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笛
谢寿光倡导建立学术研究、学术出版“旋转门”机制,从而实现优秀学术人才在“学术研究”与“学术出版”两个领域的身份转化。
“衡量一部社科典籍价值的标尺,应来自于专业学术共同体;中国学术要‘走出去,社科类图书应先行一步。”这是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对当前我国社科出版发展的总结之谈。秉承专业的学术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出版理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以高含金量的学术文献和数字化智库产品长风破浪,成为社科出版领域的佼佼者。
身为知名学者和资深编辑,谢寿光一直坚持社科文献出版社的学术能力建设,并致力于学术出版课题研究。学术著作是出版金字塔的顶尖,体现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和文化内核,也代表着一个国家思想的高度。在谢寿光看来,中国虽然已经成为出版大国,但距离“出版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让世界倾听中国的声音,就必须加强社科出版,打造经典的“中国制造”社科品牌。
秉承“权威、前沿、原创”的产品定位,社科文献出版社先后策划出版了知名学术报告“皮书”系列,图书《列国志》、《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译著“社科文献精品译库”、“全球化译丛”、“经济研究文库”、“社会理论译丛”等系列经典著作,在学界和读者中均获美誉,这与出版社对编辑团队的精心打造是密不可分的。谢寿光告诉《出版人》,该社一直高度重视学术共同体对社科书籍的评价,以专家学者对文献典籍的引用率为重要参考指标,相应的,必然要求一支素质过硬的编辑队伍为高端学术出版服务。社科文献出版社的编辑团队以年轻的博士、硕士为主体,以一批刚从社科院退出科研一线的各学科专家为支撑,严格实行编辑专业化,紧紧把好学术出版的大门。出版社鼓励编辑们研究学术课题,参与学术研讨会,确保自己同学界的发展保持一致,始终站在学术前沿,从而培养真正具有学术眼光的专业编辑。
除了自身编辑团队建设,谢寿光还特别强调专家学者在学术出版中的重要作用,并提议建立学术研究、学术出版“旋转门”机制。在鼓励学术编辑、学术出版人参与学术科研活动的同时,吸引专家、学者从事学术出版活动,使优秀的学术人才可以在“学术研究”“学术出版”两个领域转化身份,令其学术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提高学术出版物的含金量,保证图书产品的权威性。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社科文献出版社正逐渐突破“一家图书出版机构”的局限,在出版本职之外,该社正向社会学科的研究基地和行业研究中心不断延伸。面对当前学术出版不规范的现状,社科文献出版社成立了课题小组,专门研究制定学术出版规范细则;在借鉴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三联书店等老牌出版机构学术出版规范的同时,社科文献社还吸收了国际上先进的出版学术规范体系,力求打造中国自己的《芝加哥手册》,用规范的学术语言与国际接轨,在社科出版领域掌握话语权,也让世界聆听中国学术发展的先声。该项目自2012年由原新闻出版总署立项后,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要牵头负责,现已进入审核流程。谢寿光表示,成果的问世将会带领中国的学术出版进入规范化发展的新纪元。
高质量的图书依然需要优质的推广平台,早就动身数字化转型的社科文献出版社如今已经取得丰硕成果。作为其智库产品的王牌,皮书数据库、列国志数据库的建设日臻完善,不仅实现了内容信息数字化,更加入全文检索功能,通过引进网络信息技术,增强智库书籍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现已形成良好的品牌口碑。用户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社科文献出版社紧跟时代潮流、把握社会发展前沿的精神风貌,一反传统学术出版社给人的严肃刻板印象,令人耳目一新。
学术钻研是孤独的,一本精深社科图书的出版等同于一场艰辛的学术苦旅。大道坦途常有人走,幽径密林却鲜有人勘;做着严肃专业出版的“小众书”,心中却仍保有那份编著“社科经典,传世文献”的坚持,社科文献出版社对学术的坚守清晰可参,在为社科图书出版制定标准的同时,其自身已然成为了社科出版的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