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但由于产地初加工领域设施简陋、工艺落后等,导致我国农产品的产后损失率较高,经济损失也较为严重。据农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中央财政加大了农产品初加工设施补助力度,资金规模从5亿元增加到6亿元,增幅20%。
农业部、财政部近日联合下发农产品初加工设施补助政策。据农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中央财政加大了农产品初加工设施补助力度,资金规模从5亿元增加到6亿元,增幅20%。补助资金将投向2014年新建的马铃薯贮藏窖、果蔬保鲜库和烘干设施等。农业部希望借此帮助改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条件、减少产后损失、均衡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促进农民增收,以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据专家测算,我国粮食、马铃薯、水果、蔬菜的产后损失率分别为7%~11%、15%~20%、15%~20%和20%~25%,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损失率,折算经济损失达3000亿元以上,相当于1亿多亩耕地的投入和产出被浪费掉,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丰产增产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据了解,如果一个马铃薯在收获后即进入冷藏贮存与初加工环节,不但可以每亩减损600元、错季销售使农民增收,进入深加工环节后更可增值百倍。一份肯德基土豆泥,重量只有80克,售价6元。而80克土豆原料的成本只有5分钱。种植、收获、收购、制作、渠道分销、广告宣传之后,对80克土豆的深加工使其升值120倍。业内有分析认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空间巨大。一位在北京从事蔬菜流通业务的企业负责人告诉,今年其投入1500万元在北京丰台区新建具备储存、冷藏、初中级加工功能为一体的仓库。“看好农产品加工特别是蔬菜类加工的市场,经加工后销售的利润将远大于未加工蔬菜的流通利润。”
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上,我国目前正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但据估计,目前我国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仅占5%~10%,整个行业比发达国家落后20~25年。
今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推进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的新兴产业技术研发。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量占总产量比重偏低,以深加工量而言,粮食仅为8%、苹果为4.7%、柑桔为5%、肉禽类为4%,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在70%以上。
此外,农产品加工设施的建设促进了减损增供,农民收入大增。农民建设贮藏、烘干设施后,马铃薯、水果、蔬菜产后损失率降低到6%、4%和6%以下,相当于每年多增加27.5万吨产量,错季销售还提高售价30%至50%,农民由此多增收18亿元。
有了贮藏、保鲜、烘干等初加工设施后,种植农作物市场风险降低。农民可以根据市场价格高低或卖或储,农产品品质提高,市场更加稳定。而且,科学贮藏延长了原料的供应期,拉长了加工企业的生产周期,节约了社会资源,提高了加工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