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尤翠萍 徐娟
1 江苏省泰兴市农业委员会 江苏泰兴 225400
2 江苏省泰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泰兴 225400
我国是农业大国,而畜牧业经济属于农业经济中的重要部分,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农业经济发展、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禽畜产品有效供给等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畜牧业经济发展,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建设现代化畜牧大国,是帮助我们进一步改善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几年以来,我国政府充分注重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关配套措施和政策,让我国畜牧业经济得以快速协调的发展。为继续促进我国畜牧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将畜牧业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和效率上转变,我们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根据国内畜牧业和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将畜牧业发展问题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多元化的举措促进畜牧业发展。
首先,陈旧的思想观念束缚了某些地区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如人口观念的陈旧,在“内蒙古地广人稀能够容纳更多人”这种人地观念的作用下,解放之后大量的人口进入内蒙古,从解放之初的20多万人到近年来的将近200万人。在内蒙古自治区解放初期,牧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这时采取人畜两旺的方针是符合实际的,发展牲畜数量也是正确的,但是随着人口涌入,人、牲畜数量已经远远超出了牧区的承载能力,继续的一味增加人口和牲畜就必然会造成人和地、草和畜之间矛盾的加剧,导致牧区耕地增加、滥砍乱伐现象增多、超载过牧等问题产生,严重阻碍了畜牧业经济的发展[1]。
其次,草牧场有偿流转制度造成了草场资源的破坏。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要包含了有改变承包经营合同主体流转与不改变承包经营合同主体流转此两种形式。而草原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也必然是此二种中的一种。根据调查显示,大多牧区一般选择不改变承包经营合同主体的流转形式,但是这样一来就会对草原造成更大的破坏。在这种流转形式之下,牧业大户能够利用租借等有偿流转制度,非常简单的得到畜牧业扩大再生产必须的生产资料——草场。而当牧场的所有权为一人独自拥有之后,畜群归租用者个人所有,租用者往往不惜牺牲长期资源来获得短期性的利益,这样往往就会造成牧场过快沙化等后果。
再次,国内畜牧业服务工作无法全面深入。由于技术操作人员较少,畜牧工作强度较大,因此牲畜冷配与动物防疫工作常常顾此失彼,加之待遇相对较低,畜牧服务机构常常无法留下优秀人才,很多人才都流入到集团化的畜牧业企业中;另外,一部分牧民对现代科学技术存在疑虑,这一现象在以游牧经营为主的牧区非常常见,牧民往往偏向于牲畜的自我繁殖、生存的原始经营模式,他们觉得向畜牧站寻求服务需要支付不必要的费用,或者一些牧民对畜牧站服务职能认识不足,遇到问题不会主动寻求帮助,这些问题都给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束缚。
最后,畜牧业生产不具有科学的市场导向。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因为受到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国内畜牧业经济发展还缺乏科学的市场导向。国内畜牧业生产基本上可以说是劳动密集型生产,这就导致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主要表现为盲目的生产活动,不能充分考虑市场的价值顾虑。不遵循市场发展的规律必然会导致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劣势,市场行情的变化也会给农民群众的微观决策产生较大影响。现阶段国家政府相关部门对于这方面尚未做到全面监管,还无法科学的引导所有的农户都合理的进行养殖规划。比如生猪的盲目养殖就造成了其产业行情紊乱,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利影响。
其一,必须制定和落实科学的农产品(畜牧产品)价格支持政策,努力帮助农户提升经济效益,确保农户的利益不受损害。通过对城乡地区之间农业产业收益的调整优化,提升农业投入的比较利益,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果实[2]。另外,将国家出台的各项农业补贴政策贯彻落实,可以构建农业投资补偿体系,在农产品(畜牧产品)产供销的每一个流程都给予农民群众应得的优惠,提高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其二,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从而确保畜牧业经济平稳持续发展,保障禽畜市场的供给平衡。国内畜牧业正处在转型的关键阶段,我们要强化政策的引导与扶持,促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逐渐提升规模化养殖在畜牧产业中的比重。通过这一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畜牧业的生产力、确保禽畜产品的稳定供给、提升生产效率、保护农民群众的经济利益、增强禽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另外,要几级组织规划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选择典型示范养殖场,从而拉动区域内禽畜标准化养殖产业的发展;把标准化大规模禽畜养殖和产业化经营融为一体,进而最终达到生产和市场无缝对接的目的,保障我国畜牧业经济的稳定提升。
其一,加快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行重大农业科技创新奖励机制。当地农业部门可以以企业为主体,以区域中高水平农业科学研究机构和农业院校为依托,将各种技术资源进行整合,构建起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另外要加快健全农业科技相关的法律政策,从而更好的保护农业创新科技研究成果。通过培育和发展一大批农业科技企业,达到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目的,让国内外最先进的农业科研成果更有效的转化成为符合当地畜牧业发展的实用农业技术;通过农业科技示范平台的构建,让农业科技更快的转变成为农业生产力。
其二,加快畜牧业服务体系的建设。相关政府部门应该结合畜牧业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不断推进畜牧业的现代化建设步伐,努力做好引导产业发展工作,强化畜牧业生产预测预警,及时发布市场动态信息,通过多元化渠道扩展养殖户受众群体,让养殖户能够及时的了解市场信息,紧跟市场发展动向,让其能够科学安排生产,同时避免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努力确保禽畜市场的健康发展。此外还应该做好畜牧业生产技术的指导工作,对畜种改良以及禽畜疫病防治技术给予大力支持,做好禽畜产品在生产加工等各个流程的生产服务。
一方面应该在少数民族地区以及一些边远山区牧区落实九年义务教育,提高义务教育的宣传力度,不断强化义务教育的普及措施。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直接影响到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对于以后的职业教育以及再培训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一些农村地区,我们可以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适当的融入一些农业技术课程,强化对农业科技知识理论的宣传,让农村地区的学生可以系统的了解和学习到农业畜牧业相关的技术知识,为他们将来成为专业化的农业技术人员打下基础[3]。
另一方面必须积极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农技知识培训,做好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大力开展“阳光工程”等项目,结合农民群众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定期在牧区组织一些短期性的培训活动。也可以由当地的劳动就业部门以及农业部门牵头组织,邀请专业的农技人员展开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到农民群众中去普及相关农技知识,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另外也可在普通农民群众中选拔一些农业技术模范,他们所发挥的帮扶作用更大,有条件的牧区还可以选送一些有志于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青年到各院校学习深造,从而帮助让其毕业后帮助当地的畜牧业和农业经济发展。
首先进一步进行牧区改革,构建完善的畜牧业保障机制,构建科学有序的牧场流转制度以及草畜平衡制度,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基层组织对承包到户牧场的管理;处理好草原承包到户所产生的矛盾和问题;以家庭牧场与市场体系的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注重发展大规模、设施全、牲畜良种程度高、畜群周转速度快的家庭牧场;最大限度的利用牧场承包到户的优势,积极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不断深化休牧、轮牧制度的改革和落实。
其次是推行畜牧业“种子工程”,不断增强畜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推进“种子工程”建设,将促进家畜改良转向作为工作突破口,将禽畜品种改良和个体生产性能的提升作为科技兴牧的重点发展方向,不断健全禽畜良种培育机制和良种推广制度,稳定和健全畜牧业推广机制,确保畜牧业科技成果实现商品化与产业化。
最后必须进一步优化畜牧业产业发展结构,推动商品生产与产业化经营模式[4]。对畜牧业产业结构进行不断调整,努力发展符合市场实际需求的、经济效益较高的禽畜产品。对牧区畜牧业生产布局以及畜种进行优化调整,同时要根据牧区实际情况做好重点牲畜品种的改良工作,在大力发展牧区内优良品种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国外的优良品种,增强畜群生产力水平。总之牧区必须要转变过去一直以来重数量、轻质量的经营理念,这样才能够切实促进畜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作为农业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支柱,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性也逐渐体现出来。畜牧产品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人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营养来源。要提升畜牧业经济效益,推动畜牧业发展,我们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处理好影响畜牧业发展的消极因素,让我国畜牧业朝着高质量、低成本、科技化的方向发展。
[1]姜法竹,张涛,王兆君.效益型畜牧业影响因素探析——以黑龙江省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8(08):28.
[2]陈瑶,尚杰.中国畜牧业脱钩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03):15.
[3]闫大柱.现代畜牧业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0(12):31.
[4]郭奇伟.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农业.2010(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