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落幕10天后,中央电视台17日播出《高考场上的神秘“考生”》报道称,有人组织武汉在校大学生“枪手”前往河南杞县等高考考点参加替考。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各种网络媒体、纸媒等都以显著位置报道了河南替考事件,大家都认为一定要查明真相,让舞弊者付出代价,将失职渎职者绳之以法。
据河南省招生办公室18日发布情况说明称,已查实违规违纪考生165人,其中替考127人。同时,省招办已经向公安部门报案,请公安部门针对发现的高考替考案件立案查处,并对涉案人员依法依纪进行追究。
“十年寒窗”无情遭遇“7万元打点”,河南替考事件直逼人们关于高考公平、公正的心理底线。
高考本应是最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考试,然而因为畸形需求催生的替考利益链,却屡屡将高考拖离公平的轨道。
河南高考替考案中,层层把关、无线电屏蔽、指纹验证等一系列举措不可谓不严,但相关公职人员被买通、监考老师对报警视若无睹,这类“内部人员”的不作为和渎职才是替考成功的关键。
梳理发现,近年来破获的高考舞弊案件大都源于一些“内鬼”的监守自盗。2007年河南郸城替考案中,县教体局局长、招生办主任均牵涉其中;2007年安徽砀山高考舞弊案,当地教育局招办主任、副主任都被卷入;2008年甘肃天水替考案案发后,甘肃、山东两地公安、教育等系统近50人被依法逮捕或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这些“内鬼”无一例外地都是因为利益铤而走险,置党纪国法于不顾。我们必须严查事件背后的权利寻租现象,并给予严惩,还万千学子一个公平。
过去经常有人将高考形容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虽然艰难但在当今中国高考毋庸置疑是最公平合理的一种进学方式。教育资源的稀缺、不均衡和需求巨大的矛盾,让高考成为了一些蛀虫们想方设法敛财的机会。而望子成龙的家长们这种漠视法律的行为,让自己的孩子不仅输了学习成绩,在道德品质上也一败涂地。
社会需要公平正义,高考更是如此。面对河南替考事件这种颠倒是非、严重影响主流价值观的行为,相关部门必须按照法律法规严厉查处,让作奸犯科者无所遁形;还要加大监督力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使类似事件不再发生。否则,舞弊的钉子还会出现在高考的独木桥上,将社会公平正义刺出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