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口述史料的价值及其收集探讨

2014-08-15 00:50:19赵维景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兵团史料历史

赵维景

(兵团党委党校 新疆 五家渠 831300)

一、口述史料概述

口述史料,国内外在历史学研究中都是非常重视的。利用口述史料写作和研究历史,古已有之。中国人很早就运用口述史料撰写历史了。比如,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就运用了大量的口述史料,并且进行实地考证。在西方,荷马史诗、希罗多德的《历史》和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最早开始利用口述史料撰写历史。

1948年,美国历史学家A·尼文斯在哥伦比亚大学创立口述历史研究室,标志着现代口述史学的诞生。口述史学60—70年代开始兴盛于英国和加拿大,20世纪80—90年代以来逐步流行于世界各地。随着口述史学的理论与方法被引入国内,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与讨论,不少有关的论文、论著在国内出现,口述史学也逐渐为越来越多的国人所知晓。

口述史料,即口碑史料,是指通过口述所收集的史料,可以是录音形式、录像形式,也可以是文字形式。凡根据个人亲闻亲历而口传或笔记的材料,均可称为口述史料。口述史料大致可分为三个类型:第一种是以口传方式流传而存在的口述史料。第二种是以文字形式存在的口述史料,例如回忆录、访谈录等。第三种是以录音录像形式存在的口述史料,例如会议、活动的现场录音和人物专访录音等。

二、兵团口述史料的价值

回顾兵团口述历史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兵团各师、团史志办为编撰兵团史志及编辑出版兵团文史资料进行了广泛的实地采访,收集了较丰富的口述资料。1992年,兵团史志编委会编辑出版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史料选辑》丛书已较多地涉及到口述史学的方法。兵团出版社出版的《亲历激情岁月》,《兵团日报》纪实版等也收录了大量的兵团口述史料。近些年也出了一些有关兵团口述史的专著,一些高校也成立了相关科研机构,对兵团历史有关的口述史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建档,做了大量工作。

(一)历史价值

1.填补了兵团史的空白。兵团自1954年成立以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奋进,节衣缩食,开发莫索湾,进军塔里木,屯垦准噶尔,挺进伊犁河谷和阿尔泰山麓,在屯垦戍边的伟大事业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业绩,对加快新疆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巩固边防,维护祖国统一,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部兵团发展史即是一部当代新疆屯垦史。但是由于兵团经历了成立、撤销、恢复的曲折发展过程,再加上种种人为因素,不少历史资料损失严重,一些历史事件没有文字记载或只是寥寥数语,有的甚至形成了历史上的空白。因此,只有用口述史料来补充,我们可以通过受访者的追忆,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细节、查明不少有着谜团的问题。

2.保护和抢救兵团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具体理解为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口述历史因其独特优势,成为保护和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例如以屯垦英烈为主题的兵团非物质文化遗产《火凤凰之歌》,就是在150余名老八路、老军垦、老领导近30万字的口述实录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再比如兵团屯垦歌谣、屯垦故事、枪杆诗等,现有传承人年岁偏大,年轻人对此又热情不高,只有通过对第一代传唱人进行普遍、深入地普查、访谈、录音、摄像,并形成文字资料,才能传承和发扬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情感价值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体验。只要人面对某一事物,都会产生相应的情感。而口述史料作为对过去重要的历史事实的记录,相对于文献史料,对人们的情感刺激可能更强烈。

1.增强对兵团精神的认同。从文献史料中了解兵团的发展史,获得的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结果等信息。充其量也只是“知道”,是冰冷的,没有温度的。对于没有亲身参与兵团艰苦创过程的兵团三代、四代更是如此。而兵团口述史料形成与历史事件是不同步的,是老军垦、老革命们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讲述的,包含了他们的情感和事件的细节,读口述史料的人可以从文字间体验并捕捉到他们的情感,理解他们的价值观,理解他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却能满怀豪情,屯垦戍边,理解他们为了边疆的稳定发展,献了青春献终身的那种撼天动地的精神。从而对兵团、对兵团人、对兵团精神有了情感上的新的认识和了解,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体验。有些以录像形式存在的口述史料,口述者的一举一动,给历史叙述增添了生命的体温,让观众更容易产生情感。

2.让普通的屯垦人在历史上有了记录。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从1954年兵团成立开始,来自五湖四海的兵团人在新疆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从白手起家到硕果累累,创造了人类垦荒史上的奇迹。伟大的兵团人参与了兵团曲折的创业历程,创造了不平凡的兵团史,每一个兵团人都有自己的屯垦岁月,但在兵团历史中,却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他们只是五湖四海中的一滴小浪花,只是农民、工人、军人的合体——屯垦人中的一份子,只是兵团历史进程的无名参与者。兵团口述史料的产生则改变了这种状况。兵团口述史料不仅记录了那些创造兵团历史的精英人物,也记录了普通屯垦人的人生经历,使普通的屯垦人有了发出自己声音的可能,他们的经历、记忆有了进入历史记录的机会。更为重要的是,在收集口述史料的采访中,那些被访的老军垦们在追忆自己的生活并把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给采访者时,会产生尊严感和实现感。

三、兵团口述史料收集的阻碍因素

(一)重视不够,人财匮乏

兵团各级对口述历史的重视不够,兵团口述历史研究可以说是“三无”:无专门机构、无专职人员、无专项资金。零星在做口述史料收集的是一些事业单位、图书馆、博物馆等,都属全额拨款单位,工作经费捉襟见肘,根本没有多余的经费来开展口述史料的收集。也有一些做口述历史研究的学者,主要都是围绕自己的课题研究或工作计划来做,而不是为了做口述历史而做。正是由于不重视,再加上资金和人才的匮乏,导致兵团口述史料收集浅尝辄止,没有全面反映兵团不同层次社会角色的口述史料,没有真正发挥兵团口述史料的作用。

(二)部门各自为政,没有统一规划,缺乏法规制度保障

尽管兵团在口述历史资源建设上取得了一点成绩,形成了一些价值不菲的口述史料,如:兵团屯垦资料中心收集整理的当代新疆屯垦口述史料,兵团军垦博物馆收集整理的进疆女兵的口述史料等等。兵团口述历史研究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但兵团口述研究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没有统一的保管部门,没有一定的制度规范,没有一套完整实用的口述史料收集标准、规范,从而导致各单位口述史料收集“各自为政”的局面,使得大量的口述史料仍散落在社会各个角落,分散收藏于各机构。

四、兵团口述史料收集策略

(一)增强口述史料收集的意识

口述史料的收集工作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积极主动地去收集,如果只是被动收集,不积极的行动起来,就会流失许多重要价值的口述史料。笔者认为,要想使兵团口述史料收集工作顺利开展,必须增强收集意识。首先兵团级领导要重视口述史料收集工作并给予支持。其次,兵团口述历史研究者和诸如兵团史志办、档案馆、图书馆等部门应主动积极,着手开展兵团口述史料收集,制定详细计划并上报兵团,以寻求上级领导的支持。再者,利用媒体宣传,提高全兵团口述史料收集意识;利用《兵团日报》、《当代兵团》等报纸和期刊策划口述兵团文章、专题节目及系列报道通过兵团电视台和各师电视台和网络开设有关口述兵团专题节目,有计划分专题地拍摄口述兵团记录片等等。

(二)增加人力财力,保障收集工作顺利开展

口述史料收集工作是一项知识性、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采访人员的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口述史料的质量。因此,开展口述史料收集工作在人员的选择上应该注意。最好选择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懂几种方言的所选人员在开展兵团口述史料收集之前应先熟悉兵团发展史,特别是各师各团的沿革变化,重大历史事件等。要熟悉掌握口述史相关理论及操作规范、访谈技巧和必要的心理学知识。为此,有必要对只有这样,在采访时才能与受访者互动,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提出问题。

由于口述历史的投入和成果产出过程十分缓慢,绝大多数的口述史项目在资金上都是非常紧张的。积极主动寻求各方面资金的支持,如:可以向上级提交建议书,争取将兵团口述史料收集工作列入专项建设经费中;积极申请国家、兵团社科基金课题,获得经费支持;借全国援疆机遇,争取兵团口述历史科研项目,获得支援资金。

(三)建立统一的口述史料收集体系

兵团没有统一的专事口述史料收集的部门,这样即增加了口述史料收集工作的盲目性,又影响了口述史料收集工作的效率。因此,兵团应该以史志办或档案局为牵头单位,尽快建立兵团口述史料收集中心,人、财、物的统筹安排,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全兵团口述史料收集计划并分解至各师,指导各师口述史料收集工作情况,定期对史料收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对收集到的有意义的兵团口述史料进行出版发行等。最好能建立起兵师团三级口述史料收集中心,让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避免了工作的盲目性。

随着时间的流逝,兵团口述史料变得更加宝贵,收集任务也更加紧迫。所以,笔者希望也呼吁兵团上下一定要提高认识,刻不容缓地重视口述史料收集工作,并将其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做,以保存更多的不可再得的兵团记忆。否则,一旦那些老军垦们故去,将造成难以弥补的遗憾。收集兵团口述史料,抢救兵团历史记忆,任重道远。

[1]杨祥银.与历史对话:口述史学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保尔·汤普逊(英).过去的声音——口述史.覃方明等译[M],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

[3]周新国主编.中国口述史学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4]李向平,魏杨波.口述史研究方法[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5]左玉河.方兴未艾的中国口述历史研究[J].《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第5期.

[6]姚力.我国口述史学发展的困境与前景[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1期.

[7]杨祥银.当代中国口述史学透视[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3期.

[8]王宗磊.口述史学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史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猜你喜欢
兵团史料历史
兵团记忆
绿洲(2022年6期)2023-01-09 10:46:38
兵团记忆
绿洲(2022年3期)2022-06-06 08:17:22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郭沫若学刊(2019年3期)2019-10-12 08:10:00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兵团在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