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兴,李远星,冯 冲,丁利亮
(1.军事交通学院 国防交通系,天津300161;2.驻西安铁路局军代处,西安710054)
民用运力国防动员训练,是指为做好民用运力国防动员准备,在平时或临战阶段,由人民武装、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和有关军事交通部门,联合组织的民用运力战时和平时特殊情况下的运输技能训练,包括战时编队、战场运输、防卫、救援、宿营等训练内容[1]。民用运力国防动员训练是提高战时民用运力保障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民用运力潜力向战争保障实力转化的有效途径。《交通战备训练与考核参考大纲》尽管对训练周期、课目、考核方法进行了规范,但对具体的授课内容、授课方法、考核内容等没有明确列出,不便于民用运力国防动员训练的组织实施。在国家综合交通运输快速发展和改革的新形势下,加强民用运力国防动员训练规范化问题研究尤显重要。
近年来,民用运力国防动员训练主要采取集结点验、综合演练和生产代训等形式开展,在部队跨区投送训练、地区维稳机动、抗震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运输保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竞争性交通运输市场的建立特别是新时期军队职能的拓展,民用运力国防动员训练中存在的运力所有权多元复杂、队伍布局分散,集中规范化训练难度大等问题日趋凸显。
目前,民用运力国防动员涉及铁、公、水、空多种运输方式的民用运力,不同方式的民用运力装备型号和功能各异,如公路运力包括集装箱运输、大型平板车运输、油料和人员运输等多种类型运力,其保障任务和训练内容各不相同,应区分对象进行针对性训练。另外,民用运力训练教材尚不完善,权威性文件只有《交通战备训练与考核参考大纲》,列出的训练课目仅有运输保障、装载和卸载、装备的伪装防护、战场自救与互救等[2]。在整体上没有根据运力特点和任务规划,系统明确训练内容,也缺乏针对具体保障队伍的训练标准和组织规范,致使民用运力国防动员训练缺乏基本的训练依据,训练组织难以规范,训练内容无法细化。
2011 年9 月,国家交通战备办公室在甘肃省交通战备训练基地成功举办了现场观摩会。该训练基地是国内首次正式建设的专用战备训练基地,设置有航空装卸、隧道应急救援、履带式装备装卸载等运输训练课目[2]。在此之前,民用运力训练主要依托生产组织训练或临时选择场地进行演练。临时选择训练场地难以保证训练的专业性要求,而专业的运输生产设施设备在平时往往担负着运输生产重任,训练费用高,训练组织难。由于全国绝大多数省级交通战备主管机构尚未建设专业训练场地,使得标准化、特色化、战场化的课目难以设置,多数训练内容难以开展,民用运力国防动员训练的规范化、野战化和标准化难以落实。
由于训练内容没有规范统一,训练的标准也难以制定,训练组织流程和考核标准存有缺失。从目前民用运力国防动员训练情况看,有的以练设备的使用技能为主,有的以野外生存训练为主,有的以组织协调为主,每次训练考核均是临时制定标准,训练的基本要求和验收标准因人因时因事而宜,存有较大的随机性。训练和验收标准不统一,造成训练组织实施难以统一掌握,训练经验也难以积累升华形成训练理论体系。
民用运力国防动员训练质量是以相应时间作保障的,时间是保障训练质量提升的基本要素,时间充足,方法适当,全员参加,才能实现训练的高效益。民用运力所在企业平时主要参加运输生产,且又受到合同约束,训练时间难以保证;加之参训单位多元,运力来源分散,装备类型复杂,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训练难度较大;由于缺乏明确的训练时间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民用运力国防动员训练质量。同时,民用运力国防动员训练需要有相应的经费支持,训练所需经费保障不足也是影响训练时间有效落实和效能提高的重要因素。
训练中动用的民船、飞机、大型平板拖车等运输工具和技术人员,需要支付装备折旧费、使用费及工资补助。交通战备训练经费源于国家补助、地方政府补助和企业支付等,其中地方政府或企业支付占比例很大[2]。由于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企业领导国防观念和经营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增大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按标准自筹训练经费的难度,给组织民用运力国防动员训练带来一定困难。
科学的训练内容和正规的训练程序是民用运力训练规范化的前提,完备的训练条件是训练规范化的基础,完善的训练体系和运行机制则是训练规范化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欲确保民用运力国防动员训练的规范有序,必须紧贴未来信息化战争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交通保障的任务需求,进一步明确民用运力国防动员训练规范化的内容范畴。
民用运力国防动员训练应根据保障队伍的基本技能要求系统设置共同训练内容,按照担负任务的战场环境、保障队伍的装备性质,系统设置专业训练和整体训练内容。科学细化并规范民用运力国防动员训练内容,有利于交通战备部门和相关企事业单位按纲组织、“依法”施训。训练内容一般包括共同训练、分业训练和整体训练三部分[1]。共同训练是基础性训练,内容包括军事地形学基础,野外运输、运输装卸、战场防护和救援等;分业训练是岗位技能性训练,内容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邮电通信战备建设发展规划、交通保障计划和交通重点目标保障方案拟制以及军事运输和抢修抢建等;整体训练是检验和提高性综合训练,是在共同训练和分业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合练,内容包括交通保障的临战准备、指挥与控制、保障队伍动员、工程技术保障等。
民用运力战备训练程序包括计划制定、训练准备、训练实施、训练考核、训练总结等[1]。规范训练程序实质上就是对上述各环节或阶段的要求、内容和标准进行规范,使训练组织按规定的阶段或流程进行。规范化的训练计划包括中长期规划、年度训练计划、月训练计划和周训练计划等,也可按训练期制定训练计划。训练准备包括训练的场地、器材、教具准备,教员授课准备等。训练实施包括开训的基本要求、训练过程的情况处置、训练监督等。训练考核包括考核的组织方式、考核组构成、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和成绩评定等。训练总结是对训练中的经验教训、存在问题、训练事故处置及下一步的改进措施等进行归纳汇总。
民用运力训练条件包括训练教室、器材室、勤务训练场等场地设施,运输用的捆绑加固器材和配套机工具、装卸设备等训练装备和器材、训练教材与参考资料、训练师资队伍和训练经费等[1]。规范训练条件就是对上述设施设备按实战化训练要求进行标准化建设,如对勤务训练场按战时交通保障标准和要求进行建设,对训练教材进行统一编写和使用,对师资队伍按实际要求进行规范建设和管理。有了标准的训练场地,统一的训练教程,完善的课目体系,配套的训练装备和器材、教材和参考资料,以及充裕的训练经费,才能为民用运力国防动员训练打造规范的训练条件。另外,还应对教案进行统一规范,如授课对象、课题、上课时间、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授课进程和时间分配等。打造训练平台,不断适应动员训练的需要。
训练考核是检查训练成果的主要手段,既是训练的验收标准,又是训练的指南,对于提高民用运力国防动员训练质量至关重要。规范化的首要条件就是根据规范化的训练内容,按照《交通战备训练与考核参考大纲》制定考核标准,即对参训人员完成每个课目的时间、质量和战场适应能力等指标进行细化,并制定评分标准。考核方式通常有理论考核、操作考核、作业考核及演练考核等;考核分类主要有普考、补考和抽考等;评判标准及等级划分主要为四级制和两级制,四级制分为优、良、中、差,两级制分为合格、不合格。规范化训练考核,对于客观评价考核对象训练水平,减少主观人为因素的干扰,以及对调动训练的积极性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民用运力国防动员训练规范化,关联军地诸多单位部门,涉及因素复杂,需根据未来战时交通保障要求和民用运力国防动员训练现状,拉长短板,弥补空缺,建立长效机制,理顺工作关系,规范训练内容、优化训练条件,推动民用运力国防动员规范化训练步入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轨道,以适应未来信息化作战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交通保障要求。
开展民用运力国防动员训练,首先要合理区分训练对象。民用运力从保障方式上可划分为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运输5 种类型[3]。从保障环境上可划分为高寒地区、南方水网地区、西部沙漠等不同地域环境的保障队伍。廓清训练对象,即可按照保障方式和任务特点,在《交通战备训练和考核参考大纲》训练内容体系基础上,系统区分科学规范训练内容,使共同训练、专业训练和整体训练内容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即根据不同专业保障队伍的装备、任务分工和战场环境特点,细化规范训练内容,特别是对于战略投送支援机队、车队、船队来说更应如此。如战略投送支援车队,可根据装备特点,按油罐车队伍、平板车队伍和集装箱车队伍等类别规范训练内容,也可根据高寒地区、山地、丛林地带等特殊地形制定相应的战场防护、伪装、救援课目,以满足未来多样化军事任务交通保障需要。
训练场地是保障队伍集中施训的基本条件,是规范化训练得以实施的物质基础。训练场地建设应统一规划,突出主要方向和重点地区,在建设标准上明确设施数量和功能布局,同时应借鉴国家反恐训练、民兵训练基地建设的具体做法,全面推广甘肃省交通战备训练基地试点建设的成功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按照地区特点和训练任务划分,建立系统的训练场地,规范训练条件。在建设上,可采取逐步推广的方式,优先选择战备训练任务重、建设条件好的省(区、市)建立交通战备训练基地。交通行业系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条件好的企业、院校等建设专业性训练基地。战备训练基地建设应按照国家交战办编制的技术规范要求建设训练设施,配置训练装备和器材,开设训练课目。在规范民用运力动员训练场地时,既要借鉴成功的建设经验,又要根据沿海、高寒等地域等环境特点,创新建设满足该地区保障队伍训练的设施体系,在资金保证的前提下,应尽可能按照《交通战备训练基地建设与管理参考规范》,加强训练基地的日常管理,确保训练场地管理正规,更好地支撑民用运力国防动员训练需要。
训练标准是指民用运力国防动员训练的课目体系标准、训练实施标准和训练考核标准。其中课目体系标准是指针对不同保障队伍类型规范的训练课目,是民用运力国防动员训练的内容规范。课目训练实施标准是指训练实施的训练流程和操作规范。训练考核标准是指训练考核的方式、成绩评定标准等。为使民用运力国防动员训练规范化,交通战备系统应依据《交通战备训练和考核参考大纲》,针对民用运力国防动员训练对象、训练内容、训练条件,尽快制定配套的训练标准,用以规范训练的组织实施。完善的训练标准需要一个不断试用、修改的过程,因此可先分专业、分课目制定训练标准,然后再制定整体训练和综合运输训练的标准。一旦训练标准确立,在组织实施民用运力国防动员训练时,应科学规范训练方法,如采取定期训练、岗位训练、集中训练、专业比武、想定作业及实兵演练等方法,以提高铁、公、水、空、管不同保障队伍的训练质量。
训练机制是规范训练秩序的根本保证。第一,要通过法规明确训练机构及其职责。可在国家交通战备办公室的指导下成立专门负责全国交通战备训练研究、训练规划、训练实施的组织机构,在军区、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家交通行业部委交通战备机构,指定专人负责训练规划和组织实施。第二,要做好训练规划,分层级制定训练计划。交通战备系统应分层级制定中长期训练规划,各训练机构应制定详细的年度训练计划。第三,要建立训练考评机制,使民用运力国防动员训练有一个科学的考评制度,使之与单位评比、个人晋升、福利待遇挂钩。第四,要建立良好的训练保障机制,做好训练经费、器材、教材和师资队伍的保障。尤其是要做好费用保障。培训经费应采取国家、地方政府、交通行业、企业等多方筹资方式,经费补助数额要与训练规模、训练质量挂钩,形成多训多补、训好多补的运行机制。
训练规范化是科学组织民用运力国防动员训练的有效途径,也是训练正规化的基本要求。系统剖析民用运力国防动员训练规范化存在的问题,明确规范民用运力国防动员训练内容、程序、方法、秩序及考核标准,对于新形势下有效建立训练体制机制,理顺训练关系,提高预征用民用运力人员的军事、专业技术素质,增强预征用民用运力人员的快速反应能力,丰富发展国防动员训练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刘兴.民用运力动员训练参考规范论证研究[R]. 北京:天津军事交通学院,2011.
[2] 刘兴,沈昌礼.交通战备演练组织指南[M]. 北京:国家交通战备办公室,2011.
[3] 谭若龙,刘毅辉,熊焰,等. 大力推进后勤装备规范化训练深入发展[J].后勤学术,2012(1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