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霞
(吉首大学 湖南 吉首 416000)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高度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他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必须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令人信服地回答和解决历史遗留和现实提出的重大问题,增强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武装人的优势。
马克思主义诞生160多年来,之所以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从根本上来说在于它具有这种理论品质,能够根据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可以说,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进行斗争的历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得以不断创新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来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机械不变的,而始终以科学态度对待他们创立的理论。早在1872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特别强调:“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1]P248-249恩格斯反复指出:他们的理论不是教条。列宁也特别指出:“我们决不能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2]P274不仅如此,经典作家们还以实际行动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如:19世纪70年代以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和策略的思想,主要是暴力革命的思想。恩格斯晚年则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思想。这集中体现在恩格斯在1895年写的《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中。文章主要说明无产阶级的斗争形式要同客观形势相适应,由于历史条件发生了变化,无产阶级必须调整自己的斗争策略。在当时的情况下,无产阶级的斗争策略主要是利用合法斗争的形式,为了把革命推向前进,必须善于利用议会和普选权来教育群众,聚集力量。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为了巩固苏维埃政权,列宁实行了以取消商品和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苏维埃政权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以后,列宁转而实行以大力发展商品和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从而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重大转变。经典作家们对待自己理论的科学态度与实际行为给予我们深刻启示:理论只有与时代和实践相结合才会有生命力,只有积极地推动理论创新,才能使理论更好地指导和服务于实践。
中国共产党人对理论创新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高度一致的认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赋予马克思主义以“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其实就是强调要以创新的精神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一文中明确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3]P143这进一步彰显了理论创新的重要意义。200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突出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4]P112003年,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深刻指出,我们要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实践每前进一步,理论创新就要跟进一步。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情况,我们党只有积极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才能更好地领导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原理来看,“每一个社会的特定的意识形式,无论就其内容或形式来说都有两个来源:内容上,主要是反映现实的社会存在、社会经济形态,同时也保留着历史上形成的对过去社会存在的某些意识和材料,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今为主,‘古为今用’;形式上,主要是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同时又根据新的内容和条件对它们加以改造、补充和发展,并增添某些新的具体形式,‘推陈出新’。没有这两个来源,任何社会意识形式的发展都无从谈起”[5]P296。这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提出了根本要求,那就是:“一是要坚持,二是要发展,做到坚持和发展的辩证统一。坚持是发展的前提,对马克思主义没有坚定的信仰,就根本谈不上发展。反之,不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也没有力量巩固和扩展马克思主义的阵地。我们所要求的,是坚持中的发展和发展中的坚持。”[6]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中驾驭全局,掌握主动权;才能更好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避免犯‘左’的或右的错误;才能不断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作出新的理论概括,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就是,我们所讲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不是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某些个别性结论。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时代,毋庸置疑,它所阐明的很多理论观点经过了实践的检验是正确的,但我们必须明确,它不可能为解决现时代所有问题提供具体的答案。对此,邓小平有过自己深刻的认识:“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7]P291马克思主义所包含的有些理论观点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某个具体问题而阐述的个别结论,这是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即便在《共产党宣言》这样集中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经典著作中,也有一些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个别性结论,对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不同版本的序言中公开承认这些个别性结论已过时,强调要对其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如,在《共产党宣言》第四部分《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除了从总体上阐明共产党人政治策略的基本原则外,还分别讲到了共产党人在不同国家,如法国、瑞士、波兰、德国对待当时存在的各种派别的态度,这是属于个别性的论断。1872年,他们在为《宣言》所撰写的德文版序言中明确指出:“很明显,关于共产党人对待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的论述(第四章)虽然在原则上今天还是正确的,但是就其实际运用来说今天毕竟已经过时,因为政治形势已经完全改变,当时所列举的那些党派大部分已被历史的发展彻底扫除了。”[1]P249所以我们所要坚持的,不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言论,而是经历过实践检验了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就要求我们要自觉做到江泽民所谈到的两个“坚定不移”、两个“不能含糊”,即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一定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
只有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努力推进理论创新,才能与时俱进,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于这个问题,我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率先在中国大地上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时候就有过自己的深刻认识: “他一方面明确指出:马克思的学说 ‘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是‘拯救世界的导星’,从而肯定了它所具有的普遍意义;另一方面他又说过:‘马氏的学说,实在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我们不可‘就那样整个拿来,应用于我们生存的时代’。‘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产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样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而当人们拿主义为工具‘用以为实际的运动’时,它‘会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生一种适应环境的变化’,即在运用中得到发展。”[8]P286我们党的几代领导集体一直注重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以处理好坚持和发展的关系。如:毛泽东早就强调,“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9]P109,“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停止了,老是那么一套,它就没有生命了。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是不能违背的,违背了就要犯错误”[10]P281。 邓小平也指出:“我们坚持的和要当作行动指南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或者说是由这些基本原理构成的科学体系。至于个别的论断,那么,无论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同志,都不免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但是这些都不属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所构成的科学体系。”而且同时他又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发展。我们不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自己的方针,所以才能取得胜利。过去我们以农村包围城市,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这一点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书本里是没有的。现在我们还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里有继承的部分,有发展的部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准确地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样才是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 ”[7]P191江泽民也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11]P165
一种是固守马克思主义的文本,而不进行发展;一种是脱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空谈创新。在现实生活中,就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两种错误倾向,中国社会科学院陈奎元曾经很严肃地指出,在意识形态领域要反对这两种错误倾向(这两种错误倾向也是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时必须加以明确反对的——笔者著):“一种是空谈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懂得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应当根据新的实践进行理论创新,按照马克思主义本来的要求,以新的经验和新的结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另一种教条主义,是迷信西方发达国家反映资产阶级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理论,把西方某些资产阶级学派的理论甚至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主张奉作教条。”[6]概括来说,就是反对两种教条主义,前者是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有人称之为“马教条”,后者是把西方思想理论当作教条,有人称之为“洋教条”。这两种教条主义都不可能把马克思主义真正推向前进,也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理论创新。
就前者来说,是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特性,用形而上学的观点来看待马克思主义,不顾历史条件和客观情况的变化,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讲的话都当作不可更改的教条,其结果只能是损害乃至窒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对此,江泽民有过深刻论述:“如果对马克思主义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那就是‘臭的马克思主义’‘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采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态度,就是 ‘香的马克思主义’‘活的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12]P337我们在革命时期所犯的“左”的错误,与这种教条主义不无关系,历史的经验教训不容忽视。
就后者来说,主要是盲目地迷信西方思想理论,在社会中也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正如邓小平曾经指出的:“现在有些同志对于西方各种哲学的、经济学的、社会政治的和文学艺术的思潮,不分析、不鉴别、不批判,而是一窝蜂地盲目推崇。对于西方学术介绍如此混乱,以至连一些在西方国家也认为低级庸俗或有害的书籍、电影、音乐、舞蹈以及录像、录音,这几年也输入不少。这种用西方资产阶级没落文化来腐蚀青年的状况,再也不能容忍了。”[7]P44目前我国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很多就是打着创新马克思主义的旗号,以兜售西方资产阶级的学说,对此我们要始终牢记列宁的告诫:“沿着马克思的理论的道路前进,我们将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但决不会穷尽它),而沿着任何其他的道路前进,除了混乱和谬误以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13]P103-104历史上伯恩斯坦曾经以“创新”为名,歪曲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马克思主义予以全面的修正。这虽然与“洋教条”有别,但其本质是一样的,就是脱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空谈创新,这样不是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是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对立面。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邓小平文选(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5]肖前等主编.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修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陈奎元.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J].人民日报,2004-4-20.
[7]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沙健孙著.二十世纪中国的历史道路——兼评若干社会思潮[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9]毛泽东文集(第 8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0]毛泽东文集(第 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1]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12]江泽民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3]列宁选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