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理论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实际应用与问题

2014-08-15 00:53
环球人文地理 2014年18期
关键词:奈达成语词汇

赵 杨

(长春建筑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1、简介

1.1 关于功能对等

功能对等理论是美国著名翻译学家尤金·奈达提出的翻译理论,并由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被介绍到了中国。由于其理论在于提出了动态对等翻译手法的翻译标准,以及把现代语言学的理论与研究成果进行了很好地结合,使得动态对等理论成为了西方翻译理论当中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奈达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1.词汇对等,2.句法对等,3.篇章对等,4.文体对等。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事实上,在汉语中很难找到一个完全与英文对等的句型来表达同样的内涵。于是,译者将源语的深层结构转换成目的语的表层结构。即用目的语中相应的词汇直接说明、解释原文的内涵,以使译文读者更易接受译作。在中国的翻译学研究领域,由于尤金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巧妙地打破了中国式传统翻译理论的静态翻译的沉寂的局面,使得国内许多翻译研究者都对该理论进行执着且深入的了解,这也从某方面促进巩固了尤金·奈达在中国翻译界的地位。

在尤金奈达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当中,他的理论核心内容被称作“功能对等”。所谓的“功能对等”,指的是在翻译的过程中,要避免字面意义上的、死板僵硬的对照,而是要在两个语言之间实现一种功能上的,或者是说意思上的对等。这种对等是指在翻译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是单词,词汇或者语法上的对应,更是指在整体语言风格上的一种对应。尤金奈达的这一理论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很好地为语言学习者和翻译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对待语言和翻译的角度,不仅纠正学习者对于翻译的理解,更提高了对于学习者的要求,不仅仅是从语言词汇层面去翻译和理解文章,更需要从一个相对更有深度的文化层面去体会作者意图。

1.2 关于大学英语写作

英语作为现代大学生的必修课,在学生的学分成绩中占有很大的一部分比重。不光是英语学科,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职称英语考试,都是影响英语学习者生活或者学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英语的学习和考试中,翻译作为一个重点模块,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一部分。然而现阶段,很多大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无法达到一个较为合格质量的翻译水准,由于过度借助网络词典及里面的整句翻译,很多学生已经逐渐丧失了翻译的基本素质和水平,导致考试的时候翻译出的文章或句子达不到应有的质量,从而失分,得不到一个理想的成绩。

2、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对等问题

对于大学英语写作课,在面对大部分非英语专业、不需有过多的专业术语来授课的学生群体来说,动态对等理论的导入并不是画蛇添足的,这是一个能够使学生锦上添花,亦或者对其翻译学习产生帮助的语言理论工具。面对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对等问题,有如下几种。

2.1 词汇对等

词汇对等是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当中的一部分,对于词汇的对等,我们可以分为词语方面和成语方面。如我们在英语学习中能够感受到,汉语和英语的语言之中,词语的对等的程度是相对比较高的。比如“耳机”对应的就是“earphone”,“door”对应的就是“门”等等。在某些简单的句子,或者仅仅是翻译词语的句子上,学生们还基本都是能够做到完全意义上的对等,即无论是词义还是文化意义上都能达到一个对应的水平和准确度。

面对成语方面,汉英两种语言之间就存在了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可以是由于语言的用词上的,也可以是地理位置的差异上的,同时还可能是由于历史文化上的差异。由于大多数大学生并不是英语专业,他们对于外国的文化了解的相对较少,对于英汉语的语感方面自然就不及专业方面的学生在面对此类问题的时候更加轻松。

比如在大学写作当中,有的学生想使用成语的时候,用到“雨后春笋”,就想当然的以为是“bamboo shoots after the spring rain”,殊不知在外国,笋并不是一种很常见的植物,人们会更加倾向于说“spring up like mushrooms”。再如成语“一箭双雕”,在写作当中学生们会常常说到“It’s easy and fast like shooting two eagles with only one arrow”。这样从字面理解来说的确能够理解成语“一箭双雕”,而且十分逼真。然而真正追究到成语当中,还应该是“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这就体现了当学生们在英语写作中进行汉语成语和英语语言之间的翻译转换的时候,需要蕴含一种语言上的对等概念和能力,否则翻译出来的文章和句子也只会使Chinglish,只有中国人能看懂。

2.2 篇章对等

篇章对等同词汇对等有所不同,当句法之间出现翻译的问题时,是由于句子结构和语言的语法之间的差异而导致的。这里的差异是由于语法里的语序,时态,数词和词性等方面造成的。当某个句子出现了翻译上的通顺问题或者略显突兀,是由于该文章在翻译的过程中过度往源语言的语言结构上靠拢导致的,因此学生在进行从脑到纸上的翻译过程中,应当尽量摆脱源语言对于翻译的影响,翻译出具有原文的感染力和译文语言的美感。

如,当学生在面对完成时态的时候,对于完成时几乎每个人都能熟练的说出来“指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对于现在的一个影响,这个影响可能会持续下去,也可能是到现在这个时间点就到此结束了”。但是面对翻译的时候,我们却不能按照这种“死”的方法来翻译活的文字。在翻译“The students who had been watching the speech started to applaud.”这句话的时候,有很多学生会翻译成“这些从过去在观看演讲的学生开始鼓掌”。这样的翻译我们可以理解,但是相对于更好的翻译“一直在旁边观看的学生开始鼓起掌来”来说,会显得略逊一筹。再如,有些学生在介绍自己的家乡的时候,试图翻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时候,有的学生会翻译出“The heaven is above and Hangzhou and Suzhou are below”这样的特别中国式的句子。正确的译法应该是“As there is paradise in heaven,so there are Hangzhou and Suzhou on earth.”这样的例子在大学英语写作当中比比皆是。

3、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功能对等理论的技能培养

在面对英语翻译课和写作课的时候,学生应具备基本的关于翻译理论的知识掌握。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有如下方法可以唤起学生对于翻译和写作的兴趣和信心,并且能巩固学生对于动态对等理论的理解。

首先,只需简单介绍关于尤金奈达等人的翻译理论,举出翻译当中比较常见的例子,尽可能的唤起学生对于翻译和写作当中出现的问题的共鸣。

其次,由于大学生的叛逆心理和攀比心理相对较强烈,并且有些已具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因此教师在选择翻译材料的时候可以适当找寻一些属于大学生团体当中的词汇或者文章,令学生进行翻译练习。在翻译的过程中,既唤起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好奇心和求胜欲,同时也会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学习的实用性与与时俱进性。

最后,教师应当多找学生互动,上课的时候如果只是针对小部分群体授课,这样整体的课堂气氛和学习效果都达不到一定的好处。只有适当的分层练习,循序渐进,才可能使得学生对于翻译和写作这块英文考试的重点区域进行适当的练习,并且达到一定的学习效果。

总结:大学英语写作和大学英语翻译是英语考试之中的重点内容,也是相对需要时间和练习进行辅助学习才可能进步的重点模块。对于这方面的学习,倘若能在扎实的语法基础上结合上尤金·奈达的翻译理论,想必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事半功倍,这样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也会教学相长,有着长足的发展。

[1]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2.

[2]马会娟.奈达翻译理论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奈达成语词汇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功能对等视角下的《生活大爆炸》汉语字幕翻译研究
拼成语
奈达翻译理论关照下的翻译策略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