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发展模式,推动警地院校教育融合深度发展

2014-08-15 00:43李德军
中国军转民 2014年8期
关键词:文职人员武警部队军事

■李德军

武警院校与地方高校(简称警地院校)教育融合深度发展,对于促进武警院校教育转型发展,释放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越,培养更多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满足建设现代化武警的军事人才需求,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拓展警地院校教育融合深度发展的模式,一是在总结过去10 余年改革探索二者教育资源融合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使之成熟定型发展,在既定框架内发挥更大潜能。另一方面,在前者发展的基础上继续改革创新,借鉴吸收外军军事人才培养的创造性做法,对现存融合模式进行解构建构,真正实现警地院校教育资源内在的深度融合。

一、巩固既有成果,不断完善警地院校教育融合模式

从上个世纪90 年代末武警部队启动国防生选拔培养工作以来,实践证明比较成功有效的警地院校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国防生培养模式、直招入伍模式、“军地接力”模式、“梯次融才”模式、“借地育才”模式、“借才引智”模式、“筑巢引凤”模式等。这些模式构成了警地院校教育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系,为培养武警部队多层次复合型军事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采取“军地接力”模式,加速初级人才培养

自1998 年武警部队与复旦大学签订依托培养协议以来,签约高校发展到12 所,为部队培养国防生3000 余名,广受部队官兵欢迎,优秀人才和先进典型辈出,大部分都能较好地适应工作岗位,较早毕业的国防生中已产生营团职干部,有的还走上了基层领导岗位。因此,为提高人才培养的军事素质,应继续坚持与地方高校签订国防生、定向生、代培生、征召入伍等制度,在前4 年在地方大学学技术、毕业后入伍到武警院校加学1年军事的“4+1”接力模式培养初级军事人才的基础上,可实行“2+2”、“3+1”模式,即前2 年(或3 年)在地方大学学习基础知识和基础技术技能、后2 年(或1 年)在归口武警院校学习军事技能,完成本科学业的同时也完成武警部队初级人才培养。也可以实行地方大学“入学即入伍”、从地方高校毕业入伍的优秀士兵中选拔基层干部,进入武警院校深造的初级军事人才培养模式。

(二)采取“梯次融才”模式,丰富人才培养种类

目前,依托地方高校培养军事人才基本属于学历教育,尤其以本科学历教育居多,理论素养高而动手技能较弱。从武警部队担负任务、专业特点、岗位需求出发,适度增加职业教育院校比重,主要为部队培养军事技术人才,逐步建成一支满足需要、结构合理、能力互补、整体作用发挥突出的人才队伍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需求。因此,应着眼不同武警部队岗位能力素质的要求,统筹好第一任职与后续培养、军官教育与士官教育、指挥军官与职业技术军官的培养,加强与地方高职院校或相应专业的对接,调整学科设置,合理设计培训内容和质量指标,真正使地方院校培养的人才能干适用、受到部队欢迎。

(三)采取“借地育才”模式,开辟继续教育新渠道

武警部队“双重领导、双重保障”的体制,天然与地方各部门联系广泛,是推动警地高校优质教育资源深度融合的体制优势。武警院校要充分借助接受地方(部门)领导和保障的有利条件,把争取经费保障与争取院校资源保障紧密结合起来,采取联合办学方式,选派军事人才到地方院校、科研院所、集团公司等教研机构,以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进站做课题等形式进行深造。或定期到地方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考察实习,及时掌握与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相关的前沿科学技术。特别是森林、黄金、水电、交通等警种部队的专业技术人才,必须要增加到林业、地质、水利电力、交通等地方重点大学进修培训的力度,真正使他们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当前,全军和武警部队依托国民教育培养的军事人才只是针对军队的一般干部,还没有完全涵盖军队人才建设工程中的指挥军官、参谋、科学家、技术专家和士官这五类人才,依托培养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军队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因此,还需要不断优化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的培养层次和培养结构。

(四)采取“借才引智”模式,高效用好国民教育资源

可通过咨询服务、项目合作、人才培训、技术服务、人员租赁等方式,吸纳地方高校教师资源为部队服务,实现“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人才柔性流动。采取教员专、兼、聘等形式,拓宽引进社会人才和智力的渠道。对地方一些知名专家,可聘为特邀顾问,定期不定期提供咨询服务。对武警部队重大科研课题,可按照市场方式运作,吸引地方高校高级专业人才联合攻关。利用地方科研单位等社会技术力量,及时帮助解决装备使用保障中的疑难问题。通过签约,聘用地方技术人员到部队进行特定项目服务。把武警院校和地方高校的校园网通过发展成校际网而连接起来,使武警院校与地方高校在教育资源上充分共享,及时吸收地方高校的尖端技术和教学经验。

(五)采取“筑巢引凤”模式,进一步完善文职人员制度

文职人员在世界各国军队力量构成中处于重要地位,是现役军人的助手和补充,西方媒体称之为“第二军人”。2005 年6 月我军实行文职人员制度以来,文职人员队伍日益壮大,由数万名“不穿军装的兵”作为军队建设的一支重要新生力量,与军官、文职干部一起构成军事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首次明确提出要健全完善文职人员制度。

为进一步完善文职人员制度,创设文职人员能留得下用得上、在武警部队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一是各级党委和管理部门要切实贯彻落实文职人员相关制度、政策、规定,积极协调地方民政部门,维护和落实好文职人员应该享受的福利待遇,保障好工作生活条件,解除其后顾之忧。二是明确和大幅削减非战斗人员,逐步扩大文职人员进入武器装备维修保养、医疗救护、后勤保障、教育科研等专业领域的比重,推动武警部队规模结构的优化升级。三是完善文职人员考核制度、管理规定,明确奖惩措施,及时淘汰不合格文职人员,保持文职人员队伍的动态平衡和基本稳定。

二、挖掘地方资源,推动警地院校教育创新发展

推动军地院校优质教育资源深度结合,联合培养军事人才,在西方主要国家中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特别是上世纪后期以来,随着新一轮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形成了诸多基于本国国情军情的成功的政策措施、成熟模式和经验做法,为我们研究创新警地院校教育联合培养新型军事人才,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在地方高校设立后备军官训练团,开设“武警系”,创办“民间武警学院”,不仅在军事教育实践中有其必要性,而且通过武警总部、地方政府通力合作,警地院校积极配合,乃至中央级军政部门的领导协调,完全具有可操作性,值得研究探索。

(一)在地方高校设立后备警官训练团

后备军官训练团是外军储备预备役干部的成功经验,被誉为“大学中的军官学校”。据统计,美国在300余所大学开设了高级后备军官训练班,目前美国陆军甚至有50%的将官曾经是后备军官训练团学员。借鉴美军“后备军官训练团”经验,武警部队可在已签约地方高校进一步建设后备警官训练团,积极吸纳优秀在校大学生参加,为武警现代化建设培养、储备后备人才。应合理设置军政训练内容,组织引导在校大学生在正常学习之余开展正规、科学的军政军事训练课目训练。例如每周组织一定时间的军体素质训练、开办国防知识讲座等,每月举行一次军政素质考核、比武竞技,每年组织到武警部队体验生活、参加军事活动等等。要严格实行淘汰制度。美军后备军官训练团的一条成功经验就是,“为达到培养目标要求,后备军官训练项目严格实行淘汰制,学员淘汰率陆军达到10%,空军达到30%。”武警部队在具体制定、实施淘汰制度时,要严格制定考核标准,做到量化打分、定期公布、落实奖惩相结合,切实做到既调动地方高校学生参加后备警官训练团的积极性,又保证训练质量和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在地方高校开设“武警系”

依托地方高校的特色院系培养军事人才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军队比较普遍的做法。我军尚未正式采用在地方大学设军事系培养军事人才的方式,但在国家政策上和有的军队大单位已有实践意向。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的《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中指出,普通高等学校按照国家和军队有关部门下达的定向招生计划,从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中招收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军政训练,毕业后定向分配到军队工作。武警部队在具体实施中,需把握以下几点:首先要统筹遴选特色专业院系。根据武警部队提出的人才培养需求,警地双方共同在地方高等院校中挑选出具有学科优势的专业院系,承担起培养军事人才的任务。武警部队可以先期在一些与武警职能任务关联密切的高校设立武警系和武警教研室,摸索经验,逐步推广。其次,课程设置根据培养目标设计,即根据武警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进行专项培养,做到紧贴任职岗位,紧紧围绕人才的使用目标实施教学培养。第三,在管理训练上由武警部队和地方共同自主实施,既兼顾地方教学培养的需求,又满足部队军政训练的要求,真正达到交融、互补的目的。

(三)开办“民间武警学院”

为了走活依托地方教育体系培养军事人才的路子,借鉴国际经验,可考虑建立“民间武警学院”。所谓“民间武警学院”,是指办学专业具有军地两重性,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学员毕业去向可以去武警部队或地方单位双向选择的学校。基本构想为:经过充分协商,遴选部分地方高等院校,使其集地方院校和武警院校的特点于一身,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或准军事化管理。学生毕业后可以有双向选择的机会,既可以选择进入武警部队,也可以到地方工作。目前,可以选择一定数量的、在教育科研上具有警地双重特色的院校,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在毕业生入伍问题上予以倾斜,提高此类院校的吸引力。在办学过程中,坚持专业设置的军民两用方向,学术科研坚持紧贴警地两用项目进行,教学内容增添军政素质训练课目,把“民间武警学院”建设成为系统、规范的警民两用人才的培养基地。

猜你喜欢
文职人员武警部队军事
军队文职人员制度规范完善探讨
关于加强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解读世界“第二军人”:外军文职人员你知多少
论武警部队灾害医学救援应把握的问题
武警部队抢险救援后勤保障应重点把握的问题
天津港“8?12”事故抢险救援对武警部队的启示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论毛泽东武警部队建设思想及其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