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惠文 李滨序
(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
随着国际经济大环境愈加发展,每个国家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就愈加频繁,在交际的过程中,各国文化的文化更是会相互交流、碰撞。如何在交际过程中正视本国文化,避免跨文化交际中本能的凸显本国文化的优越性、本能的排斥别国文化,这已经成为了国际关系研究者们关注已久的课题。要建立正确的国际文化认知,正视别国文化和本国文化的差别所在,不要把关注点放在比较谁的文化更先进上,要接受文化的多样性,从中有所收获,为本国文化所用。
在国际关系学中,跨文化交际学是其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者们研究多年的课题[1]。如何体现文化移情的价值,不是要强硬地将自己民族的文化交付别国,使人被迫接受,这不会起到好的效果。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占领的东北地区之后,建立了自己的殖民统治,强行让东北地区的课堂教授日文,得到的却是中国的孩子逃离课堂,抵触对日文的学习。由此可见,文化移情要讲求方式方法,它不等同于文化侵略,要在被主动接受的同时,才能产生文化移情的价值。
我国自古信奉儒家思想,孔孟文化是我国极具魅力的文化之一。目前,应各国的邀请,我国在数十个国家的大学里设立了孔子学院,用以传播我国的孔孟文化。这可以说是在跨文化交际中,我国文化移情的成功。在彰显我国文化魅力的同时,使其得以进行传播,更体现了我国文化移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价值。不仅在国外,国内也在各大名校设立孔子学院,推广孔孟文化。不仅如此,各地也注重对儿童国学知识的教授,开设国学讲堂,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清楚、准确、深刻地了解到我国国学文化。
文化移情,强调的是个“情”字,这就涉及到了心理学的课题。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如此多的不同当然就成就了不同的文化内容,也是成就了国际文化的多样性。我们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只有先认识并接受了文化的多样性、差异性,而非先进性,才能正视各国文化[2]。各国文化处于共同、平等的平台之上,才能在交际过程中,得到更好的文化移情。
文化移情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处于核心的位置。在各国交际、交流的过程中,各国不同的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如何防止对别国文化的误解,正确的认识别国文化,这就体现到文化移情的价值了。在我国,要求各大院校开设大学英语教育,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随着对英式文化的了解,对英、美区别的了解,逐渐对西方文化产生喜爱,这就是西方文化在与我国进行交际是产生的文化移情。除了国家对西方文化的支持外,许多年轻人也非常的喜欢西方文化,年轻人追求美剧,喜欢简洁、直接却引人深思的美国俚语,这也是西方文化的文化移情。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了解西方的风土人情,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促进了东西方国家的交际深度和广度。
现在,我国许多的年轻人喜欢日本的动漫作品,在他们狂热的喜好背后,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内容。过去的历史,造成了中日国际关系的特殊性,老一辈的中国人比较排斥日本的文化,制止自己的孩子接触日本文化。这样的做法并不适合日渐融洽的国际关系,我国想要进一步发展综合国力,需要借助别国很多优秀的文化。日本动漫产业能在中国占据如今的市场,确实是经过了很大的努力,但没有我国国家政策的帮助和扶持,也是达不到如今的效果的。我国之所以对其进行扶持,正是因为跨文化交际的原因。通过日本动漫的文化移情,让我国的年轻人了解到动漫产业,更能促进我国动漫界的发展,同时让我国的年轻人认知到国际文化的多元性[3]。所以说,文化移情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内容。
跨文化交际是上世纪末才作为重要课题被人们广为探究的,由此可见文化移情也不是各国与生俱来的本领,需要多加练习,注重训练。但在训练、培养的过程中,切记不可急功近利,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要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通过实践逐渐积累形成的。而且,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移情,没有一个特定的标准,没有一个量值的限定,这就要求文化传播者、跨文化交际者要孜孜不倦地刻苦追求,努力做好文化移情[4]。
当然,要有高超的文化移情力,首先就必须具备高于旁人的文化敏感性。人们在接受别国文化的同时,容易按照自己对其文化的理解进行参悟,这夹杂了过多的本国文化因素,不能真正掌握别国文化的真正内涵,容易对别国文化产生曲解、误解,不能做到最好的文化传播。所以,要具备较高文化敏感度的人,才能真正的做好跨文化交际,进而做好文化移情,为本国文化在别国的发展,也为本国人们能更好的了解别国文化。
结论:文化移情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部分之一,更是进行跨文化国际交际的根本目的所在。在文化移情之后人们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体会别国文化的精髓所在,同时也能更好的、更直接地接触别国文化,不带有曲解,不带有误解。只有这样的文化传播,才能共建健康的国际文化环境,促进各国的国际关系健康、长足的发展。由此可见,文化移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价值所在。做好文化移情,构建跨文化交际环境,促进各国文化传播,最终达成各国共发展。
[1]陈文.分析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与培养[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7(23):117-118+128.
[2]陈希洁.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合作原则的遵守与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1(32):116-120.
[3]承晓燕.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2(54):125-126.
[4]陈高永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的适度原则[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23(8):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