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旭,张国全,司爱威
(1.军事交通学院 联合投送系,天津300161;2.军事交通学院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天津300161;3.蚌埠汽车士官学校 运输指挥系,安徽 蚌埠233011)
战略投送是为争取战略战役主动或形成有利态势,综合运用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运输方式,对兵力兵器和装备物资实施远程、立体、快速移动的行动,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军事行动的进程和结局[1]。发挥铁路运输在我军战略投送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加强铁路战略投送关键问题研究,既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全面推进我军铁路战略投送能力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的关键性问题。
我军战略投送能力与发达国家军队相比存在明显差距,需要全面强化和重点加强。铁路战略投送在我军战略投送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对于拉动总体战略投送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防御性国防政策,坚定不移地实行积极防御军事战略,防备和抵抗侵略,遏制分裂势力,保卫边防、海防、空防安全。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坚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国家军事战略明确了我军主要军事行动都在国家疆域范围之内。除了海洋特殊环境之外,陆、空仍然是我军战略投送能力建设的重点。目前,铁路战略投送能力在陆、空领域处于优势地位,但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且与公路、航空战略投送能力建设相比,周期短、见效快。因此,应当突出铁路战略投送的核心地位,继续加大建设力度,打造我军战略投送中坚力量,从而拉动战略投送能力的整体提升。
面对复杂多变的安全环境,我军坚决履行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积极拓展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视野,全面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目前,我军正在积极推行以战略训练统领战役训练、以联合战役训练引领军种战役训练、以战役指挥训练带动部队训练,从而促进各层次训练有机衔接。在“使命行动”系列年度例行演习中,深化战役级首长机关带建制师(旅)部队跨区联合投送演练;在联合军演中,组织战役或特种作战集团实施跨国远程立体投送;在历次执行抢险救灾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组织三军兵力实施跨区远程驰援。从上述军事行动联合投送实践来看,铁路运输不论是投送对象范围大小、投送数量多寡,都是骨干力量,担当大量份额,处于核心地位。因此,应继续加大铁路战略投送建设力度,形成我军战略投送快捷方式,从而拉动我军战略投送能力整体提升。
不同运输方式是通过其技术经济特征的不同,牵引其建设发展的方向,共同构成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铁路运输方式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具有适应性强、运输能力大、安全性好、列车运行速度较高、能耗小、环境污染程度小、运输成本较低、受天候影响较小等技术经济特征,是一种适宜于担负中远距离大宗客、货运输的重要运输方式,特别适应于成建制、大规模、远距离部队投送需要。我国2010 年交通运输统计数据显示,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的旅客平均运程分别为523 km、49 km、32 km和1 509 km,货物平均运程分别为759 km、177 km、1 806 km 和3 177 km[2]。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在500 ~3 000 km 之间,铁路投送建制部队具有明显优势。因此,需要继续加大铁路战略投送建设力度,实现我军战略投送的优质高效,从而拉动我军战略投送能力的整体提升。
从国家铁路网络布局来看,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华东等地区路网比较发达,密度相对较高。根据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 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 万km 左右,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0%和60%左右,初步形成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绿色的铁路运输网络。基本建成快速铁路网络,营业里程达4 万km 以上,基本覆盖省会及50 万人口以上城市。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拓展西部路网,扩大路网覆盖面并形成路网骨架;强化东北路网,完善东中部路网,提升路网质量;建设东北、西北、西南等进出境铁路和国土开发性边境铁路。届时,铁路运输不论在通达区域、抵达范围、输送能力以及技术经济优势方面,与公路、航空运输相比都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因此应抓住铁路建设发展的大好机遇,推动我国不同战略方向铁路战略投送能力的协调发展,从而拉动我军战略投送能力的整体提升。
依托国家铁路运输资源实施战略投送,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但又不完全相同。我军实施的是三军统管的铁路军交运输管理体制,但隶属后勤编制序列,存在着与部队投送行动指挥相脱节的问题,履行的是保障职能。虽然我军在铁路系统派驻有较为完善的军事代表系统,但由于驻铁路军事代表系统的职责属于协调关系,且依附性较大,难以形成有效的管控机制。提升铁路战略投送组织水平,必须注重战略投送组织的科学谋划,并以此牵引铁路战略投送保障行动。
铁路运输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既涉及中国铁路总公司内部诸多企业单位,也涉及国家铁路主管部门,关系复杂。建制部队铁路战略投送组织属于军事行动范畴,组织工作更加严密,也更为复杂,既涉及作战指挥系统,也涉及后勤保障单位,还涉及装备保障部门。实现铁路战略投送组织的一体化指挥管控,必须将指挥组织、勤务保障与技术支撑进行有效结合,并通过法律法规形式加以固定和约束。铁路军交运输部门是连接军队与国家铁路主管部门、铁路运输企业的桥梁和纽带,目前应采取扩大自身职能范围的途径,通过建立跨系统的军路协商机制,凝聚军、路双方资源和力量,从而牵引铁路战略投送指挥逐步向一体化方向迈进。待时机成熟后,通过法规的途径,建立铁路战略投送完善的指挥体制和高效的运行机制。
信息化是我军建设发展方向,自动化是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根据我军体制编制现状,建制部队铁路战略投送组织筹划由作战部门负责组织,而保障工作则由军交运输部门负责实施,存在着决策部门对铁路运力资源不明、保障部门资源优势不能充分发挥,两者之间信息流断链的问题。目前,信息化、自动化在铁路战略投送方面的利用层次和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应当抓住我军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的大好机遇,开发建制部队铁路战略战役投送保障辅助决策系统,构建反映建制部队驻训地装载地域、主要战略方向卸载地域、关键性交通枢纽投送方式换乘地域,以及建制部队铁路输送主要运行径路和运行通道等内容的数字化模拟系统,快速形成铁路战略投送优化方案,为决策机关定下投送决心提供参考依据。
方案是牵引铁路战略投送行动的主线,只有通过将部队铁路战略投送方案、计划与战役方向、战场环境进行有机对接,才能在有效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将任务部队投送至集结待命地域。铁路运输是战略、战役地幅内投送建制部队、重装部队的最佳方式,必要时也是战术后方地带投送任务部队的重要力量。目前,铁路战略投送方案单一化问题比较严重,不仅投送任务单一化、投送对象单一化,而且投送地域单一化、投送方式单一化,缺乏与战场环境的对接,缺少与其他投送方式的衔接。因此,应当按照不同规模的作战编成或者任务编组分别编案,应当根据驻训地域至集结待命地域铁路运输环境综合编案,应当根据不同作战方向、作战对象和总体作战部署单独编案。要划分任务部队最小投送单元,按照作战属性、任务性质和梯队编成要求,实现最小投送单元有序排列,达成快速编案。
民用运力是我军铁路战略投送和日常军事运输的主体力量,正常情况下是按照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现状和社会资源流动规律配置的,载运工具主要在原材料供应地、产品生产地与消费地之间往返流动,往往与军事行动方向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而集结一定数量的载运工具,需要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时间内才能达成,这就造成了铁路战略投送准备时间相对较长的问题。为满足我军机动作战、立体攻防、全域机动的战略要求,应当组建铁路战略投送自备车队,在担负应急机动作战任务的部队驻防(训)地附近的大型交通枢纽所在地、交通方式换乘地、预设投送组织倒运地配置力量,满足铁路战略投送快速保障、应急保障的需求,为利用铁路运力实施后续大规模建制部队战略投送保障提供缓冲时间。
铁路战略投送保障法是在建制部队铁路输送成功案例基础上的科学归纳和高度概括,是保障模式、方式、方法、手段的创新,对于发挥现有运力资源效能、提高保障组织水平具有重要价值。当前,我国铁路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铁路政企分开也刚刚完成,一些重要战略方向还存在着相当大的运输瓶颈问题,线路运输能力低下。特别是军运列车旅行速度相对较低,还有一定的提升余地。因此,应当加大铁路战略投送保障法创新的力度,通过组织方法的优化、保障手段的改善、保障模式的创新,达成保障资源效能的最大发挥。
铁路战略投送保障离不开铁路基础理论的支撑,也离不开先进理念、科学方法、现代技术的引领。铁路军事运输与铁路运输相比更具特殊性,涉及领域更加广泛,安全性、快速性、隐蔽性要求更高。由于体制编制和保密特殊要求,涉及铁路军事运输领域研究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较为分散,难以形成集约化研究力量体系,从而导致了军队与铁路系统脱节,存在着环境不明、标准不一、要求不同、难以执行等问题。
铁路军事运输行谱是指由同一铁路线路区段内轨道谱、建筑限界谱、电磁谱等不平顺密度值描绘的铁路运行环境频谱。其中,轨道谱是指铁路线路路面不平度的功率谱密谋曲线,是影响铁路机车动力性、行驶质量和路面动力载荷的数值特征,是分析军事装备铁路运输受力环境和大小的基本依据。轨道谱方面,铁路运输试验数据有限,且基本不对外公布,军事装备研发部门难以把握;建筑限界谱方面,铁路颁布的限界标准比国家标准小,且具体到每条线路也不完成相同,也不对外公布,影响了部分超高装备快速运输;电磁谱方面,牵引供电电磁场对军用危险品运输的影响程度还有待研究。因此,应当组织力量,按照一、二级铁路及高速铁路等不同线路等级的运输环境分别进行研究,描绘限界状况、受力环境、电磁强度,特别是要加强对铁路战略通道、主要作战方向线路进行研究,为军运列车的不同开行方式、方法提供技术支撑,为大型军事装备实现快捷、安全运输提供技术条件,为降低军事装备铁路运输加固器材使用数量提供标准依据。
运输性是指军事装备在实施铁路运输装载、加固、运行时的适装与适运匹配程度基本要求。目前,我军在军事装备研发的运输性要求贯彻落实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应加大军事装备运输性要求宣贯力度。一是对运输性要求进行分级设置,不能以一个标准要求所有装备都必须遵守,以适应不同装备研发需要;二是及早介入,建立与军事装备主管部门联动机制,在军事装备研发之初即提出运输性要求,特别是要做好军事装备定型审批的把关工作,及早提出贯彻运输性要求意见;三是在军事装备改进时,要提出运输性要求,根据运输实施情况,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四是在军事装备运输时,要根据铁路运输环境和军事装备性能特点,确定装载方式和加固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装运方案,满足铁路运输安全要求,实现军事装备军事功能。
国防快速通道是指一定区域内能够为大型军事装备、大规模建制部队铁路投送提供快速、持续、安全保障的线路区段或者同一地区内相同走向的平行线路及其设施构成的铁路运输通路地带。军事运输与商业运输具有相同的规律,都有相对稳定的流向和经路。而不同战略方向、不同地区受地理、地势环境的限制和影响,使用的军事装备存在着一定差异,如海上及水网稻田地区多使用轻型两栖装备,高山峡谷地区多使用轻型快捷装备,平原及丘陵地带多使用重装机械化兵团实施作战。因此,应当根据不同作战方向兵力运用情况,对其所配属的大型装备按照铁路军事运输技术标准,按照下、中、上不同超限部位进行组谱划分,并对所经通道铁路实际限界数据确定军事装备铁路运输限制条件,尽可能减少或者消除超限装备铁路运输限制条件,增加大型军事装备的通行范围,提高超限列车运行的技术速度,为部队快速投送创造条件。
根据《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 年以前,我国将建成“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以及3 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形成以京沪、京广、京哈、陇海、浙赣、青太客运专线及沪汉蓉、杭甬深客运通道为骨架,相关客货混跑提速线路为连接
线的快速客运网,总里程达3 万km[3],基本上通达我国所有战略方向。高速铁路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型运输载体,具有极其明显的技术经济优势,形成了强大的运载能力,形成了较好的“人装分离”投送组织外部环境条件。因此,首先应当推广利用高速铁路投送轻装部队,组织高速铁路与普通既有铁路间的“人装分离”投送保障;其次应当利用我国已经具备的高速列车建造和二次研发能力,研究开发适合装运轻型轮式主战装备的柴电机组或牵引供电车组的高速动车组军用自备列车,为实现我军全疆域快速机动提供技术支撑。
铁路军事运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运输工程、安全工程、车辆工程、材料力学、电磁环境、军用危险品运输技术、包装技术、集装技术、装载加固技术以及运输勤务等诸多学科领域,需要与之相关学科专业基础理论、工程技术、保障方法的技术支撑。而现实情况却是直接从事铁路军事运输研究的人员缺乏,且不成体系。因此,应当强化铁路军事运输人才队伍建设,从基础研究做起,从军事装备铁路运输方案制定入手,逐步取得方案制定资质、装备运输性试验资质、军用危险品办理站(专用线)评估验收资质,尽而引领铁路军事运输建设发展。当前,应当凝聚军内、国内、路内科研力量,跨领域、跨行业、跨系统组成铁路军事运输研究专家团队,共同开展研究工作,为铁路军事运输技术研发、推广应用提供技术保障。
铁路战略投送是我军战略投送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铁路建设发展迅速,路网密度不断提高,为铁路战略投送能力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网路规模不断壮大,逐步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交通运输方式,其技术经济特征和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必将引领铁路建设发展,也必将成为铁路战略投送的核心竞争力。开展铁路战略投送关键问题研究,对于提升铁路战略投送能力,打造铁路战略投送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 赵占平.加快推进我军战略投送能力建设[N]. 解放军报,2008-09-23(10).
[2]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 中国交通年鉴[M]. 北京:交通年鉴出版社,2011:482.
[3] 王兆成.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研究[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