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流感和里默氏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2014-08-15 00:50:09谢丽华秦毅斌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4年5期
关键词:鸭疫病鸭氏杆菌

谢丽华 秦毅斌

(1.梧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梧州 543002;2.广西兽医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01)

当前我国鸭病危害日益突出,尤其以鸭病毒性肝炎(DVH)、鸭流感(AI)、鸭传染性浆膜炎(ISD)、大肠杆菌病(Colibacillosis)等传染病最为严重[1]。其中鸭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可侵害各品种、各日龄鸭的一种传染病,以神经症状和心脏白条状坏死为特征[2]。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理特点为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炎、肝周炎以及脑膜炎等[3]。鸭流感和鸭传染性浆膜炎既可以单一出现,又可以分别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4~5],但鸭流感和鸭传染性浆膜炎共同感染的报道很少,二者混合感染的防治资料非常欠缺。2013年11月~2014年2月广西东部某些地区养鸭场出现一种很难治疗的“新病综合征”,主要侵害脑和心脏。笔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症状病变和实验室检测,发现该病的2个致病因子禽流感病毒和鸭疫里默氏杆菌在毒力、耐药性方面与往日流行毒株差异很大,即针对性提出一套综合治疗方案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现介绍如下。

1 基本情况

1.1 流行特点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在阴冷潮湿的冬春季节发病,流行区域为低洼水塘、水库、缓流江边的养鸭场。传染源为病鸭、隐性带毒鸭以及受到污染的水质、饲料、槽具等。鸭为易感动物,鸭场周围仅个别鸡有轻微呼吸道症状。

1.2 发病情况

发病日龄不受限制,5日龄雏鸭~45日龄大鸭均出现症状。不同鸭场的发病率在20%~100%之间,雏鸭病死率高达80%,具有高度的致死性和强传染性。潜伏期3~7 d,发病急,个别鸭出现症状后迅速波及全群。

1.3 临床症状

全身症状为病鸭精神萎靡、羽毛蓬乱,多数闭眼蹲伏,少食或拒食,体温升高。拉白色、淡黄色或绿色稀粪并污染肛门。个别鸭头肿,流泪,眼圈湿红,咳嗽、甩鼻,鼻孔有粘液性分泌物。该病具有明显的神经症状,20%左右的病鸭出现扭颈、振颤歪斜,在水中无目的游走或转圈。

1.4 解剖病变

所有病鸭出现脑充血、出血,纤维素性心包炎,心包与心脏粘连,无法剥离。个别鸭心脏有白条状坏死、质脆。其他脏器无特殊病变,气管、支气管、肺脏、肠道均没有出血病变,没有肝周炎和气囊炎。雏鸭大多数无明显变化即死亡。

1.5 免疫用药

有些鸭场在发病前曾使用病毒性肝炎活疫苗、禽流感H5N1灭活疫苗、鸭疫里默氏杆菌-大肠杆菌二联灭活疫苗、鸭瘟疫苗、禽霍乱疫苗免疫仍然不能提供保护,利用金刚烷胺、扑热息痛、庆大霉素、阿莫西林、环丙沙星、氟哌酸、复方新诺明治疗效果

不佳。

2 实验室诊断

2.1 RT-PCR病毒基因检测

随机挑选3个不同区域的养鸭场采集病死鸭心脏、肺脏、肝脏、脾、胰腺、脑、血液、喉气管和泄殖腔棉拭子,使用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通用型RT-PCR检测试剂盒以及I型鸭病毒性肝炎、禽呼肠孤病毒一步法RT-PCR诊断试剂盒检测,结果是所有发病场禽流感病毒阳性,新城疫病毒、I型病毒性肝炎、呼肠孤病毒均为阴性。

2.2 流感病毒分离和致病力测定

采用鸡胚尿囊腔接种法分离到3株鸭源禽流感病毒(AIV)。致病性试验表明,3株流感病毒对鸡表现为较低的致病力,被感染鸡未现死亡(0/8);对鸭表现为中低致病力,鸭致死率为12.5%(1/8)~37.5%(3/8)。

2.3 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

无菌采集病死鸭脑和心血,取样接种巧克力琼脂培养基,37 ℃烛缸培养24 h,可见到圆形、稍突起、表面光滑、透明,直径约0.8~2.0 mm的奶油状菌落。挑取可疑单个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在油镜下观察呈阴性的短小杆菌,不运动,无芽孢,单个或成双存在,偶尔有长丝状。瑞氏染色见两极着色,成单成双,偶尔成链排列的菌体,革兰氏和瑞氏染色均符合鸭疫里默氏杆菌形态特征。挑取上述单个菌落,或取病死鸭脑和心血接种于麦康凯平板上,37 ℃培养24 h均无细菌生长,排除大肠杆菌。

2.4 动物回归试验

挑取经纯化后的鸭疫里默氏杆菌接种到肉汤培养基,37 ℃振荡培养24 h,经计数活菌含量约为2.5×109cfu/ml。取0.5 ml肌肉接种8只雏鸭,48 h后雏鸭全部死亡,解剖可见心包积液和心包炎。

2.5 药敏试验

对分离到的3株鸭疫里默氏杆菌用Kirby-Baure法即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2006标准判定药敏试验结果。试验显示,3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均对氟苯尼考、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噻呋钠、先锋霉素V等5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强力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土霉素、四环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氟哌酸、复方新诺明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3 治疗方案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变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诊断为流感病毒与鸭浆膜炎混合感染。根据病毒毒力、细菌耐药性指导用药,采用抗病毒、抗细菌、提免疫、重消毒和淘汰的方法进行综合控制。(1)对鸭场进行全面清洗,使用对流感和鸭疫里默氏杆菌作用强的百毒杀消毒。(2)果断淘汰已出现神经症状、濒死无治疗价值的病鸭,所有病死鸭深埋无害化处理。(3)全群使用高效纯中药抗流感制剂、敏感药物氟苯尼考、氨基电解多维混合拌料饲喂或饮水。(4)个别病情较重的鸭只,挑选出来分点肌肉注射禽流感多价高免卵黄抗体和头孢噻呋钠。使用以上方案5~7 d后,约70%的病鸭得到好转,基本控制了疫情深度发展。

4 分析讨论

鸭流感与鸭疫里默氏杆菌混合感染病例主要发生在靠近水源的鸭场,原因是广西东部地区江河、池塘、水库丰富,鱼鸭立体养殖发展迅速,加上野鸟、候鸟迁徙栖息,大量禽鸟排泄物污染低洼、缓流的水质,水体及养殖环境中富集残留多种有害病原微生物。据报道,广西各地外环境中各种亚型禽流感病毒总阳性率在19.05%~38.16%,污水的阳性率最高[6-7]。鸭疫里默氏杆菌是一种条件性、多宿主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和多种动物体内,部分菌株在鸭体内传1~3代后可获得毒力[8-9]。因此,必须要加强水体、养殖环境的全面消毒,构建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才能防范疫病发生。

变异、毒力是禽流感病毒病原学研究中的重点,禽流感病毒(AIV)基因组含有8个RNA片段,可编码11种病毒蛋白。囊膜上具有15~16种血凝素(HA)和9~10种神经氨酸酶(NA),相互构成若干不同血清亚型,亚型之间没有交叉保护作用[10-11]。水禽作为AIV的原始贮存库和传染源,是AIV生态循环中重要一环,水禽分离物几乎包括所有流感病毒血清亚型,其中以H3、H4、H5、H6、H9亚型较为常见,原先多为隐性感染和带毒,如今发现AIV对水禽特别是导致鸭高死亡率[12-13]。本研究分离到的3株鸭源AIV对鸭有中低毒力,对鸡无致死性,说明它们与H5、H7等高致病性毒株有所区别,是否是新的亚型值得进一步鉴定。

不用地区的鸭疫里默氏杆菌菌株耐药性有明显不同[14],本研究中广西东部的3个菌株具有很广的耐药谱,对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敏感性很低,仅对氟苯尼考和新生代头孢类抗生素高度敏感。从致病性上来说,以往菌株常常侵害雏鸭,而且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常常同时出现,而本次分离的菌株在禽流感病毒协同作用下主要攻击病鸭脑和心脏,大小鸭均发病,传播非常迅速,表明共感染因子可以使当前流行的鸭疫里默氏杆菌耐药性、传播力、组织嗜性发生新的改变,加剧疫病的复杂化。

[1]张存.当前我国鸭病主要流行特点[J].中国家禽,2013,35(23):39-40.

[2]刘广红,郭永祥,邱立新.家鸭禽流感的变化特征及防控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2008,35(3):91-93.

[3]雷红宇,苏建明,袁慧,等.鸭传染性浆膜炎动态病理变化观察[J].中国家禽,2008,30(5):18-20.

[4]李振清.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共感染情况调查[J].中国畜牧兽医,2012,39(7):192-194.

[5]张颖,刁有祥,宋晓娜,等.商品肉鸭免疫抑制病病原体共感染情况调查[J].中国兽医学报,2013,33(6):828-832.

[6]谢镇国,闭福银,谭毅,等.2011年广西禽流感高危职业人群及外环境监测结果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3,19(4):233-235.

[7]姜里迦,黄贵彪,潘丽,等.梧州市2009~2011年禽类环境标本禽流感病毒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13,13(2):180-182.

[8]李继祥.鸭疫里默氏杆菌致病相关因子研究[D].西南大学,2009.

[9]赵洁.鸭疫里默氏杆菌自然弱毒株的部分特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8.

[10]薛金艳,王清路,窦烨,等.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9,(11):217-218.

[11]胡建和,王青,杭柏林,等.禽流感病毒HA及NA基因序列比较分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8(2):71-77.

[12]刘秀梵.家养水禽在我国高致病性性禽流感流行中的作用[J].中国家禽,2004,26(12):1-5.

[13]王海超.鸭流感病例及其诊断与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2012,(9):148-151.

[14]孙静,郭浩,王秀玲,等.近年我国部分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耐药性分析[J].山东畜牧兽医,2011,(5):61-62.

猜你喜欢
鸭疫病鸭氏杆菌
一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诊断
鹅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流行特点、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浅析鸭传染病的鉴别与治疗
浅析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治疗
兽医导刊(2020年10期)2020-12-30 06:48:21
4株鹅源鸭疫里默氏杆菌生物学特性分析
鸭几种常见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分析
《安徽六安地区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并发细菌感染初报》图版
麋鹿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兔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及防制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43
山羊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