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培刚,肖 伟,魏建永,梁 勇
(军事交通学院 基础部,天津300161)
2008 年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以来,加快了以巩固其全球领导地位为总目标的战略东移。加紧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而在亚太地区实施的军事再部署首当其冲,并宣称2020 年前将在该地区部署其全部海军力量的60%。美国在西太地区纠合其盟国的军事动作频仍。本文以美国军事战略实践和文化论证为主、辅线索探究其军事战略的文化基因,试图解读其军事战略演变的基因内核,洞悉其军事战略的“文化骨骼”,掌控美国军事战略实践的现实脉动。
军事战略简称战略,2011 年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将其解释为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针和策略。军事科学院新编《战略学》将战略表述为是筹划指导以战争为核心的武装力量建设与运用全局的方针策略。美军认为,军事战略是一门艺术和科学,它运用一个国家的武装力量,通过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去达到国家政策目的。比较中、美两军关于军事战略的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基本一致。
军事战略文化简称战略文化,美国战略学者肯·布斯认为,战略文化是指一国之关于威胁或威胁使用的传统、价值观、态度、行为模式、习惯、象征、成就,以及特定的适应环境与解决问题的方式;学者托马斯·伯杰等则定义战略文化为影响一个社会成员对国家安全、军事机构和国际关系中武力使用认识的文化信仰和价值观;学者伊丽莎白·基尔认为,军事文化由观念、信念和规范3个层次组成;学者丹尼斯·德鲁和唐纳德·斯诺则认为,战略文化是指历史经验、地理条件以及政治传统的综合,是决定一国对使用军事力量持何种态度的主要因素之一[1]。
因此,军事战略文化基因可界定为在军事战略文化中居于价值观念层次、对军事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起惯性主导作用并具有传承性与长期稳定特性的影响因子。考察军事战略文化基因的内涵和外延可以发现,作为军事战略制定与实施影响因子的军事战略文化基因,具有深层核心性、长期稳定性和渐变突变性等特征,并具有为军事战略实践奠基、传承、导航和适应性创新变异功能。军事战略文化基因的上述功能,为我们洞悉美国军事战略的文化骨骼和根性,以及研判其战略走势提供了基因的功能维度。
美国军事战略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幕后推手和前台打手,回顾美国军事战略的历史实践,意在透视深隐其后的军事战略文化基因。
自17 世纪20 年代英国的“五月花号”登陆北美至19 世纪20 年代,美军担当了美国开国和巩固独立的开路先锋,其实施的军事战略就是以武力争取独立和巩固独立的战略。在这一战略实践中,美国先后面临的敌人是其母国英国和老牌殖民者法国、西班牙等帝国。美国认识到了武力的价值,到18 世纪末,美海军已拥有14 艘军舰,200多艘私人船只被武装起来,总统也被授权组建1万人的正规军。依靠这支强大的军队迫使英国在1783 年签订了结束战争的《巴黎和约》。在后来为巩固独立而与法国进行的战争中,美国也是依靠这支军队击败了对手。在与英国的较量中,美国还实施了联法抗英的战略,促进了其联盟战略的萌生[2]。
从19 世纪开始,美国开始实施扩张战略。在开疆拓土阶段,不论是从英国和法国手中还是从西班牙和墨西哥手中夺取土地,以武力相威胁或以战争巧取豪夺成为基本手段。在海外扩张阶段,不论是19 世纪初期独占拉美,控制巴拿马,“解放”古巴,还是后期挺进太平洋,打开中国、日本和朝鲜的门户也都是以海军为基本手段。1901年,西奥多·罗斯福确立了美国走向世界的基本战略,核心思想就是强调“说话温和,手握大棒”。崇尚武力的文化基因在这一时期埋下了种子,而这又得益于西方列强海盗本性的传承[2]。
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惨绝人寰的集体大屠杀,是列强基于不可调和的帝国矛盾而展开的争霸竞赛。美国为了夺取世界霸主的地位,在军事战略上采取了隔岸观火渔战争暴利,顶点切入竞战后主导的军事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在中立阶段两头通吃,大发战争财。在列强相互削弱至极点时又采取了支持协约国打击同盟国的军事战略,掌控了战后国际秩序主导权,实现了壮大美国的战略目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又积极备战支持盟国,消耗德意日轴心帝国,通过开辟欧洲战场,打赢太平洋战争,再次夺取了二战后构建国际秩序的主导权。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军事战略的成功实践,奠定了其战后世界霸主的地位,军事战略功不可没。
冷战时期美国对苏联几乎不费枪弹,即达成了国家战略目标,令世人称奇,而这要归功于实施了正确的军事战略。1945—1980 年美国实施了遏制战略、大规模报复战略、灵活反应战略、现实威胁战略,而1981—1989 年美国又实施了新灵活反应战略。冷战时期,美国在35 年间5 次调整军事战略,每次调整都依据国家战略目标和国家安全形势及敌我力量消长的实际,使其军事战略不断发生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始终切合一个战略目标——准备、慑止、打赢战争,始终服务其国家战略大目标——打赢冷战、独霸世界。其军事战略重心是建设一支所向披靡的强大美军,其战略运用堪称军事战略实践的典范。在军事战略的实践中也逐步形成了稳固的安全联盟——北约、美日韩澳等联盟,这些联盟至今仍在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中发挥着砥柱作用。
自20 世纪90 年代美苏冷战结束至2008 年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上台,这一时期东欧易帜、苏联解体,美国一超独大,美国认为这是一个巩固其世界领导地位、逐步按照美国价值观和政治经济体制改造世界的绝好机会。然而,一些国家经济实力日益接近美国,正在寻求政军大国地位;一些国家谋求地区霸权、核武扩散、9·11 恐怖袭击等,都是美国制定军事战略的国际大背景。1994—2008年,克林顿政府针对国家安全战略目标制定实施了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和营造—反应—准备战略,小布什政府实施了先发制人战略。在这两个军事战略指导下,美国与其盟国分别实施了海湾、科索沃、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这些战争至今余波未平、影响深远。这一时期美国表现出了超强的武力自信,迷恋武力能够有力地巩固其霸主地位。
美国军事战略实践的历史并不长,但内涵丰富,有大战略风格,透析其军事战略历史,发现有5种主要的战略文化基因影响着其军事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美式理想主义的核心是推广美国的自由民主理念、价值观、国家体制甚至文化习俗,认为美国一切都好,其实这是美国的自我中心价值观在作祟。1913 年就任的美国总统威尔逊是美国理想主义的典型代表。他信仰道德的力量和正义的力量,坚信“上帝是为了一个伟大的使命而挑选上他”担任美国总统。他认为美国有义务向全世界推广美式的民主自由体制,推广美式的价值观和美式道德。《五月花号公约》是美国理想主义的文化原点,《独立宣言》是美国理想主义的法理宣示,基督新教是美国“天定命运”使命观的宗教根源。随着美国独立建国,国力日增,美国又自认为是上帝的选民,在得到上帝的救赎之后,受上帝委托拯救世界。这几乎成了美利坚人的文化性格和历史宿命。一种美国式的“例外主义”,使得华盛顿认为自己永远处于世界中心。在当代,美国理想主义的核心内容就是实现全球领导、全球民主化、全球市场化和全球自由化。美国号称自己是“山巅之城”,上帝的光芒四射。这也成了美国制定军事战略的宗教文化旨归。罗斯福曾在演说中强调,在文明世界里不能有野蛮。对生活在野蛮中的人民而言,我们的责任就是在摧毁野蛮的同时,使他们获得自由。而罗斯福演说的实质是以文明的野蛮摧毁“野蛮”的文明,而使文明的野蛮披上了“文明”的面纱。
19 世纪初,时任美国国务卿的亚当斯指出,支配国家行为的应当是自身利益而不是对原则的浪漫式的爱好。这是美国实用主义最为恰当的名片。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的20 年可以说是美国实用主义表现最为充分的时期。当时,美国要早一点参战,将对其欧洲盟国是一个极大的帮助,但是美国出于自身狭隘私利的考虑,硬是见死不救,最终到交战双方打得精疲力竭之时才跑出来帮衬盟友。即使是对欧洲、俄罗斯和日本的援助,也是因为发现对外援助也能刺激经济的发展。发动战争受制于美国实用主义的文化基因。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发财是美国的第一要务,其次是借助强大的国家实力帮衬欧洲兄弟,而行的又是称霸并领导世界之实。实用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美国的杜威哲学,他强调“有用即真理”,也就是实用主义。由北美殖民地演化而来的美国,长期的生存发展斗争,决定了实用主义是美国人广泛奉行的大众哲学,并且已经成为美国的一种民族精神、民族性格、价值判断和生活方式的铁律。从历史角度看,北美殖民地在文化上还受到欧洲马基雅维利主义的深刻影响。在制定军事战略上只讲实利、少讲信义;在方法手段上无所不用其极;在军事上实用主义的表现就是轻启战端,崇尚以武力解决问题。这个实用主义所围绕的永远都是美国的国家利益。
扩张主义文化基因是美国在战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背后有两个因素起到了主导作用。一是来源于欧洲大航海时代的冒险精神。为扩展贸易和殖民利益而形成的冒险文化在美国的军事战略筹划与实践中表现为扩张主义——主要以武力扩张领土、扩张利益。二是以美国国家实力为战略支撑。在美国力量尚弱的时候,通常采取类似门罗主义的孤立政策,这种政策在立国之初表现得尤其明显。而在开疆拓土和海外拓展利益阶段,就表现出了明显的武力扩张特性。今后,美国的扩张文化在其战略规划与实施中仍将发挥重大作用,并且继续得到其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强力支撑。只是扩张的手段和目标及内容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永远不变的是追求美国的国家利益。《21 世纪,美国的世界领导权》也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贯彻实用主义需要武力开道,美国是个不断寻找敌人、不断打仗的国家,一语道破了美国崇尚武力的军事战略文化本质。在200 多年的美国军事战略历史实践中,杰斐逊、波尔克、杜鲁门、里根、小布什是崇尚武力总统的代表。其中,小布什总统的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军事战略,打着深深的崇尚武力的文化基因的烙印。基于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这样一种信念,要实施扩张战略必须依托国家武力,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动用武力。回顾美国的历史,国家独立、巩固独立、经济独立、美西争夺殖民地及两次世界大战的成果都是最终以武力获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朝鲜、越南、海湾、科索沃、伊拉克和阿富汗等战争处处闪烁着美国炮舰大兵的身影。崇尚武力已经深入美国人的骨髓,欲罢不能。在崇尚武力的文化基因推动下,美国的实用主义文化又推动美国在军事战略实施中强调运用综合手段,达成战略目的。软实力、硬实力都是崇尚武力的文化大树上结出的果实。其中,武力是美国谋取国家利益的大棒,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具有将国家力量转化为武力的先天智慧,这也是历史上西方诸多霸权国家的文化共性。
联盟与均势是一对相反相成的孪生兄弟。地区均势军事策略就是反对“暴发户”的策略,这是美国传统的、也是主流的战略思维[3]。联盟战略的主体主要指国家,是指国家间结成一定形式的战略联盟关系,来维护和增进本国国家利益的谋略[4]。这里特指安全或者军事的联盟。中国战国时期也有类似联盟的“合纵”“连横”之谋,但更多地滋生于城邦制的希腊与古罗马帝国。美国开国独立时期,与法国联盟战胜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打赢冷战,美国先后在1945 年成立东南亚防务集团,1948 年成立美洲国家组织,1955 年成立中央条约组织并同我国台湾地区以及韩国、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家结成联盟。由此看来,联盟战略发端于东西方,却被美国继承衣钵发挥到了极致。联盟与均势密不可分,联盟的目的多在于为实现国家利益而达成一种不稳定的和平,一旦失衡即可能引爆战争。而均势的特点又是扶弱抑强、壮大自己、广泛结盟、维持大国均势,以实力为基础建立均势体系。美国为实现均势通常采取代理人战争的手腕致使各国相互削弱,而收渔翁之利。在今天复杂的国际局势下,我们明显感受到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拉帮结派、打拉并举。就在2014 年的7 月17 日,美国智谋者网站发表《美国力量怎么了》的文章,建议“美国应换种方式领导世界”,这种方式的实质就是依靠联盟领导世界。可见联盟均势已经浸入美国人的骨髓,必将继续成为主导其军事战略制定与实践的重要文化基因。
美国军事战略文化基因的魂灵可以说是西方列强在武力运用上所秉承的极端民族利己主义观念,非此即彼、非敌即友的二元对立观念,弱肉强食、恃强凌弱的丛林法则等西方哲学在其军事战略文化上的深刻反映。西方列强那种创业依靠“刀与剑”、守成离不开“血与火”的霸业观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给全人类带来了惨痛悲剧。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行,这些陈旧观念必将受到世界大时代的洗礼。
[1] 丹尼斯·德鲁,唐纳德·斯诺. 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M].王辉青,译.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1:55-59.
[2] 张世平.将军视点—美国战略透析[M].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2:1-14.
[3] 郭拓荒,李敬革.全景聚焦:美国最新军事战略[M]. 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1:3.
[4] 高金钿. 国际战略学概论[M]. 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1: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