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性是《解放日报》改版的根本出发点

2014-08-15 00:45王纪刚
党史文苑 2014年2期
关键词:解放日报办报党报

王纪刚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 陕西延安 716000)

《解放日报》正式创刊的前一天,即1941年5月15日,毛泽东在“中央关于出版《解放日报》等问题的通知”中指出:“一切党的政策,将经过《解放日报》与新华社向全国宣达,《解放日报》的社论,将由中央同志及重要干部执笔。各地应注意接收延安的广播。重要文章除报纸刊物上转载外,应作为党内学校内机关部队内的讨论与教育材料,并推广收报机,使各地都能接收,以广宣传,是为至要。”但在初创阶段,由于缺乏实际经验,在报纸版面安排上没能突出全党工作大局,没有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习惯把重点放在国际新闻尤其是苏德战争等具体战役方面,存在对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活动报道太少,对反映党的各项政策包括有关群众利益的政策问题报道宣传不够等等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现象。

《解放日报》编辑部后来反思道:《解放日报》是没有能够完成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报的责任的,它尚未能成为党中央传播党的路线贯彻党的政策与宣传组织群众的锐利武器。[1]为此,也主动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1942年3月,在“信箱”栏目连续刊登读者对该报的批评意见,其中3月30日刊登署名“罗李王”的读者来信中,对报纸的批评毫不客气:“把贵报各版读过之后,总觉得它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即是立论空泛,和我们建设边区的实际工作似乎相距太远了些。”

中央中央和毛泽东及时发现了《解放日报》办报中存在的问题。毛泽东多次指出:我们在中国办报,在根据地办报,应该以宣传我党的政策,宣传八路军、新四军和边区、根据地为主,这样才能区别于国民党的报纸。胡乔木后来回忆:改版前确实有许多严重的错误,没有自觉地办成党报。毛主席说:不是党报,而是社报。……《解放日报》改版,根本的关键,是“宣传上要以我为主”[2]P95。1942年3月8日,毛泽东为报社题词“深入群众,不尚空谈”,显然,这是毛泽东有意借纪念国际妇女节之际,所特别提出的期望。具体到办报方面,目的还是希望报社人员能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深入群众,讲求实际,办好报纸。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以积极的步骤和措施指导着《解放日报》的改版,其根本出发点就是突出党报的人民性。

一、突出党报人民性的办报宗旨

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3]P1094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华民族、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政党,《解放日报》作为党报,必须把讲求党性作为首要的任务,把宣传党的政策、传达党的声音、落实党的各项决议作为义不容辞的工作。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和边区人民政府的宗旨,因此,《解放日报》是否真正体现人民的意志,反映人民的意愿,报道群众的生活,突出人民性的办报宗旨,也是检验其是否成为真正党报的试金石。

《解放日报》在总结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联系自身存在的问题,经过多次讨论,形成了初步的改版方案。1942年3月11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博古提出的改造《解放日报》草案。毛泽东发言说:党报是集体的宣传者与组织者,对党内党外影响极大,是最尖锐的武器。要达到改造党的目的,必须首先改造党报的工作。……报纸必须地方化,要反映地方情形。党报要反映群众,执行党的政策。[4]P368在3月14日给周恩来的致电中,毛泽东指出:关于改进《解放日报》已有讨论,使之增强党性与反映群众。[4]P369由此可见,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思路中,党性与人民性无疑是《解放日报》应该尊崇的办报宗旨。

1942年3月16日,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中宣部发出《为改造党报的通知》,指出,“报纸是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最有力的工具,每天与数十万的群众联系并影响他们,因此,把报纸办好,是党的一个中心工作”,“要使党报编辑部与党的领导机关的政治生活联成一气”,“文字应力求通俗简洁”。

3月31日,毛泽东及《解放日报》社长博古,在杨家岭中央办公厅会议室召开党内外负责同志及作家座谈会,座谈报纸改版问题。毛泽东指出,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现在共产党推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就是合乎人民公意的政策。在执行这个政策中,常常要遇到许多障碍,比如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等。为了纠正这些不良作风,我们提出了整顿三风。但要达此目的,非有集体行动、整齐的步调,不能成功。今天这个会,大家发表了许多意见,今后就可以在共同目标上一致前进。利用《解放日报》,应当是各机关经常的业务之一。经过报纸把一个部门的经验传播出去,就可推动其他部门工作的改造。我们今天来整顿三风,必须要好好利用报纸。[4]372可以看出,毛泽东对作为党中央机关报的《解放日报》是寄予了极大期望的。

毛泽东后来指出:“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是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5]P1318而全党办报无疑是群众路线在党报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1942年9月,中共中央发文规定《解放日报》既是党中央的机关报,同时又是西北局的机关报。不久,西北局作出了《关于解放日报工作问题的决定》,规定《解放日报》编辑部要派人经常参加西北局的会议,西北局也要派人出席报纸编辑部的会议。还规定各分区党委及县委的宣传部长都要担任《解放日报》的通讯员,负责组织其所管地区内的通讯员工作,组织所管地区内党政负责同志和党外人士给《解放日报》写文章,还要组织和帮助各地党员干部经常读党报,以实际行动响应党报的号召,并反映党报在群众中的影响和意见。

到1944年《解放日报》创刊1000期的时候,陕甘宁边区已建立起给党报写通讯的600多人的通讯员网,有许多领导干部还给党报写文章,从而使《解放日报》真正成为党和人民群众的喉舌、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成为党组织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开展工作的有力工具。

胡乔木总结《解放日报》的改版工作时说:改版工作的总的方针就是贯彻全党办报的原则。这是报纸克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倾向的有效方针与根本措施。而所谓全党办报,主要就是加强党的领导,贯彻群众路线。[2]P445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办好党报,既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需要,也是更好地落实服务人民大众、紧密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解放日报》1944年2月16日发表社论指出:我们的重要经验,一言蔽之,就是全党办报四个字。——这既是凸显党报特色,提高党报指导性与战斗性的关键所在,也是对党报以党性与人民性作为根本出发点的精辟概括。

二、内容要反映人民生活,服务群众

1940年1月9日,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发表演讲,指出: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而革命的文化工作者,就是这个文化战线上的各级指挥员。……而这种文化运动和实践运动,都是群众的。作为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唯一的机关报,《解放日报》在内容上就必须立足于反映群众,服务群众。

1942年2月11日,毛泽东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讨论到《解放日报》工作时指出:报纸要以自己国家的事为中心,这正是表现一种党性。现在《解放日报》还没有充分表现我们的党性,主要表现是报纸的最大篇幅都是转载国内外资产阶级通讯社的新闻,散布他们的影响,而对我党的政策与群众活动的传播则非常少,或者放在不重要的位置。《解放日报》应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中国抗战、我党活动和根据地建设上面,要反映群众的活动,充实下层消息。他提议根本改变《解放日报》现在的办报方针,使它成为贯彻我党政策与反映群众活动的党报。[4]P362会议同意毛泽东的意见,决定委托博古根据会议的意见,拟出改革方案,提交中央讨论。

同年3月,中宣部发出《为改造党报的通知》,指出要“宣传党的政策,贯彻党的政策,反映党的工作,反映群众生活”,从而使《解放日报》成为“名符其实的党报”。

后来,改版的《解放日报》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据胡乔木总结,变化主要表现为:第一,在版面安排上,彻底改变了“一国际,二国内,三边区,四本市”。四个版面的具体安排是:一版为以根据地消息为主的要闻版;二版为陕甘宁边区和国内消息版;三版为国际消息版;四版为综合副刊版。……第二,在宣传重点上,突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报道我军前线战况,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第三,社论不再是每天必有,生拼硬凑,而是有的放矢,注重质量,且一般以国内问题——特别是解放区的重要事情为主。第四,在新闻的真实性,各版栏目的编排技巧,文风的讲求实际,语言的新鲜活泼等方面,也有很大的提高。[2]447

《解放日报》在反映人民生活、服务人民群众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最典型的是首次把反映普通劳动群众的稿件放在了头版头条,这在中国新闻史上也是破天荒的。如对吴满有等劳动模范、对反映减少征粮的消息等均多次安排在一版头条。按照中央要求,《解放日报》利用改版的有利时机,提倡和鼓励报社记者和通讯员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很快,一大批反映边区新闻和劳动模范的报道不断登上一、二版头条,特别是对边区一些先进典型如吴满有、赵占魁等的报道,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也引起了强烈反响。此外,《解放日报》还开设了“党的生活”“边区生产运动”“农学知识”“科学园地”“学习”“军事”“大后方舆论一束”“新闻通讯”“读者服务”和“问答”等栏目,有针对性地反映边区和根据地的生活,更直接地与广大人民群众和读者互动、交流。1943年1月,博古提出《解放日报》全年工作概要,首先就是“加强反映边区的生活和斗争,提高报纸对边区工作的指导作用”。

1944年10月4日,毛泽东在博古的陪同下,到清凉山看望《解放日报》社和新华社的工作人员,动情地说,党中央对各地工作的领导和指示,除一些日常性的指示活动外,大政方针很多是通过《解放日报》和新华社传达下去的。党中央了解国内外情况有许多来源,你们是一个重要渠道。他勉励大家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解放日报》和新华社办好。[4]P549

在后来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毛泽东指出:

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同志们是办报的,你们的工作,就是教育群众,让群众知道自己的利益,自己的任务,和党的方针政策。……报纸工作人员为了教育群众,首先要向群众学习,……也要经常向下边反映上来的材料学习,慢慢地使自己的实际知识丰富起来,使自己成为有经验的人。这样,你们的工作才能够做好,你们才能担负起教育群众的任务。[5]1318

这是毛泽东在指导《解放日报》办报实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对党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并向群众学习这一群众路线观点的全面、平实而又精辟的总结与概括。

《解放日报》的正式改版是在1942年4月1日,在当天的改版社论《致读者》中鲜明地提出了党报必须具备的四个品质,即党性、群众性、战斗性、组织性,并着重指出:密切地与群众联系,反映群众底情绪、生活需求和要求,记载他们的可歌可泣的英勇奋斗的态度,反映他们深受的苦难和惨痛,宣达他们的意见和呼声。报纸的任务:不仅要充实群众的知识,扩大他们的眼界,启发他们的觉悟,教导他们,组织他们,而且要成为他们的反映者、喉舌,与他们共患难的朋友。……改革的目的,就是促使《解放日报》能够成为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报。要达到这个目的主要的环节,就是要使我们整个篇幅贯彻党的路线,反映群众情况,加强思想斗争,帮助全党工作的改进。这样来贯彻我们报纸的党性、群众性、战斗性和组织性!

陆定一曾任《解放日报》第二任总编辑,他在后来谈到《解放日报》同地方党和群众的关系问题时回忆道:改版以前,报纸同地方党和群众是没有什么组织关系的。《解放日报》编委无人参加西北局的会议,在县、区、乡没有通讯员。地方党当前的中心工作是什么,人们生活怎么样,很难知道。……改版以后,余光生当副总编辑,他专同西北局联系,参加西北局的会议,在那里组织社论、文章;从报馆里派记者出去采访些重要问题;报社在县区乡设通讯员。[6]后来在《解放日报》例行编务会上,陆定一回顾了改版后以来的成果,自豪地说:《解放日报》关于“群众活动的报道属全国报纸第一! ”[7]P90

三、运用群众语言,倡导朴实生动的文风

改版前,报纸所使用的新闻语句陈腐老套,讲求固定格式,八股腔很浓,议论空泛,形式主义严重。还有的记者为了追求新闻的生动,添枝加叶,忽视了新闻的真实性,让读者觉得离自己的生活很远。有的消息由于选用了其他通讯社的内容,来源不一,文风各异。报社在整体编辑思路上并没有把最广大的边区干部群众放在应该关注的位置,也没有形成报社自己的风格特点。

针对这种现象,中宣部1941年7月在《关于各抗日根据地报纸、杂志的指示》中指出:报纸宣传要“反映现实”,应该“极力纠正那种主观的,表面的,教条的,公式主义的,无的放矢的和空谈的缺点”。

1942年2月1日,边区政府秘书长周文致信毛泽东,建议《解放日报》应该改进文风。毛泽东在给周文的回信中说:你的“意见很对,我们正着手改革,并准备专为此事开一次干部会”。“望你向解放报写些关于此问题的文章,打击党八股与新文言。”同时还告诉周文:你的信“已转中宣部、解放报各同志阅”[4]P360。由此可见,毛泽东对来自各方面有利于《解放日报》健康发展的意见是非常重视的。

毛泽东不仅高度关注《解放日报》的工作,在具体编务上也经常给予细致的指导。1941年9月14日《解放日报》刊登调查报告《鲁忠才长征记》,毛泽东亲自写了按语:这是一个用简洁文字反映实际情况的报告,高克林同志写的,值得大家学习。现在必须把那些“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作风扫掉,把那些“夸夸其谈”扫掉,把那些主观主义、形式主义扫掉。高克林同志的这篇报告是在一个晚上开了一个三个人的调查会之后写出的,他的调查会开得很好,他的报告也写得很好。我们需要的是这类东西,而不是那些千篇一律的“夸夸其谈”,而不是那些党八股。

1942年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有关决议中指出:《解放日报》“文字必须坚决废除党八股”。3月16日,中宣部发出的《为改造党报的通知》指出,“报纸是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最有力的工具,每天与数十万的群众联系并影响他们”,为此,“文字应力求通俗简洁”。

《解放日报》社认真贯彻中央的要求,组织大家学习毛泽东的重要讲话和中央宣传部的有关文件,力求短期内在报纸的文风上有所突破。4月1日,在改版当天的报纸第二版“党的生活”专栏以《怎样办党报》为题刊登了中宣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同时刊登了《列宁论党报》 《联共党史与真理报》 《联共八次大会关于报纸的决议》等三篇文章,借以弘扬马克思主义的办报理念和作风。编辑部在日常编辑与记者采访中,注意改进文风,加强写作技巧的训练,提倡记者和通讯员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用群众容易接受的语言来采写新闻和通讯。提倡短新闻、短文章,内容上要联系实际,联系群众,杜绝空洞无物和泛泛议论,追求大众化、通俗化。4月30日, 《解放日报》头版头条发表记者莫艾采写的长篇通讯《模范农村劳动英雄吴满友连年开荒收粮特多》,同时配发社论《边区农民向吴满友看齐》,报道语言就大为改观。此后,报纸又对刘玉厚、申长林、马杏儿等一批劳动英雄进行了报道,用朴实的文风,平实的笔触,简洁的语言,树立起劳动英雄的群像,受到广泛好评,在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掀起了学习劳动英雄、向劳动英雄看齐的热潮。

1943年春节,延安掀起新秧歌运动,各机关、学校和市民组成的几十支秧歌队涌向街头表演,形成盛大的“艺术节”。中央党校秧歌队副队长、著名作家艾青结合自己闹秧歌的体会,写成《秧歌剧的形式》一文,呈毛泽东阅示。在一次晚会上,毛泽东见到艾青说: “你写的文章我看了,写得很好,你应该写三十篇。”后来,毛泽东又把这篇文章推荐给《解放日报》发表,理由是“此文写得很切实、生动,反映了与具体解决了”“秧歌剧的情况和问题”, “可起教本的作用”。[8]P210该文6月28日在《解放日报》全文刊出。

1944年6月30日,《解放日报》第四版刊登了丁玲的《田宝霖》和欧阳山的《活在新社会里》,从不同角度对当时倡导的合作社情况进行了反映。毛泽东看后,连夜给他们写信:我替中国人民庆祝,替你们两位的新写作作风庆祝!欣喜和倡导之情溢于言表。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对文艺工作者倡议道:“到了革命根据地,就是到了中国历史几千年来空前未有的人民大众当权的时代。我们周围的人物,我们宣传的对象,完全不同了。过去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因此,我们必须和新的群众相结合,不能有任何迟疑。”怎么结合呢,毛泽东指出: “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否则你的劳动就没有对象……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一定要把立足点移过来,一定要在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的过程中,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的过程中,逐渐地移过来,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真正为工农兵的文艺,真正无产阶级的文艺。”[3]P847《讲话》重点阐述的是我们党的文化政策,同样也适用于《解放日报》的办刊方针,更不要说《解放日报》文艺副刊在当时对艺术家们还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创作阵地。而通俗易懂、言之有物、生动活泼的文风,恰是《讲话》所着力倡导的方向。

1944年8月12日《解放日报》发表了经毛泽东修改的社论,其中指出: “一切问题的关键在政治,一切政治的关键在民众,不解决要不要民众的问题,什么都无从谈起。要民众,虽危险也有出路;不要民众,一切必然是漆黑一团。”由此可以典型地看出,在中国共产党人和毛泽东看来,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始终突出党报的人民性,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永远看作是一切事物的出发点,党的事业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各方面工作才能取得成功。从前面的论述看来, 《解放日报》的改版显然也不例外。

[1]致读者[N].解放日报,1942-04-01.

[2]胡乔木回忆毛泽东[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年谱(中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5]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陆定一同志谈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在解放日报史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J].新闻研究资料,1981(3).

[7]王凤超,岳颂东.新闻研究资料(第27辑)[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8]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解放日报办报党报
“政治家办报”概念的百年演化与话语创新
解放日报“特稿”:新传播环境下的热点选题深度报道
不变与变——政治家办报理论的发展与实践路径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移动互联网时代纸媒组织架构“柔性再造”——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栏目制为例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议程设置框架下肿瘤防治议题浅析——以《解放日报》、《文汇报》2013-2014年相关报道为例
对树立“开放”办报理念的几点思考
院报的制胜要素和办报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