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建中,张会彩,李 楠
(1.河北农业大学学科建设与学位管理办公室,071000;2.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071000)
高效养羊指的是,养羊场有很大的规模、以圈养为主、养殖密度很高、按照生产线技术水准操作、显著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经营成本、有效提高了经济利润的一种新型养殖模式。
充分借助当前发达的养殖技术,搞好羊畜的养殖,实现养殖、照管、出栏、投放、加工、销售的一条龙服务,有效的节俭投入的成本,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养羊的积极性。
各地畜牧站要加强宣传,引导农民建设规模养殖基地,要因势利导,依照当地农村山区的羊实际状况,因地制宜建立相应的生产基地,畜牧站要派出技术人员做好技术指导,使养殖户尽量提高养殖的技术含量。使养羊业也走上科技化、规范化、专业化的道路。另外,还要对农民培育优良的品种,提高羊的繁殖率,增强肉的品质。
饲草饲料的品质和储备情况决定着养羊的成败,进而影响着规模化养羊的利润。规模化养羊显然已不适合雇人放养,而要大量购进饲草饲料,因此既要注意饲草饲料的品质,同时要严把成本关,尽量节省成本支出,从而最大限度增加利润收入。
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打破过去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传统,改变过去粗放的放养形式,要因地制宜建设好羊圈,进行规模化养殖。这样就改变了过去那种靠人吃饭、靠劳动吃饭的现状,真正实现了科学管理、靠技术喂养的现代养羊模式,减少了劳力,节省了成本,增加了收入。其次还要依据不同的山区状况,有效安排种草品种、规模和喂羊数量。不仅要使牧草的品种更多样,更富有营养,而且要重视牧草与养羊数量的比例协调,这样才会减少劳动量,降低成本,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避免盲目性。
要注意控制基地的建设规模,根据市场需求大致确定养殖数量,发挥市场的有效杠杆调控作用,将养羊也推向市场,同时养羊者要科学分析市场的变化状况,及时调整养羊的策略。这样才会促进养羊业的科学有序化,避免盲目投资带来的风险,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确保农民的收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养羊也要建立健全科学技术体系,加强科学技术的指导。要积极联系当地的畜牧站,随时掌握养羊的新科技、新手段,并将这推广到规模化养羊中,从而促进科学养羊的高效率,让技术为养羊户带来收入。
7.1 为了保证养羊业能高效快速持续地发展,就要时时注意栽种最优质的牧草,进行科学地加工,从而达到有效利用的目的。
7.2 要依据自然环境的变化,高瞻远瞩,权衡市场的需求状况,民众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水平,合理安排肉质鲜美、抗病力强、成长速度快、投放市场快的优良品种。
7.3 在饲料组合上也要狠下功夫,注意不同饲料的合理搭配,尽量缩短养羊的出栏周期,从而提高养羊的效益,提高养殖户的积极性。
7.4 要严格控制饲草的青收、青存、保险、氨化技术,让饲草的利用效率达到最高。另外,还要建立专门的仓库储存饲料,最大程度地防止饲料污染,切实实现绿色饲料、绿色养殖、绿色生产,打造养羊业的纯绿色品牌,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7.5 对羊羔的早期断奶工作要做好。这不仅有利于母羊尽快进入再次发情期,提高产仔率,节俭生产的成本;更有助于增强羔羊的抗病能力,使其快速进入生长期,有助于提高羊肉的鲜美品质。另外,断奶后的羊羔,要精选饲料加以喂养,这样才能让其尽快适应断奶生活,转入自身的生长发育期。
7.6 要想高效养羊,就必须建立科学化、系统化的饲养体系。既要科学规划设计羊圈,运用正确的饲养方法,使用先进的设备设施,也要依据羊迥异的类别、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生长阶段、不同的生产机能及目标,给出不同的营养搭配,从而全面提升养羊速率,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7.7 要实现高效养羊,有效预防疾病,也是缺一不可的环节。大多数情况下,它直接关系养羊业的成败,决定着养殖户的收入。因此要全面预防养羊疾病。
7.7.1 按照实质状况,设置合理的免疫程序,建立科学的免疫档案。
7.7.2 全程强化观察种羊,及时发现出现的异常状况。绝不允许当种公羊与母羊有一方染有疾病,或者过度劳累过累的亚健康状态时进行交配。不然的话,可能会导致将来出生的小羊抵抗力弱,生长缓慢,也可能会造成种公羊染病,抑或母羊出现疾病甚至流产。
7.7.3 经常对羊圈进行清扫消毒,搞好羊圈卫生,让羊处在干净、清洁的环境里。
7.7.4 对羊羔要细心呵护,防止出现疾病,对生病的幼羊要及早隔离。
7.7.5 对怀孕母羊要特殊照顾,尤其在妊娠后期,这项工作更加重要。
7.7.6 要依据羊的个体大小、生产情况、生理特征有目的地分群,这能有效控制羊之间因争食或者争夺配偶而出现打斗,也能防止疾病传染。
7.7.7 对因生病而死的羊,要及时做好无害化处理,包括粪便的处理,还要对羊圈尽快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