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打造高山生态有机茶提升黔西北山区经济发展品质

2014-08-15 00:51何开祥
中国农业信息 2014年22期
关键词:纳雍纳雍县茶园

何开祥,卢 萍,彭 华

(1.贵州省纳雍县土肥站,纳雍 553300;2.贵州省纳雍县中岭镇农业服务中心,纳雍 553300)

1 纳雍茶叶生产现状及制约因素

1.1 纳雍茶叶生产现状

纳雍县茶叶规模种植始于1972年左右,1982年产量达到历史新高,当时由于加工技术和设备的制约,加工出的茶叶质量差、品位不高、效益低,1987年政府投放扶贫贷款改造低产茶园,1989年引进新品种开发新茶园。1998年,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部分有识之士走出了机关,走上了领办非公有制企业之路,部分茶园 (场)逐渐承包给个人经营。2005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更为优惠的扶持政策。近年来,纳雍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有关会议精神,围绕茶业增效、茶农增收目标,加大茶叶生产基地建设、茶叶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的力度,茶产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1.1.1 高山生态有机茶园初具规模

纳雍县产茶历史悠久,所产茶叶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香,回味甘甜。早在明清时所制的 “姑箐茶”就曾作名茶上贡。

纳雍县属高原亚热带内陆季风气候区,具有冬暖夏凉、雨热同季、雨量充沛、空气相对湿度高的气候特点,且立体气候明显,特别是高海拔冷凉山区,气候温暖湿润,常年云雾缭绕,为各类茶叶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冬季积雪凝冻,越冬虫卵、病菌多数被冻死,可减轻病虫对茶叶危害,是生产无公害生态有机茶叶的理想基地。茶叶种植区域土壤多为高原黄壤,小黄泥夹沙,土层深厚,呈微酸性,有机质含量高,非常适合茶叶生长。

特殊的自然条件、土壤环境、气候因素、海拔高度,造就了纳雍县茶叶具有 “高山、生态、有机”的特点。

在20世纪80年代,全县有成片茶园和农户零星分散茶园1 226.68hm2,大部分茶园呈荒芜或半荒芜状态,自然生长,自由采收,农户家庭手工加工,茶园严重退化。2005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茶产业列为全县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并在民革中央专家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家及县农业部门的指导下,全县茶产业逐年得到恢复与发展。全县现有茶叶种植面积1.666 7万hm2,规模上千亩、效益明显的茶场有姑开云雾坡茶场、蚕箐茶场等,主要种植品种为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龙井43、金观音、水仙、安吉白茶等。纳雍茶叶以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良的内在品质,有机、无公害的优势。经过近几年的艰辛努力,打造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各种茶叶品牌,2007年被评为贵州省20个重点产茶县之一,2009~2013年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2010年9月20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纳雍县 “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荣誉称号。据统计,2013年投产茶园5 333.32hm2,茶叶总产值2.88亿元。所生产茶叶产品除满足省内市场外,远销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茶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总量7 000万元,对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10.2%左右。

1.1.2 产业化水平逐步提升

纳雍县大力扶持茶叶龙头企业,鼓励组建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在茶树良种推广、茶叶加工工艺改进、茶农技术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引导和带动茶农产业化经营。全县现有注册茶叶企业62个,其中茶叶公司3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2个,4家茶叶公司获得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称号,1家公司为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两家公司为省级扶贫龙头企业,1家公司为中华供销合作总社重点龙头企业。茶叶种植从原来的农户粗放种植、小作坊加工经营正向着企业规模化经营方向迈步发展,茶产业化水平逐步得到提升。

1.1.3 品牌塑造有新突破

近年来,纳雍县积极组织茶叶企业参加省、国家及国际各类茶叶展销会、博览会,加大纳雍县高山生态有机茶宣传推介力度,“姑箐”、“府茗香”、“康苠”等一批品牌对外知名度逐步提升。此外,通过鼓励企业与中茶所、浙江农业大学、省茶科所、贵大等院所合作,进一步改进名优茶加工工艺,提升茶叶档次和质量,提高茶叶包装水平,为茶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目前,全县注册了“姑箐”、“康苠”、“府茗香”、“彝岭苗山”等商标,创制了“贵茗翠剑”、“康苠银针”、“府茗香翠龙”等茶叶品牌,贵茗翠剑、府茗香翠龙、康苠银针等茶叶产品多次在国际、国内的茶叶博览会、展览会、评比会上获得大奖。目前全县有10家公司通过了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QS认证,7家企业获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2000)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认证,获OTRDC有机茶认证面积1200hm2,6个商标获贵州省著名商标。在品牌塑造有很大的突破。

纳雍县“高山、生态、有机”的“特”殊优势,加上地方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宣传,纳雍县茶叶市场竞争力逐年提升。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极力打造,茶产业已成为纳雍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位于六大产业之首。2013年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6667万hm2,其中投产茶园5333.32hm2,年产值2.88亿元,农民获得的采摘加工劳务收入1.32亿元,种植、管理的劳务收入(平均每667m2按1000元计算)2.5亿元,合计3.82亿元,农民来自茶产业的人均纯收入412元,占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9%。如果纳雍茶叶种植保有面积发展到3.3333万hm2,全部进入投产期后,每667m2产值按6000元计算,将可实现茶叶产值30亿元。如果管理水平较高,每667m2产值达到8 000元以上,将可实现茶叶产值40亿元。纳雍茶产业将逐渐成为纳雍县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带动全局作用的支柱产业。

1.2 制约纳雍茶叶生产的主要因素

纳雍县茶产业虽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瓶颈问题。

1.2.1 茶园基础较差,效益偏低

多数老茶园建于20世纪70~80年代,园内道路、水渠等设施不完善,陡坡茶园比例大,管理粗放,茶叶产量不高、质量差、效益低。新建茶园,茶山公路、灌溉等基础设施尚未完善,多数茶园未能摆脱 “靠天吃饭”的困境,茶园总体效益不高。

1.2.2 加工规模小,附加值低

通过厂房改造与设备更新,虽然部分茶叶加工企业的厂房、设备及加工工艺得到了改进,但由于加工厂房少、设备不配套、工艺不完善,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链较短,产品附加值不高。

1.2.3 品牌多而杂,市场占有率低

现有茶企业62家,品牌20多个。品牌杂乱,企业把有限的资源浪费在各品牌相互之间的无序竞争上。企业与企业之间、品牌与品牌之间聚不拢,形不成拳头,虽然有 “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这一荣誉称号,但能代表纳雍县高山生态有机茶叶形象的经典产品并不多。大多数企业在包装、营销等方面,管理相对落后,市场开拓力不足,发展缓慢。部分产品,有牌无货;部分品牌产品,只作为礼品推送,没有真正进入消费市场,市场知晓和占有率低。

1.2.4 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加工能力滞后

茶叶种植规模逐年增大,厂房建设和加工能力满足不了生产需要。特别是2009~2010年建设的新茶园,已逐渐进入采摘期,却无法全部采摘加工。

1.2.5 市场建设滞后

纳雍县几个茶叶主产区域目前尚无茶青交易市场,零星种植农户茶青销售渠道不畅,茶青下树率较低。县城无专业茶叶批发市场,主要销售城市无纳雍茶叶专柜、专店等销售窗口,尚未进入电子商务、电视购物等销售领域。

1.2.6 茶业经济链拓展延伸不够

目前茶产业仅局限于加工绿茶,茶产业经济链未得到拓展延伸,尤其是在茶饮料、茶保健品开发,茶文化挖掘,推动茶产业与旅游、文化结合等方面有急待开发。

1.2.7 扶持力度不够

一是县委、政府对农业产业发展的优惠扶持政策扶持面狭小。除苗木补助外,需连片133.3hm2以上,才能获得3年的补助,对分散种植的农户无法达到133.3hm2这个要求,农户种茶积极性不高。二是扶持年限较短。对新建茶园,精耕细作,科学管理,3年可见效。但大规模农户种植,要达不到这个管理水平,若不继续跟踪扶持,势必影响农户的基本生活,导致毁茶复耕。三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主要体现在种茶土地流转、加工厂房建设和设备购置方面没有政策支撑,品牌宣传和QS、有机认证等方面没有政策扶持,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和减免力度不够。

2 高山生态有机茶是提升黔西北山区经济品质的生力军

发展农业生产,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开发特色现代农业,是解决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纳雍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同时也是 “三不沿”的内陆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4.66%。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全县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农村的稳定,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要实现纳雍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农业经济的发展。从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纳雍县农业的发展,必须走产业化经营、规模化生产、市场化运作、科学化发展、生态化建设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纳雍县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的茶叶、蔬菜、经果、生态畜牧业、马铃薯、中药材 “六大产业”中,茶产业是首要和必须发展的产业,主要得益于茶产业不仅是高效产业,而且还是富民产业、生态产业、文化产业和朝阳产业。茶产业集生态、经济、休闲、旅游、文化传承 “五大功能”于一身,集中体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 “三大效益”,符合低碳经济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农业理念,对于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推动 “三化同步”、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1 茶产业是一个高效产业

经调查,纳雍县标准化茶园进入正常采摘期,仅从生产春、夏绿茶计算:1hm2产春茶茶青375kg,可加工成品茶90kg,1hm2产夏秋茶茶青1 500kg左右,可加工产品茶330kg。春茶销售价格3 000~7 000元,按最低2 000元/kg测算,春茶1hm2产值可达18万元;夏秋茶销售价格300~2 400元/kg,按最低200元/kg测算,夏秋茶 1hm2值可达6.6万元,合计1hm2产值达24.6万元以上。且茶产业是一个一次投入、常年管理、多年受益的产业。

2.2 茶产业是一个富民产业

茶叶种植以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为主,在茶叶生产环节中,要雇佣大量的农民工,种植1hm2标准化投产茶园,需支付农民劳务工资13.86万元以上:(1)1hm2标准化投产茶园采茶青工资9万元(春茶:120元/kg×375kg;夏秋:30元/kg×1500kg);(2)茶叶加工工资2.46万元(按产值的10%计算);(3)茶园管理工资2.1万元(70元/工日×300工日);(4)土地流转租金平均3000元/hm2。茶产业已逐渐成为推动纳雍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产业之一,更是一项富民产业。茶产业为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作出了积极贡献。

2.3 茶产业是一个生态产业

纳雍县地处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尤为重要。茶树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四季常绿。如果能够普遍种植,对于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优化生态环境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发展茶产业,既符合生态建设的需要、又符合农民增收的要求,不仅可以美化山川、而且可以防治水土流失,符合试验区 “生态建设”主体实践和 “生态立市”的客观要求,是实现 “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必然选择。

2.4 茶产业是一个文化产业

茶文化历史悠久,它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特殊载体。茶具有 “和、美、清、敬、雅”的文化内涵。通过发展茶产业,弘扬茶文化, “尽茶之真、发茶之善、明茶之美”,可升华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

2.5 茶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

茶叶因其独特的养生、保健、益寿、药用价值,被推为三大健康饮品之首,并成为世界性饮料。全球饮茶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0%,世界人均年消费茶叶近0.5kg,每年以3%的速度增长,近30年来,全球茶叶人均消费量增加了1倍。中国人把茶作为国饮,国内消费每年以4%~5%的速度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茶文化的传播,饮茶的人将越来越多。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06~2011年,世界绿茶出口年均增长速度为2.8%。茶产业已成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被有关专家称为永不衰败的朝阳产业,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大力发展茶茶产业,可使纳雍县域经济发展跳出靠资源过度开采→环境破坏→治理环境的恶性循环。

为进一步做好纳雍高山生态有机茶的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工作,促进纳雍茶产业持续健康高效发展,把纳雍高山生态有机茶这一品牌尽快推向全国,与国际市场接轨,成为贵州及中国名茶,促进纳雍县广大人民群众依托茶产业脱贫致富,纳雍县人民政府聘请了全国知名资深创业教育专家、联合国ILO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培训师 (民革帮扶专家)任继成教授为 “纳雍县茶产业发展特别顾问”。2012年,在任继成教授带领下,纳雍县组织了农牧局、茶叶协会、部分茶叶企业负责人,到安徽省黄山市、福建省武夷山、贵州省湄潭县和凤岗县等重点产茶区进行考察学习,不断开拓纳雍县茶产业管理层和生产者的视野,拓宽了思路。纳雍茶产业一定会得到蓬勃发展,真正成为一项 “富民惠农、美化环境、改善素质、培养人才”,提升纳雍县域经济发展品质的主导产业。促进纳雍 “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助推县域经济向绿色经济、可持续经济发展,不断提升县域经济品位和质量。茶产业是提升纳雍县域经济品质的生力军。

3 以高山生态有机茶为标准调整茶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茶产业是提升纳雍县域经济品质的生力军,纳雍高山生态有机茶已初具规模,茶产业逐步成为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县委、县政府要趁势而上,强力打造高山生态有机茶,调整茶产业结构,充分挖掘黔西北茶产业潜在优势,在整合茶产业经济的同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向着 “绿色、环保、健康、持续”的方向发展。

3.1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现有资源为依托,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科技进步为动力,产品质量为重心;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培育龙头企业,发挥企业优势,逐步建立和完善经营管理机制,以高山生态有机茶为标准,大力发展无公害、有机名优茶,开发高效特色品牌产品,发挥品牌效应,逐步发展各种类、各档次茶叶产品,实现纳雍茶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依托黔西北高海拔冷凉山区生产优质茶叶的先天优势,获得经济的比较优势。

二是坚信落后经济的后发优势。首先,经济相对落后的黔西北,茶叶种植生产的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低,具有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其次,茶叶种植、生产、销售有先行者的经验可借鉴,避免少走弯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具有是落后经济的后发优势。

再次是由于社会经济、技术的进步,可以获得较高的发展起点和有利条件。只要怀有强烈的上进心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必将取得茶业的后来居上和后发赶超。

3.2 出台强有力的优惠扶持政策

县委、政府在制度和政策上要为茶叶发展提供优越的条件和制度环境,打造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技术队伍,在财政、金融、税收及土地流转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要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出台具体的、可操作的配套政策措施。加强对茶产业建设的跟踪和督查,对茶叶企业实行动态考核管理,优胜劣汰,实施 “见了好苗就浇水、扶不起的阿斗就不硬扶”的扶持政策。

3.3 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

一是充分利用黔西北无污染、 “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的山区气候条件及微酸性的土壤条件发展茶叶生产,发挥地方茶叶特色,从 “高山、生态、有机”三要素上做文章,做大做强茶产业。

二是要壮大茶叶企业集群,推进茶叶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茶叶附加值。要按照 “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积极引进和培育茶叶龙头企业,壮大、联合企业集群,大力发展茶叶深加工、精加工、储藏、保鲜、运输,拉长生产链。根据投产茶园面积和分布,合理规划布局茶叶加工企业,建立一批高起点的茶叶加工厂(生产线)。在大力引进、扶持和发展茶叶加工企业的同时,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返乡农民工领办创办茶叶加工厂、销售企业,开办茶楼、茶馆,并纳入小微企业进行扶持。鼓励企业开发多元化茶叶产品,延伸茶产业链,积极引导企业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生产和技术更新,推动茶叶加工业不断上层次、上水平。积极引导企业从注重春茶开发向注重春、夏、秋茶均衡生产转变,从注重发展高档礼品茶向发展高、中、低档茶并重转变,从注重绿茶生产向注重绿茶、红茶、黄茶、乌龙茶等多种茶类开发转变,以满足不同习惯、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加强各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和资源整合,形成产、供、销一体的产业链。充分发挥县茶产业协会纽带作用,加强联系,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共闯市场。

三是积极采用生物技术和工程化食品技术开发新资源、新产品,向绿色环保、天然保健等方向发展,挖掘发展潜力。积极加强与中茶所、浙江大学、贵州大学、省茶科所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依托科研院所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设备,积极采用生物技术和工程化食品技术,开发新资源、新产品。如在畜禽粪便发酵上,引入昆虫代谢技术,生产优质有机肥。科学施用有机肥提高茶叶的氨基酸含量,减少茶叶质量安全环节的重金属等污染,从而推动优质茶叶的生产,提高名优茶叶在国内茶叶市场中的地位,形成具有特色的支柱产业。

3.4 坚持 “合作共赢”,突出 “合作”开发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开放带动,借力加快发展。要坚持开放促开发原则,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各种审批环节,为投资者提供 “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制定和完善农业招商引资实施细则和优惠政策,明确补贴内容和补助标准,做到引资方有章可循、投资方有据可依,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一方面,要重点引进带动力强、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的项目,形成引进一个大项目、跟进一批配套企业,形成完善的产业配套环境;另一方面,要在自主创牌的同时,积极引进西湖龙井、铁观音等品牌企业来我县投资新建原料生产基地,借力发展、借风扬帆、借船出海。

二是要加强与浙江、福建等茶叶生产大省以及省内湄潭、都匀等优质茶叶生产市县沟通与合作,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品牌优势、资金优势,实施资源互补、资金互补。共谋发展、共商出路、共享成果。

三是加强与相关技术部门合作,推进茶叶生产、加工技术标准修订,加快茶叶品牌培育。只有大力推进品牌培育,积极开展标准修订,加快公共技术平台建设,才能全面提升茶叶发展整体水平。才能实现茶叶走出国门,冲向世界的目标。

3.5 加快市场建设和培育

目前纳雍县尚无专业的茶叶产地交易市场和批发市场,在推进茶产业发展的同时,要加快推进茶青交易市场、茶叶产地交易市场和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加快建设纳雍县现代农产品物流中心项目立项建设。进一步完善茶产品销售网络,提高市场占有率。在抓好贵阳、广东、浙江、北京、上海等市场建设的同时,积极开拓国内其他一线市场,逐步向全国铺开,进而开拓国际市场。

3.6 加大广告宣传,提升产品包装

茶叶品牌的展示宣传已成为促进现代茶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茶叶广告要从深度挖掘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等方面考虑,要整合资金,重点宣传“高山生态有机”公共品牌和资源优势,通过以奖代补方式,鼓励企业在省级以上电视台或主流媒体进行宣传推介,进一步扩大茶叶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实施精品名茶打造,鼓励引导茶企业与中茶所、贵大、省茶科所等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加强合作,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和包装研发力度,不断提高纳雍茶叶产品附加值。在产品包装上要重点向精细、便携包装发展。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5 000多年历史,且长盛不衰。而近些年来,随着健康养身理念的加强,人们对于茶饮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大部分商务人士很少有时间能静下来用传统的方式泡茶、品茶;用传统的茶桶、茶盒装茶品,在商务旅行或居家旅行时很不方便携带,显得比较笨拙。开发精细包装、便携包装茶叶产品,市场潜力巨大。

3.7 加快茶叶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鼓励开展科技创新,实施人才战略是我国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转型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茶产业的发展同样面临科技创新和人才建设。要围绕品种改良、种植管理、茶园建设、鲜叶采摘、生产加工、特色包装、新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品牌打造等环节,有针对性地招聘大学生、派驻科技特派员,加强技术力量和人才队伍建设。结合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实施,对重点产茶乡 (镇)、特色村技术服务人员,省市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以及广大茶农开展综合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广大茶叶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快推进茶叶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叶经济效益,实现茶产业可持续发展。为尽快扭转该县茶叶专业人才匮乏的现状,一方面,政府可通过提供相应条件和优惠政策,从外引进一批急需的茶叶方面专门人才,充实到决策、管理等重要部门和重点企业;另一方面,对现有在职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资格认证,大力培养高素质的茶叶专业管理人才。

[1]张文锦,翁伯琦,李慧玲.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江西农业学报.2009,(02)

[2]樊同炽.生态农业是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经济.2000,(10)

[3]张少云.舒茶镇生态农业试点的做法.安徽农业.1999,(04)

[4]张壬午,计文瑛,孙鸿良.生态农业与乡村经济持续发展.生态学杂志.1993,(02)

[5]樊同炽.生态农业是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经济.2000,(10)

[6]徐超,曹曾.生态农业发展的若干思考──赴湖北京山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襄樊学院学报.2000,(02)

猜你喜欢
纳雍纳雍县茶园
贵州纳雍话的“横xuan21”
茶园飘香
江苏民革助力贵州省纳雍县猪场乡脱贫出列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杜洛克与纳雍糯谷猪杂交母系选育效果观察
湄潭茶园
不仅人夸好颜色 更留香气满乾坤——黔茶香飘大湾区 纳雍茶企抱团抢占粤港澳市场
茶园观色
纳雍县委离退局开展“三爱一践行”主题教育宣讲活动
无怨无悔二十秋——记纳雍县关工委办公室主任董颖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