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枝
(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北张家口 076650)
鹿胃肠炎是以胃肠深层组织发生炎症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圈养鹿在雨季和潮湿环境中尤为多见。本病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全年均可发生,在自然条件下,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鹿均有易感性。但仔鹿和幼鹿的易感性更强。
该病可分为原发性胃肠炎和继发性胃肠炎。原发性胃肠炎多由饲料不良引起。如,饲喂了发霉变质的豆类、玉米、谷物、糠麸及块根类饲料,品质不良的青贮料、含杂质的饲料、冻结的饲料及不洁的饮水等也能造成胃肠炎。继发性胃肠炎多见于胃肠卡他、瘤胃积食、瘤胃臌胀等病的过程中;其他继发性胃肠炎,如,巴氏杆菌病、炭疽等病继发。
不良的饲料与饮水,以及毒物所含的毒素对胃肠壁发生不良刺激,引起其蠕动和分泌机能异常,胃壁与肠壁因受刺激及毒素作用发生血管充血和渗出现象;重症有坏死发生。
鹿的胃肠炎病程较短,急速经过。多数鹿场诊治表明,病程短则2~3 d,最长不超过5~7 d。如不及时治疗,常以死亡告终。
患鹿突然不适,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常离群呆立,垂耳,被毛逆立粗乱,鼻镜常见干燥,体温在40 ℃以上,反刍停止;腹部卷缩,触诊敏感,听诊时胃肠音沉衰,可视粘膜潮红充血。
在患病初期多便秘,粪便干硬而色深暗,并混有多量灰白色年夜,有时许多粪球甚至全被粘液包住,成团排出。随着病情的发展,粪团除混有粘液外,并见血液、假膜及坏死组织,味恶臭;后期转为下痢,排出稠状恶臭污秽色粪便。此时患鹿完全拒食,但饮欲增加,精神极度疲惫,眼窝洼陷,常有回顾腹部,表示腹痛。如病程稍长,可出现里急后重病症,排便时弓背、举尾,作怒责状,最后体温下降,衰弱而死亡。
病变主要表现在真胃及肠的大部分,第1~3胃多无明显变化,真胃及肠的大部分粘膜充血或有点状出血,斑块状出血,肠管内多数有灰白色粘液与灰黄色纤维素性伪膜,肠内容物恶臭,严重病例可见肠壁有坏死病灶或溃疡形成。非传染性原因的胃肠炎脾脏多无明显变化,有时仅在其他器官的浆膜与粘膜发生充血与点状出血。
根据饲料与饲养特点,结合发病迅速、较短病程和临床症状可初步诊断;病因要根据微生物学及动物接种试验才能找到。
实行1~2 d饥饿和半饥饿疗法,但此时要多饮温水,然后饲喂以柔嫩的青绿饲料及半流质饲料,如饭汤,稀粥等,再逐渐转为正常饲养。
胃肠炎的根本疗法,应贯彻整个病程,适用各种病型。一般可用内服痢特灵、黄连素、呋喃西林、磺胺脒等,或用大蒜50 g捣碎成泥状,加水500 ml内服,现用现配。
适用排粪迟滞或粪粥样恶臭粪便的情况。常用药是硫酸钠、人工盐或食盐,温水内服。对胃肠已经陷入迟缓的重症病例,可用无刺激的油类泻剂,如液状石蜡内服。
适用于积滞的粪便已基本排除,粪的臭味不大,而仍腹泻不止;常服过锰酸钾液,或木炭末+水制成悬浮液内服;或炒米粉用开水冲成糊状内服及鞣酸蛋白+次硝酸铋+碳酸氢钠+淀粉浆内服。
补液注意事项:第1,药物选择。当混合性脱水、水盐同时丧失时,常用复方氯化钠或生理盐水,注射5%葡萄糖盐水,一般鹿静脉滴注。第2,补液时机。腹泻开始时补液。第3,补液速度。根据心脏机能状态而定,鹿一般15~20 ml/min的速度为宜。第4,补液数量。根据脱水程度而定,点滴注射重症胃肠炎一般鹿每次静注1 000~2 000 ml,2~4次/d,出现排尿时,减少输液量。
为了增强减毒机能,可皮下注射20%安钠咖或强尔心液;当心力衰竭时,为了急救常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或25%尼可刹米5~10 ml。
胃肠道出血时,可用10%氯化钙液50~100 ml,一次静脉注射,或用1%仙鹤草素液10~20 ml肌肉注射。
对霉性肠炎,应着重保肝解毒,可用碳酸氢钠25 g、面粉100 g、木炭末50 g,加温水适量一次内服,2~3次/d,同时配合静注以下药品:25%葡萄糖500~1 000 ml、2~3次/d,10%硫代硫酸钠50~100 ml、1~2次/d,40%乌洛托品液25 ml、1次/d。
建立科学的饲养制度,注意饲料及饮水卫生。本病有时是由胃肠卡他发展而来,故对轻度消化不良的患鹿应及时治疗。对具有传染性的疑似病例应迅速隔离和治疗,消毒整个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