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贵云
(江苏省东台市梁垛镇畜牧兽医站,江苏东台 224225)
在市场检验过程中,时常发现病死畜禽肉,其一旦流入市场,危害极大。在执法检查中,不法商贩常常掩盖事实,逃避或蒙混检验。所以,肉品检验人员要具备相应的技术技能,准确判断肉品卫生状况。
从控制传染病的角度出发,为确保检疫和处理的正确性,宰后检疫必须对胴体、头、蹄、内脏器官要编同一号码以备查考。而进入流通领域的胴体都没有脏器,许多特征性病变根本看不到。因此,市场检疫首先要确定检疫重点。实际工作中主要是检疫上市肉品的皮肤、放血口、脂肪、肌肉切面、淋巴结、肉味及肋间血管。
作者结合工作实践,简要介绍病死畜禽肉的鉴别,供读者参考。
病畜肉通常是急宰的肉,特征是机体放血不全,肌肉色泽较深或呈暗红色。
肉品检验特征:(1)可见个别的暗红色血液浸润区;(2)脂肪组织、结缔组织、胸膜、腹膜下的血管显露,内有瘀血,指压时,有暗红色的血滴溢出;(3)剥皮后,肉表面常有渗出血液形成的血珠。病畜肉的宰杀刀口,一般不外翻,比较平整,常无粗糙不平的变化,刀口周围组织有血液浸染现象,骨髓红染。(4)濒死期或重病情况下急宰的病畜肉,由于生前较长时间侧卧,在一侧肉体皮下组织、肌肉和浆膜可见到局限性紫红色血液聚积区,表现为树枝状充血和血液浸润。(5)淋巴结通常肿大,切面呈暗红色或其他变化。
肉品检验特征:(1)极度放血不全,颈部的切割线直,且平滑,无皱缩和血液浸染现象。(2)肌肉呈黑红色,且带有蓝紫色彩,切面有黑红色血液浸润,并流出血滴。(3)血管中充满血液,指压无波动感。(4)胸、腹膜下血管怒张。胸、腹膜表面呈紫红色。(5)脂肪呈红色。(6)剥皮后,肉体表面有较多的渗出血液形成的血珠。(7)死畜肉宰杀刀口不外翻,切面平整光滑,肌肉组织呈暗红色或黑红色,刀口周围无血液浸染现象,骨髓呈暗红色。(8)在肉体一侧的皮下组织、骨肉和浆膜,呈明显聚积性瘀血,血管怒张,血液浸润组织呈大片紫红色区。在侧卧部位皮肤上有瘀血斑,又称尸斑。(9)淋巴结肿大,切面呈紫红色或有其他变化。
(1)禽尸的皮肤呈不同的紫红色、暗黑色和铁青色。皮肤干枯,毛孔突起,拔毛不净。翼下或腹下小血管有大片的血液沉积,极度消瘦。如翼基部或肢下部有局部性淤血,破损等,系生前长时间捆绑过紧所致。
(2)病死禽冠和肉髯呈紫红色或青紫色,有的全部呈紫黑色,以边缘部较严重。
(3)眼部污秽不洁,眼多全闭,眼球下陷。
(4)嗉囊发青紫、空虚瘪缩或有液体、气体。肛门松弛或污秽不洁。
健畜肉肌肉坚实致密,不易撕开,肌肉有弹性,用手指按压后可立即复原。死畜肉肌肉松软,肌纤维易撕开,肌肉弹性差。
健畜肉全身血管中无凝结的血液,胸腹腔内无淤血,浆膜光亮。
死畜肉全身血管充满了凝结的血液,尤其是毛细血管中更为明显,胸腹腔呈暗红色、无光泽。应注意,健康畜肉属于正常的优良质肉品;病死、毒死的畜肉属劣质肉品,禁止食用和销售。
剖开肉尸观察深层组织、肌肉、淋巴结的性状。
健康家畜的放血口粗糙、不平整,切面外翻,刀口周围有血液浸润。
健康畜禽的皮肤有光泽,呈粉红色或黄白色,无任何异常。病死畜禽的皮肤上有出血点、血斑、疹块,呈暗红色、蓝紫色,无光泽。
健康畜禽的脂肪呈白色、乳白色,有光泽。病死畜禽的脂肪呈黄色(如畜禽患黄疸、寄生虫)、粉红色(如畜禽放血前已死亡,引起放血不全)、绿色(如肉品腐败、化脓等)。
健康畜禽肉尸呈粉红色,富有光泽和弹性,切面无任何液体流出。病死畜禽呈暗紫色,手触粘、软、无弹性(如肝病、败血症、贫血常引起肉尸水肿),切面可见淡黄色或粉红色液体(猪丹毒或其他恶性传染病切面可见紫色或黑色液体)流出。
健康畜禽淋巴结大小正常,切面灰白色或黄白色。病死畜禽淋巴结肿大或萎缩,呈灰紫色,有的呈现大理石样花纹,有的呈现出血、化脓等病变。
健康畜禽除具有其固有肉味外,无任何异味。病死畜禽有血腥味、尿臊味(生前患有尿毒症、膀胱炎等)、脏器异味(急性胃肠炎、腐败产气等)、异香味(农药、化学药物中毒、饲料中毒、药物治疗肉尸上出现药物气味)、腐败味(肉腐败变质,畜禽生前患恶性水肿、脓毒败血症等)。
健康畜禽放血良好,血管内残血很少,外观看不清血管分布。病死畜禽由于死前多发生呼吸困难,心功能不全,所以容易出现放血不彻底,血管中积存大量血液,血液中有气泡。
影响肉尸品质的因素较多,由于市场检疫的特殊性,实际工作中应将工作做细做实,加强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当地疫情、病情信息,经常与基层兽医了解情况,对各种因素综合分析,做出准确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