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云
(中共新疆自治区党校图书馆 新疆 乌鲁木齐市 830002)
随着特色数据图书产业的迅猛发展,普通用户对数据资源的使用程度越来越高。党校拥有数量巨大的马列毛邓经典著作和党组织在各个时期的资料文献、会议记录。构建党校特色图书数据库,可以充分满足党校教职工以及学员的基础需求,关系到党校科研、授课水平的提升,同样关系到党校培训对现代科技利用。为满足教学科研人员需要,就要在自身馆藏的特色优势上开发利用加强特色数据库的建设。
建设体现党校特色的数据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重点收藏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各种文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党史、党建等方面的著作。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因此要把邓小平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方面的著作文献作为党校图书馆的收藏重点。这是党校特色专题数据库的坚实基础。
2.注意地方文献信息的收藏与开发利用。地方文献信息是研究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历史等方面的重要信息源,一般主要是指包括地方志、各地的统计年鉴、大事记、历史、各地的一些先贤达贵的著作及其研究作品,地方风情录、石刻,反映本地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些出版物等等。作好收藏利用就为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情数据库和区情数据库”做了重要准备。
3.新疆是多民族地区,应十分关注收集有关民族问题方面的文献、资料、档案等,特别要把新疆各族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反分裂、反“三股势力”斗争的文献史料收集、整理、保存好,这是党校特色数据库的重要优势和特色。
4.利用清华同方TPI数字图书馆建设与管理平台开发党校论文数据库。以新疆自治区党校图书馆为例,拥有数量庞大的历届新疆各地州领导干部来党校培训时写的论文,还有大量的党校教师的科研成果论文和党校研究生论文,我馆可根据这一特点,利用这些论文资源,并以网络方式传播创新性研究,在参考咨询员手中利用TPI这一便利的数据库整合工具创建一个含题名、作者、刊名、关键词等若干字段的新疆党政干部论文数据库,和党校科研数据库,方便相关学习和研究,使我校图书馆逐步迈向数字化、网络化。
当前,党校图书馆在特色数据库建设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原始产品特色产品还没有打造起来,经费的使用和投入还不到位,相关重要的书目的分类管理还有所欠缺。
1.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人是社会资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的主动精神往往决定了事业的发展和转向,尽管目前信息媒介的发展日新月异,但依然有一批图书工作者消极懈怠,缺乏起码的团队合作、开拓创新精神。类似情况的出现显然会导致整个系统工作环境的松散和没有效率,制约创新思想的产生以及学习型组织的完善。
2.知识产权定位不清,法律意识淡漠。知识产权是图书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如果没有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图书产业根本就无法在当今社会推进。然而作为传统意识中的中国人,很多时候还保留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摸索、冒进状态。法律意识不强,规范意识淡漠,甚至对文献的基本处理都缺少最基本的认识。盗版书籍、没有得到授权的电子文献等大量存在在现实的图书采编的过程中。
3.缺乏高质量的数字资源建设的整合平台。特色数据库建设需要信息检索系统、数据分类系统、网络舆情监控系统等,最终实现资源共享。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校为例,我馆很早配备了微机,建立了自动化管理局域网,实现了光盘检索和流通管理自动化。可是我馆的数据库服务器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产品,至今未更新换代,因此很难开展工作,再加上起步较晚、资金困难等原因,我馆建设无论在量和质的方面都有明显落后。
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最新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今天,信息资源已成为党校系统的重要财富和资源。建立一个满足各级党委部门信息处理要求的行之有效的的信息系统也成为党校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1.全力发挥党校系统的特有资源优势,实现信息共享。“党校图书馆要善于开发利用馆藏资源,进一步挖掘特色馆藏,加快建立特色数据库,成为一个为用户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的、能动的信息中心。同时,党校图书馆要以建设特色数据库为切入点,尽快逐步实现地区联网、全省联网、全国联网,建立以中央党校为中心、省级党校为分中心、地市党校为节点、县级党校为网点的四级党校图书馆信息网络。”[2]在网络环境下,党校图书馆以崭新的作业方式,联合采购,联机编目,联机检索,通过网上查询,获取其他馆的特色数据库中的文献信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2.提升以问题为导向的特色数据库。和传统的学科分类数据库建设不同,问题导向数据库的建设,更关注现实生活的具体问题,以为政府党委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为具体的工作指南。问题化的数据库建设满足了党校学员对自己生活的州情、区情的了解,满足了党校科研人员突破学科的藩篱跨专业、跨方向的自由组合促进科研教学的长足进步。可以依据当前区州的现实问题设置相关的文献特色馆藏数据库。例如我馆设定了马列邓毛经典书籍数据库、社会稳定文献资料数据库、全区党风廉政建设案例选编数据库等。
3.提升人才队伍的业务水平。人是各项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产业人才,党校的图书事业将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本。考虑到目前党校工作人员的年龄结构老化,专业人才队伍缺乏培养,新工具的理解和使用缺乏最起码的常识性的运用,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员队伍,非常紧迫。短期来看,尽快引进一批专业素质过硬,技术水平较高的高精尖人才往往能解燃眉之急,但从长远来看,发展一直自己本土的产业结构队伍更为重要。
4.设立专项经费满足数据库的基本建设。信息产业是节能产业,同样也是智力密集型产业,只有在硬件设施基本达标的情况家,作为产业核心的人力资本才能发挥价值。因此,筹措资金,建立资金投入使用办法也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文化工程、系统工程。我们正在起步阶段,人才培训、硬件、软件配置都需要经费支持才能落到实处。党校领导就高度重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尽可能在人才、软件、设备和经费等方面提供保障。
总之,和传统图书馆发展的基本轨迹相比,数字图书馆在文献的传播和信息传递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相同的。但在对书籍信息的采集处理方面两者却存在较大差异。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使得现代的图书事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具有了灵活多样的能够满足个人需求的可能。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需要在信息化、智能化方面发展国家信息产业,并提倡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组织的建设。相信在全国数字化、一体化的进程中,党校的图书事业也能借助新兴产业工具的力量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信息服务支持。
[1]张军,刘玉珍,《对党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立的思考》[J]《理论探讨》,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