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干区社会组织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初探

2014-08-15 00:54
杭州 2014年10期
关键词:江干区服务项目服务中心

文 真 熠

江干区社会组织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初探

文 真 熠

“杭改十条”中明确提出,要“完善社会组织培育和管理体制机制,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政策扶持和分类指导,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作为全省首批开展社会组织建设综合改革试点的4家单位之一,江干区坚持大手笔政策扶持、全方位培育引导、多领域承接服务“三措并举”,推动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积极作为,不断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体制。

大手笔政策扶持,社会组织保障“有方”

出台《关于促进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及8个配套政策,强化资金、人才、阵地三大保障,助推社会组织健康发展。设立500万元的促进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资金,用于公益项目招投标等工作,其中明确150万元用于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公共服务。同时,积极争取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重点资助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开展的公益孵化、公益创投项目,目前已有700余万元公益福彩金用于资助民办养老机构。2013年,江干区成立杭州市首家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首批投入215万元,社会机构陆续注资,现已扶持公益夏令营、康复直通车进社区等各类公益项目34个。在加强对社会组织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业务培训的同时,大力支持社会组织引进专业人才、吸收大学生就业,将其引进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优先推荐到区“136”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工程;对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的专业人才创办公益社会组织者和到社会组织就业的全日制大学本科应届生,分别给予一定的社会保险经费补助。截至目前,已吸引了近50名具有各类专业技术职称的优秀人才、200余名应届本科毕业生投入到区社会组织发展事业中。被列入江干区重点发展范畴的社会组织,可选择以进驻区、街道(镇)两级孵化园或申请园外房租补贴的方式,解决“办公场地难”问题。2011年,江干区以凯旋街道为试点,专门落实500平方米场地,成立杭州市首家街道(镇)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凯益荟”,现已将其成功打造为走在全国前列的街道(镇)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目前,江干区正在全面推广“凯益荟”的经验做法,已累计为400余家社会组织提供办公场地10000余平方米。

全方位培育引导,社会组织发展“有序”

建立区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打造多功能的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江干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一手抓培育、一手抓引进,现已成功孵化、引进“少不了帮帮团”、“民意调查工作室”、“棒棒堂社区托管中心”等多家社会组织。目前,全区共有登记注册社会团体86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76家,已备案社会组织978家,11家社会组织获中国社会组织评估3A及以上等级,其中2家获评5A等级(全国最高级别)。以上门指导、会议洽谈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社会组织根据自身专业优势申报公益服务项目,有效帮助慧灵托管中心提出“心智障人士艺术培训督导项目”、谢需工作室提出“婚姻家庭教育指导‘三进’工程”、生生学堂提出“国学诵读”等服务项目123个。针对“小候鸟”暑期无人照顾、独居老人生活孤单、癌症患者急需精神慰藉等问题,经多方协调,帮助社会组织挖掘“小候鸟暑期夏令营”、“耄耋老人全家福”“新生康复”等服务项目86个。编制《江干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目录》,以公益创投形式,面向社会征集、评选优秀公共服务项目,择优选购为老、扶弱、助残等公益服务项目。2012起,每年投入2000余万元,向夕阳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购买养老服务。江干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2013年度杭州市综合考评工作中位居13个区、县(市)之首;每年投入20余万元,定向委托有关培训中心承接全区社区工作者培训服务项目,通过不断提升社区工作者素养,江干区荣获2013年度全国首批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建立全省首个区级社会组织网站——“杭州市江干区社会组织网”,健全社会组织网上评估系统,通过实时跟踪、随机抽查,实施社会组织分类指导与评估。同时,区审计、财政、监察、民政及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共同组成评估小组,邀请受益单位、居民代表及相关专家参与社会组织的公益服务项目绩效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项目资金分段拨付、社会组织年度评估的重要依据,最大限度提高社会组织公益服务的质量与效益,促进社会组织规范发展。

多领域承接服务,社会组织惠民“有效”

引导全区社会组织发挥各自独特优势,有效调节社会关系、优化公共决策、承接政府职能、化解社会矛盾、增进民生福祉。2013年,江干区婚姻家庭心理咨询室提供新婚心理体验180对,离婚咨询210对,其中咨询后放弃或暂缓离婚的达60%。目前,全区现有“和事佬”协会119家,每个协会均有一支“专家+草根”、“前辈+新徒”、“专职+兼职”的调解队伍,1299名“和事佬”2013年成功化解矛盾纠纷3214起(占全区化解总量的48.3%),成功率99.6%,涉案金额达4583.4万元。目前,江干区社工培训中心有效承担起社工上岗、任职、政治理论、业务知识、个性化服务、工作技能、实际操作、继续教育等社工培训,2013年共培训2783人次。夕阳红之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招投标,2013年共为全区3万余位7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无偿或低偿的陪聊、代购、医疗、送餐服务,极大减轻了社区工作压力。目前,区武术协会共有武术队142支,全面覆盖137个社区,常年参加武术活动的爱好者达6000余人,营造了积极向上、健康运动的良好氛围;区慈善总会组织实施“幸福共享”工程,围绕“扬帆行动”、“润雨行动”、“送碳行动”、“一家亲行动”4个项目13个子项目,号召公众参与慈善,吸引了全市15家企业、近千名爱心人士通过捐钱、捐物、捐行动等方式,为2000余户困难家庭送去了精神关怀和物质支持,有效促进了社会融合。

下一步,江干区将按照“杭改十条”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支持和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有效承接公共服务,推进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夯实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基础

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1+8”政策体系,加强区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建设,增设公益服务、党建服务等功能窗口。在保持社区社会组织数量稳定增长的基础上,重点加强街道(镇)一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指导,进一步提升社区社会组织运行绩效。

构建“三社联动”长效机制

着眼于建立以社区为平台、社会工作人才为支撑、社会组织为载体的“三社联动”长效机制,出台《关于“三社联动”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各方职责,挖掘并整合社区、社会工作人才、社会组织的资源优势,促进基层社会服务与治理水平的加快提升。

推进社会组织品牌化建设

以“十佳十优社会组织评比”为抓手,选取10~20家社会组织进行重点指导、扶持和监督管理,完善跟踪机制和目标考核机制,打造具有江干特色的精品公益项目和品牌社会组织。在此基础上,运用媒体、网络、巡回展示等方式,加强政策、项目、成果等方面的宣传,大力发挥品牌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向各领域延伸

围绕居民群众的实际需求,重点加强社会事业类、民生保障类等部门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设计,进一步完善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项目目录,拓展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服务和治理的空间和范畴。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以及枢纽型社团在制定标准、监督指导、培训交流等方面的作用,鼓励他们积极承接政府公共服务。

(作者单位:杭州市江干区委办公室)

猜你喜欢
江干区服务项目服务中心
可爱的马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使用存在问题及建议
政府购买服务绩效评价指标及权重标准的设定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股东大会知多少
纠纷调解知多少
春晖社区举办夏日游园会
江干区全市首创减负新举措
项目制与社会组织服务供给困境:对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化运作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