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细琢出精品

2014-08-15 20:12潘惠同
出版人 2014年6期
关键词:上海人民出版社社科出版物

潘惠同

重质量、出精品是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一贯宗旨,在社科出版领域尤其如此。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与其对编辑队伍的建设以及贯穿出版始终的严谨态度有必然的关系。

上海是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发源地。新中国成立以来,海派出版人始终坚持自己独特的品位和精神追求,让上海成为北京之外的中国出版业“第二极”。精雕细琢做出版,是上海很多出版社的共同追求,而上海人民出版社就是其中极具有代表性的一家。

作为一家老牌综合性社科类出版社,以打造学术出版物见长的上海人民出版社在社科出版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1954年出版的第一部社科学术著作《中国的奴隶制与封建制》(李亚农著)奠定了上海人民出版社在社科出版领域的发展基石,此后该社陆续出版的24卷本《中国通史》、百卷本《中华文化通志》、50卷本“中国专题史系列”等图书均广受业内外好评;2014年《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等多部作品入选“中纪委推荐干部阅读的56本书”;被誉为学术领航风向标的“东方编译所译丛”推出多年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而以《章太炎全集》、《中国通史》、“历代货币大系”为代表的社科出版大项目也将陆续与读者见面。

能够策划出版如此之多叫好又叫座的社科出版物绝非偶然,在谈到社科出版物评价标准的问题时,社长王兴康回答说:“重质量、出精品是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一贯宗旨,在社科出版领域尤其如此。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与我们对编辑队伍的建设以及贯穿出版始终的严谨态度有必然的关系。”

编辑乃立书之本

众所周知,编辑在出版过程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一本书最终能否取得读者和市场的认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辑的工作能力。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上海人民出版社特别注重对于编辑队伍的建设,对于编辑的选择、培养以及编辑专业能力的塑造都建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王兴康对《出版人》表示:“一个合格的编辑,尤其是合格的社科出版物编辑,必须具备过硬的学术背景,同时要具备不断完善自己的强大学习能力。”

为了培养和组建一支优质且高效的社科出版编辑团队,上海人民出版社在注重编辑人员专业背景的基础上,更尽可能创造更多机会使其与社会科学界保持紧密联系,通过与社会科学家的交流以及参加各类沙龙、会议,提升对选题的敏锐度,并锻炼编辑们发掘好作者、好译者的能力。在采访中《出版人》了解到,近期该社广受关注的新书《斯大林传:命运与战略》就是非常典型的“能力编辑+实力译者”密切配合的产物。

严谨态度贯穿出版始终

扎实的社科出版根基以及对编辑人员的严格要求,无疑提升了上海人民出版社把控社科出版物质量的能力,也使得社科出版事业的社会价值得以充分体现。“任何优秀的社科出版物都需要一个严谨的出版过程”,王兴康对《出版人》说。由于社科出版物的思想性和专业性,所以在出版过程中更需要用近乎苛刻的严谨态度对待。这种态度不仅体现在编辑对内容和出版时间的严格把关上,更体现在每个出版环节的紧密配合以及对新的出版形式的探索上,这不仅有助坚守社科出版物社会价值,更有助于提高其创造经济价值的能力。

王兴康认为:“只有不断提高社科出版物的经济价值,才能充分调动起各个相关出版环节的积极性,这同样需要一个严谨的规划过程。”经过长期调查和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打造出了一套“合理规划馆配资源、探索图书网络定制以及充分利用订货会契机”的“三管齐下”的发行政策,运用适当地营销手法提高图书发行量,最大程度实现社科出版物的经济价值。与此同时,严格控制生产成本政策的成果也逐渐显露出来,2013年总体生产成本以及库存量较之前都有所降低。

正是多年来对社科出版始终秉承的严谨态度以及对提升社科出版物经济效益方式的不断探索,使上海人民出版社在“难做”的社科出版领域不断有广受读者和市场双方面肯定的佳作诞生,真正用心打造的社科出版物,自然会通过读者的检验。

猜你喜欢
上海人民出版社社科出版物
社科成果展示
最有思想的句子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登天的感觉》
An Analysis on the Poor and the Rich in US Drama Shameless
2017年出版物
上海人民出版社 章太炎全集
人文社科
Global analys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ea ice, and night marine air temperature since the latenineteenth centu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