交通运输、餐饮等服务行业和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罗布泊盐化工工业园规划面积65.18平方公里,是一个以钾盐开发为主导,其他矿产资源开发和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相结合的工业园。
二是以农产品加工为带动,以“厂”兴“镇”。农副产品加工园通过发展“龙头企业+农户”,引导农民开展集约化经营,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发展进程。园区周边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为农民进镇居住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极大地推动了小城镇建设。
一是按照“中国最优红枣基地”的目标定位,深入推进以红枣为主的林果业体系建设,加强标准化、精细化管理,通过科技引领、龙头企业带动、品牌打造等进一步做强做精红枣产业。全面推进绿色、有机枣果生产规程,实现标准化生产,完成有机注册果园和有机果园10万亩。
二是坚持“市场导向、科技支撑、集中连片、农户为主”的原则,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科技发展,建设集观光、旅游、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中心。推行无公害、绿色、有机、反季节蔬菜生产,发展适销对路的设施农产品。
三是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延伸和拓宽特色农产品的产业链。加快推进楼兰果业、羌都枣业上市步伐,积极扶持好想你枣业、楼兰庄园枣业、奇兰酒厂等企业发展,实现就地加工生产,推动了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加快红枣多糖等系列高科技产品研发和转化步伐,延伸红枣产业链条,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
一是城镇人口聚集不足、城镇化水平仍然偏低。目前除县城积聚人口上万以外,其他乡镇均不足3000人,城镇规模偏小的问题非常突出,从而使得当地的商贸物流等受到很大制约。特别是乡镇居民仍多属于农业、半农业性质,尽管在城市买了房,但大部分时间仍生活在农村,依然和耕地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是主导产业不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没有很好地把小城镇建设同乡镇工业、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及第三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农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产业化、多元化机制尚未形成;工业发展层次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初级产品的精深加工薄弱;三产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许多领域还是空白。这些都限制了小城镇的进一步快速发展。
三是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匮乏。若羌县作为典型的内陆干旱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只有28.5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2902毫米。全年大风、沙尘暴、扬沙日平均多达102.5天。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这些自然因素为城镇的绿化、生态保护增添了难度。
四是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滞后。若羌县地域广大,由于受交通约束和地形限制,多数乡镇的综合功能薄弱,基础设施水平低。特别是乡村基础设施薄弱,服务功能较差,城乡统筹发展的水平还不高。乡镇规划建设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职能分工不明确,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影响了城镇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当前,新疆正处在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历史新时期。若羌县地大物博,大规模开发建设前景极为广阔,具备成为世界级盐化工生产基地和新疆重要的多种金属生产加工基地的资源潜力,有条件成为新疆重要的县域经济增长极。若羌县地处古丝绸之路要冲,东西方文化在此交流融汇,积淀了厚重的楼兰文化底蕴,自古以来就是内地通往中亚和新疆通往内地的第二条战略通道。随着库尔勒—格尔木铁路、和田—若羌—哈密铁路和楼兰机场的规划建设,若羌县很快将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面对这些前所未有的宝贵机遇,若羌县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敢于担当、勇挑重担,树立在新疆科学跨越、后发赶超进程中“领跑”的意识,以更新的精神状态、更高的目标追求、更严的工作标准,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按照“进中求快、快中求好”的要求,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一是做大做强中心县城。在若羌县城总体规划修编的基础上,加快控制性、修建性规划编制工作,重点实施东以铁干里克新村、火车站、循环生态工业园为组团,西以吾塔木新村、飞机场、楼兰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为组团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拉开城市框架,加快撤县建市步伐。加强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以水、电、路、气、房为重点,构筑主体功能完善、主题定位清晰、空间布局合理的精美城市发展格局。牢固树立生态立县的理念,围绕打造生态城市,全力推进若羌河城市规划区景观改造。
二是加快重点镇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的原则,重点建设依吞布拉克镇,规划瓦石峡乡“撤乡建镇”。依托阿尔金山、昆仑山丰富的矿产、旅游等优势资源,将依吞布拉克镇建设成具有承载矿产资源加工和为矿业开发、特色旅游提供生产生活的后勤保障基地;依托瓦石峡(塔什萨依)丰富的水土光热资源,重点发展高效农业,现代畜牧业和特色经济作物,努力构建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特色突出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三是促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应当以城乡居民基本生活设施同质化为目标,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促进县城市政公共设施向近郊村延伸,以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扩城聚人,推动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若羌县提出力争在“十二五”末,在全疆率先实现统筹城乡一体化目标,这就需要抓住若羌自身的特色,发挥“若羌效率”。首先是定位要明确,为各乡镇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比如把罗布泊镇定位为以钾盐化工业为主,罗北区域铜、镍、铁等矿产资源和旅游综合开发为辅的集工业和旅游业为一体的工旅型城镇;把米兰镇定位为以种植棉花、红枣、瓜果为主,二三产业为辅的农贸型城镇;把瓦石峡镇定位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资源开发基地,主要发展商贸业、特色高效农业、旅游产业的农贸型城镇。其次要出台优惠政策,放宽购房、落户、置业等条件,鼓励农民和企业外来务工人员在县城安家立业。大力支持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物流及国道沿线餐饮娱乐、住宿、修理等服务业快速发展。充分发挥城镇的辐射带动和物流集散功能,打破城乡分割,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启动实施“村改居”、“乡改办”工作。
若羌是“楼兰文化”的发祥地,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未来若羌城镇化开发建设,应当从城区的文化古迹及建成的文化设施这份家底出发,用好“楼兰文化”这张名片,注重挖掘若羌历史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不断提升若羌形象,改善城乡环境,突出若羌特色,将楼兰等文化精髓融入到经济社会各个方面,以开放、包容、奋进的若羌文化精神,引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让有着厚重积淀的历史文化名城再现辉煌。应当扎实实施“文化塑城”的战略,有计划地建设一批与现代化城市相适应的高水平、标志性文化设施,增加城市的文化含量。主要包括: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图书馆、书画院、影剧院,以及文化广场等,提升楼兰文化及若羌县的知名度。
应当大力开发“故城遗址、高原风光、沙漠胡杨、民俗风情”四位一体的特色旅游,着力构建起若羌县大旅游发展的骨架。应当不断提升旅游产业的品位,赋予旅游业更加丰富的活力和内涵,以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相关文化产业优化升级,提升若羌知名度。充分利用楼兰文化节、楼兰文化研讨会、媒体等形式推介楼兰文化,扩大宣传覆盖面。要进一步规划好旅游景区(点)和线路的布局,加大文化产业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楼兰故城仿古及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楼兰旅游纪念品开发,积极开展阿尔金山观光、探险游,罗布泊汽车拉力赛、绿洲农业田园游、塔河下游绿色长廊生态游等旅游项目。
要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大力推进“森林进城”,提高绿化水平,营造“房在树中、人在绿中”的优美环境。继续实施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等林业工程,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建成环城绿色屏障,完善绿洲防护林体系,提高区域森林覆盖率。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步伐,重点开展义务植树、绿化、美化,着力打造绿色县城。鼓励居民庭院绿化、美化,形成与田园风光相协调的人居环境。
紧密结合退耕还林、“三北”五期造林、重点公益林保护、防沙治沙等林业重点工程,构筑起若羌外围以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车尔臣河下游天然植被保护,县城周边以人工造林为主的生态防护体系。农区内部加大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力度,建设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实现农田林网化、村庄道路林荫化。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惩治力度,扩大社会公众参与和监督。加强城乡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严格污染物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推进城市垃圾、污水等污染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落实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生态补偿金制度,在有利于生态系统恢复的前提下,合理开发优势资源,强化矿山废料的综合利用和科学合理处置,建设“绿色”矿山,促使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