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的防控措施

2014-08-15 00:50刘昌明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4年5期
关键词:黄痢白痢轮状病毒

刘昌明

(辽宁省本溪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本溪 117100)

大肠杆菌是一种中等大小的杆状菌,革兰氏阴性,最适生长温度为37℃,pH值在7.2~7.4之间。大肠杆菌对外界各种因素的抵抗力极低,一般人工合成药物就可以将其杀死。50℃30 min即可将其杀死。自然界中的大肠杆菌分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和不致病性大肠杆菌,他们在形态和培养特性上无明显的区别和不同,但是致病性大肠杆菌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产生肠毒素的大肠杆菌,另一类是不产生肠毒素但可以粘附于肠壁细胞或侵入肠壁细胞组织的大肠杆菌。目前,研究发现大肠杆菌已有100多个以上的血清型。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养猪生产的影响很大,可以引起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猪水肿病。本文重点介绍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的防控措施。

1 仔猪黄痢

本病多发于初生仔猪,临床上以排黄色稀便为主,病程短,死亡率高,剖检常见有肠炎和败血症病理变化,个别病例无明显的病理变化。

1.1 流行特点

该病多发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而且常见为多发于3日龄以内的仔猪,几乎占发病率90%以上。传染源主要是治病性大肠杆菌,存在于母猪肠道内,通过粪便污染母猪乳头和皮肤,经仔猪吮乳感染而发病。发病仔猪经粪便可排出大量致病菌,又形成了新的传染源。如果管理和消毒措施不当,即可导致同猪场的其他仔猪大量发病,甚至是突然暴发趋势。

1.2 临床症状

仔猪出生后最早发生可在12 h内,患猪突然腹泻、排黄色或灰黄色稀便,粪便中可见有没消化的凝结的乳块,有特殊的腥臭味,病猪的阴部和肛门周围皮肤潮红,停止哺乳,最后常因脱水死亡。

仔猪黄痢引起死亡的仔猪,皮肤干燥,被毛粗超,肛门肿胀,剖检可见胃膨胀、胃壁充血、变性、水肿。少数病例粘膜出现出血斑点、小肠充血、水肿、肠壁变薄、其中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肠内容物呈黄色或灰黄色,混有乳汁凝块、腥臭,肠系膜淋巴结有出血点。肝、脾、有不同程度的淤血,呈紫红色,切面有暗红色血浆液流出。

1.3 诊断

根据本病的流行特点和病理解剖可做出明确的诊断,生后3日龄内就出现腹泻,排黄色或灰黄色粪便,且传染性极强,几乎波及同窝的仔猪或整群,即可确诊为仔猪黄痢。

临床要注意与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进行鉴别:因轮状病毒感染的仔猪很少在一周内发病,而且轮状病毒感染的病猪除腹泻外还伴有呕吐,而仔猪黄痢很少呕吐,几乎没有呕吐。如果进行实验室诊断时,可用经消毒过的棉签从病猪直肠中取样接种在麦糠凯培养基上37℃ 培养18 h左右,在培养基上长出的红色菌落绝大多数都是大肠杆菌,再将该菌经口腔分别接种在3日龄以内的仔猪、如果该猪很快发病,即可诊断为仔猪黄痢,否则,既是轮状病毒。也可将病猪小肠内容物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然后刮取肠粘膜涂片用姬姆萨染色后、用1 500倍油镜观察,在肠细胞周围有大量的形态一致的大肠杆菌,而因感染轮状病毒而腹泻的仔猪用同样方法 检查则没有该菌存在。

1.4 防制措施

本病发病急、死亡率高,但及时正确的用药可有效的降低死亡率。多年实践经验表明,大肠杆菌对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磺胺嘧啶类药物已产生耐药性,不宜选用,而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呋喃类、药物及增效类磺胺药物较敏感,临床上提倡同窝仔猪一头患病,全窝用药,效果较好。在治疗的同时,要加强管理、经常消毒、消毒时不留死角,尤其要做好母猪产前和产房的消毒工作,其产房预先消毒、预产母猪经全身消毒后进入产房、产出后的仔猪不要立即哺乳、实行产出一个消毒一个隔离一个,待仔猪全部产出后,母猪体表,尤其是乳房、乳头要彻底消毒,并将每个乳头的乳汁挤掉2~5 ml、然后再让仔猪哺乳,也可在母猪生产后1 d、7 d、21 d后,分别注射倍选生1~3 ml,预防肠炎的发生,也可在仔猪哺乳的前3 d连续口服40万IU的庆大霉素2 ml、可有效的预防仔猪腹泻病的发生。

2 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主要发生于7~28日龄的仔猪,主要以拉灰白色带有腥臭味的粘稠粪便为主要特征,其发病率高、死亡率不高,但影响仔猪生长发育。

2.1 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发生于7日龄到28日龄的仔猪、30日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该病的发病因素主要以环境变化及各种应激等原因而发病。如猪舍湿度过大霉变食料,母猪乳房炎、与病猪亲密接触、天气变化、转群管理不当等都可以引起本病发生,也是通常所说的“环境病”。因此预防本病的发生,应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经常消毒、猪舍内要做到空气新鲜、冬暖夏凉尤其重要。

2.2 临床症状

剖检可见肠粘膜出血、充血、肠粘膜呈现块状脱落,肠内容物呈灰白色有酸臭味,有的肠内充满气体肠壁变薄而透明,病程长的猪可并发肺炎、肺水肿、其他脏器无明显变化。

猪排灰色、灰白色或黄绿色稀便为主、偶尔有少量血液排出、带有特殊腥臭味、个别病例脱肛,不食、病程可达2~3周或30 d以上,即便没有死亡,其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有的变成“僵猪”。

2.3 诊断与预防

根据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很容易做出正确诊断。因为仔猪白痢病多发于一周龄以上和三十日龄以内的仔猪。而且是饲养管理条件较差的猪场,病猪肛门周围有白色的粪便粘附,用力挤压从肛门有白色粪便流出,从病猪肠内容物中可分离出致病的大肠杆菌。

仔猪白痢病的防治首先要从加强饲养管理入手,保持圈舍卫生。注意猪舍通风,定期消毒,加强母猪产前产后的消毒管理,哺乳期保证母猪乳头 清洁卫生、保证仔猪能吃上清洁卫生的初乳,适当的补饲仔猪料,做到配方合理,营养充分,亦可根据当地致病毒株在饲料加入相应的药物进行预防。

猜你喜欢
黄痢白痢轮状病毒
一株鸡白痢沙门菌噬菌体的发酵及后处理工艺研究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鸡白痢对鸡生产性能影响的调查
仔猪黄痢及其防治
仔猪白痢的诊断与防治策略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说一说轮状病毒疫苗
探究禽病清散治疗鸡白痢效果
仔猪黄痢的防治探讨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