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巴氏杆菌病的防治

2014-08-15 00:50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4年5期
关键词:疫点肌注水牛

肖 艳

(腾冲县腾越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保山 679100)

牛巴氏杆菌病主要侵害腾冲县的水牛、黄牛。由于该病不属于国家强制免疫病种,疫苗供应不足,免疫密度较低,免疫保护率不理想。腾冲县明光乡作为该病的老疫区,每年均有该病散发,并造成一定数量的死亡。牛巴氏杆菌病虽然是国家确定的二类动物疫病,但由于死亡率高,已经成为对当地养牛业危害最严重的疫病之一。由于该菌还能引起猪等多种畜禽发病,处理不好,会有暴发的可能。

1 病原体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一种细小、两端钝圆的球状短杆菌,多散在,不能运动,不形成芽孢。新分离的细菌,具有夹膜,经培养后迅速消失。革兰氏染色阴性,用碱性美蓝染色血片或脏器涂片,呈两极浓染,故又称两极杆菌。该菌对理化作用的抵抗力不强,在干燥空气中2~3 d死亡。在血液、排泻物和分泌物中可生存6~10 d。在腐败尸体中,可生存1~6个月之久。60℃20 min、70℃5~10 min可将其杀死,一般消毒药几分钟就能将其杀死。

2 病因

由于环境条件恶劣、气候骤变、受寒感冒、过度疲劳、运输饥饿等抵抗力降低时,存在于牛呼吸道内的巴氏杆菌侵入机体,经淋巴液而入血流引起发病。

3 流行特点及临床症状

病牛和带菌牛为主要传染源,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其次,通过飞沫经呼吸道感染,也可经皮肤、粘膜创伤和蚊蝇叮咬感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当气温变化大,阴湿寒冷、饲养管理条件差等不良诱因作用下多发,多呈散发性和地方流行性。在未实施免疫的新疫区也会形成暴发。

潜伏期2~5 d,根据发病死亡及症状的不同,可分为败血型、水肿型和肺炎型。

(1)败血型。较为少见,39例中仅见1例,占发病诊疗总数的3%。患牛发病突然,体温高至41℃,精神沉郁,结膜潮红,食欲不振,反刍停止,随后病牛表现腹痛、下痢、粪中混有血液,具有恶臭、尿中含有血液,多在1 d内急性死亡。有的未见任何症状,夜间发病死亡,早晨才发现。

(2)水肿型。为最多见,有25例,占发病总数的64%。病牛精神沉郁,反刍停止,体温高至41℃~42℃。颈下喉头部乃至胸部水肿,肿胀部位初期发热,硬固后凉,指压有压痕。部分病例由于舌头及其周围组织肿胀,而导致舌头垂出口外发出喘鸣,呼吸、吞咽困难,口腔内有大量涎水流出,而出现“清水症”,病程多为2~3 d。

(3)肺炎型。统计均占发病总数的1/3,病牛呼吸困难,干咳、鼻孔流泡沫性或脓性鼻液,胸部叩诊呈浊音,有痛感,听诊可听到胸膜磨擦音,部分病牛下痢,病程3~5 d,少数病程延长。

4 剖检变化

急性死亡的可见实质脏器(心、肝、肾等)有出血点,有的可见皮下组织、肌肉、胃肠黏膜、浆膜有出血点,淋巴结肿大、出血;水肿型的颈及咽喉部水肿,有时至胸前,切开水肿部流出深黄色透明液体,皮下组织呈胶样浸润;肺炎型的出现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病变,胸腔内有大量浆液纤维素性渗出,肺部呈不同程度的肝变,切面呈大理石样。病程长的有纤维素性心包炎和胸膜炎病变,心包和胸膜粘连。

5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作初步诊断。确诊需作实验室检验。由于基层条件限制,近几年,多采集病料送到县畜牧中心化验室检验确诊,但根据本病在该乡的流行情况和特点、症状、病变和采取措施的效果,一般可作出准确判断。

6 防治

6.1 日常预防措施

在老疫区定期用巴氏杆菌灭活疫苗对水牛、黄牛进行免疫注射,每年春秋两季各做一次,严格按疫苗使用说明操作。

6.2 紧急防控措施

6.2.1 隔离、封锁、消毒

划定疫点(一般开始时为自然村),并封锁疫点,隔离治疗病牛,对同群、同牧、同村牛分别严格隔离观察,并加强饲养管理,出现症状者立即进行相应处置;用15%石灰乳或5%~8%大碱对病牛舍及周围场地严格消毒,每天1~2次;病牛舍内垫料、饲草、粪便实行焚烧或堆积发酵,病死牛深埋处理。

6.2.2 紧急免疫注射

对疫点的假定健康牛和周围村寨的牛,以从外到内的顺序,用牛巴氏杆菌灭活苗进行紧急免疫注射,用量为:体重100 kg以下,4 ml/头,体重100 kg以上,6 ml/头。待最后1头病牛痊愈,或死亡后15 d,解除封锁。

6.3 治疗

原圈隔离病牛并选择治疗措施。治疗原则以抗菌消炎为主,结合对症治疗,疗程一般3~5 d,2次/d。

静脉滴注:青霉素钠,1~2万IU/kg体重;地塞米松,20 mg/d;20%S·D,0.1 g/kg体重;5%~10%葡萄糖或葡萄糖生理盐水100~1 500 ml。

肌肉注射:链霉素,15 mg/kg体重;安痛定注射液,20~50 ml/次;鱼腥草注射液,20~40 ml/次;普鲁卡因青霉素,1~2万IU/kg体重;复方牛磺酸注射液,0.1 ml/kg体重/次。

其他对症用药:根据临床症状选择维生素类、钙制剂、镁制剂、碳酸氢钠、强心和调理胃肠功能药物等。

在笔者诊治的39例牛巴氏杆菌病病牛中、死亡16例,治愈23例,治愈率为58.9%。

7 典型病例介绍

7.1 败血型

2005年7月3日,腾冲县明光乡麻栎村草坝社李某某饲养的牛发病要求诊治。该户存栏水牛3头,发病2头。其中,一头小牛(约1岁)未及诊治即死亡,另一头大牛(约5岁)。症状为:体温41.5℃,精神沉郁,结膜潮红,反刍停止,下痢,粪中混有粘液,恶臭。死亡的小牛解剖病变:肝脏、肺脏充血,脾脏有小出血点,淋巴结肿大,腹腔内有大量积液,遂采集肝、肾、脾样品送县畜牧中心进行检验,病料涂片,应用碱性美蓝染色,检出两级浓染的巴氏杆菌,检验结果为牛巴氏杆菌病。遂采取隔离封锁、消毒等相应措施。治疗:青霉素钠,800万IU;地塞米松,10 mg;5%葡萄糖,500 ml;20%S·D,40 g;葡萄糖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链霉素6 g、安痛定50 ml、鱼腥草40 ml,混合肌注,次日再以同法分别于上午、下午各静脉注射,肌注一次,第3 d,因医治无效死亡。对病死牛及其舍内粪便、垫草、饲草,用15%石灰乳消毒后深埋,圈舍及周围场地用15%石灰乳消毒,1次/d。对该户另一头牛和全自然村的牛用牛巴氏杆菌灭活苗进行紧急预防注射,共注射65头。免疫后5 d内仍发病2头,医治无效死亡。5 d后没有再出现新的病例。

7.2 肺炎型

2006年8月13日,沙河村台子组杨某某牛发病后求诊。该户存栏水牛2头,其中,1头26月龄的小水牛发病。症见: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咳嗽,鼻孔流泡沫性鼻液,听诊胸部有胸膜磨擦音。因本村有发病史,结合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牛巴氏杆菌病,并采取了相应防控措施。病牛隔离治疗,用青霉素钠300万IU、地塞米松5 mg、5%葡萄糖500 ml;20%S·D,15 g;10%葡萄糖500 ml,静脉滴注;链霉素2.3 g,安痛定20 ml;鱼腥草20 ml,混合肌注。同法连用2 d,每天上午、下午各静脉注射,肌注1次,第3 d后用青霉素钠300万IU、地塞米松5 mg;5%葡萄糖500 ml;20%S·D15 g、10%葡萄糖500 ml,静脉滴注;链霉素2.3 g、安痛定20 ml、鱼腥草30 ml,混合肌注一侧;普鲁卡因青霉素300万IU,肌注另一侧。每天上午、下午各静脉滴注和肌注各一次,连用3 d。第6 d已明显好转,后痊愈。

至8月21日疫点内相继发病7头,治愈4头,死亡3头。本次在疫点及邻近的旱坝园组、坝子边组所有水牛、黄牛进行紧急预防注射、共注射215头。8月21日后未出现新的病例。

猜你喜欢
疫点肌注水牛
赛水牛
基于GIS的夷陵区松材线虫入侵松林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ALA-PDT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观察
西昌市松材线虫病监测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
水牛喜欢水里钻
小水牛
改良肌注方法在提高妊娠合并梅毒产妇分娩新生儿肌注成功率中的应用
甲氨蝶呤不同肌注方案治疗异位妊娠的Meta分析
水牛救了我一命
聚肌胞肌注联合消疣胶囊治疗扁平疣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