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惠芳
(南京艺术学院体育教学部 江苏南京 210013)
所谓自我效能感指大学生个体对自我运动学习能力与为完成某一项目技术行为所给予的判断。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大学生运动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作用,不断地强化大学生自我体育实践的行为,并从行为结果目标中能够产生一定的的运动功效与自我期望,从而可能会主动性的参与体育运动学习。由于自我效能感理论可以把大学生的个体需要、运动认知、体育情感有机地结合,启发个体的体育学习动机,因此,具有极大的科学指导运动实践价值。
每个自我状态都是必需的,而运动自我状态则是在运动情况下的自我状态[1]。每个学生的运动自我状态与同学相比具有相当大的差异性,其基本规律反映大学生对体育运动学习自我状态的认知、情感和运动行为方式的变化与平衡。就一个健康、平衡的人格来说,大学生在运动时往往表现在遵守运动规则的前提下,去自我创新、自我发现,更好的去完成运动任务。在运动中,让大学生去找自己最好的状态,慢慢的去适应那种状态,从而形成良好的动作定型。并在大脑中不断的放映着自己之前练习的动作,不断的练习,不断的相互讨论与研究,找到自己最好的自我身体位置的时空状态,从而理解与掌握动作要领。
合作意识与技巧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的素质。培养运动合作意识在体育教学中已经被广泛重视,但由于展开的层面比较浅,缺乏更为深入的运动合作研究,为此,教师应思考并实践“合作运动学习”这一新的课题,使之有效的指导体育教学实践。针对大学生自主运动性较差,体育实践的计划性与目的性不强,运动学习的组织性与创新性不明确,更加需要班级内每位同学之间的运动学习合作。运动合作学习以小组互助体育实践为基础,每位学生在与同伴的长期运动活动交往中、能够独立的学会用运动行为表达自我的体育意识与情感,学会无选择的倾听他人的运动学习见解,从而形成合作团结、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优良运动学风。因而在这样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能实现教学的更大效益[3]。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运用自我效能感,对于相互之间的合作还是能够很好的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的,在充分的自由思考、探索基础上的合作,经过教师的一系列运动学习诱导,激发学生体育学习自我效能,体育实践探索的欲望和体育学习思维的火花,从而激发学生能动的参与运动实践,尽快达到自我体育学习目标。
所谓运动技能是指运动技术内化为人从事运动的一种能力。运动技术一般指“合理有效地完成运动方法”,它是一种客观存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与体育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十分紧密,可以这样认为,大学生运动技能水平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强;反之,运动技能水平越低,自我效能感就越差。教师必须根据这种规律,设计更好的教学方式,促进大学生通过运动实践,不断增强自我效能感[4]。第一,根据大学生个体的特点专业、性格、身体素质、体育基础、每次课的重点来制定课堂教学运动技能目标。教师在每节体育与健康课前要对大学生进行了解,充分考虑其对教学内容的要求。第二,教师能够依据单元体育教学计划,制定运动技能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第三,教师在体育课堂实践教学中,把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学会运用动作技术作为教学的基础,充分利用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强化、干扰、促进的效能。
大学生自我效能的因素主要受自我直接经验与心理状态所决定。直接经验可以提高大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和练习操作中的亲身经历,对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影响最大,同时,良好的身心状态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能力的判断。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大学生对能充分展示自己才能体育项目的,总是愿意选择自己力所能及并避免超过其能力的体育行为目标。如果大学生对自我运动心态产生怀疑,害怕因为运动动作的失败而招致老师、同学的批评,从而容易产生心灰意冷、自暴自弃的运动学习态度。教师应该利用学生自我因素的影响力,尽可能的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课堂之中,激发学生内在的运动实践兴趣,振奋学生的运动学习自信心,能够坚持努力克服困难,以及运动合作训练中的各种障碍。
班级授课制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5]。班级教学有利于学生运用较快的速度来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班级是由性别差异、体型差异、体育差异、技能差异、专业差异的学生所组成。班级学生人数的多少对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班级因素对大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效能感,具有正面的或者反面的影响。班级凝聚力强、运动氛围浓厚、整体运动技能水平高,那么学生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就强,反之就弱。这是由于班级集体主义作用的结果。班级因素对学生个体自我效能的影响,集中表现在班长的作用。在班集体中,学生有共同的运动追求、共同的竞赛荣誉、共同的体育精神、共同的身心发展。因此,建立平等的学生关系、明确集体的运动学习目标、形成健康的集体舆论,对班级自我效能感同样具有积极的促进因素。
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家庭体育活动包括体育旅游、远足、登山、泛舟、垂钓、探险、漂流等[6]。家庭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伸,对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社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7]。社会的进步发展为家庭体育与学校体育的结合创造了有利的时空条件。家庭经济收入的升温确保了家庭体育的物质条件基础。家庭体育中有关时尚的运动生活方式进一步拓展了大学生的体育生活空间,确保大学生更好更多地掌握体育知识,尤其是家庭体育对大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的提高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成为又学生完成学校体育学科学习任务的动力,促进学生在心理认知上对参与体育活动具有正确的理解力,能够把家庭的支持转化为个体的实际行动。然而,家庭体育对学校体育同样存在消极的因素。
在体育教学情境的影响下,大学生个体的自我效能直接对参与体育锻炼和练习体育技术的积极性产生影响。教师可利用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和练习体育技术的动机[9]。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言、身体姿态、多媒体、实物等教学手段,创设各种符合大学生的体育教学情境,以“体”激“情”,以“情”促“能”,以“能”促“技”。在不断变化的教学情境中,控制与调节大学生的体育运动学习情绪,使其在运动中学习,在快乐中运动,更好的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教师语言情境设立包括形象语、体势语、图示语等。教师具有诱导性的语言,恰当巧妙的比喻,精炼的语言会给学生创造一种美好的情境,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如在武术课堂中,利用顺口溜教学[8]。体育教学情境的设立应该符合不同年级大学生实际运动能力,体现学校体育设施条件与体育资源的可利用程度,反映体育教师所具备的体育教学设计的综合能力。
体育教学中的激励就是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动机激发原理,通过多种外部条件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类别的差异性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每一个学生学习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教师要把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心放在体育课堂教学的第一位,要让大学生都能享受运动所带来的快乐。教师合理运用激励手段并用正确的激励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激励行为是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积极信息响应。激励的方式主要有语言式和非语言式激励。语言激励是教师利用语言对学生在运动实践中学生的运动技术进步作出肯首,促使学生确定努力方向和学习榜样,可以用体育名言、清脆的口令、描述性的语言鼓励学生,非语言式激励的方式中可以采用奖励考分。奖励的目的使学生端正体育学习的态度、明确体育学习的目的,调动大学生练习积极性,使其情绪饱满、精神振奋、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教学活动。
体育教学方式的改革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运动认知、实践、感受和体验的过程。体育教师要从“指挥”变为“引导”,从“管控”变为“协同”,从大学生消极接受运动变为“运动参与”,从单向的体育信息接受变为多向的体育信息获得,从只有学生接受变为师生共同接受。体育教师应设计多种变化的、适应学生体育学习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学的技艺性和创意性。体育教师应研究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方式,要让学生学会运动思考、学会运动方法、学会体育评价、学会运动实践指导。教师通过体育教学方式的多元变换,精心设计学生体育学习活动的细节,注意激发学生运动学习的成就动机,营造和谐的体育教学与锻炼气氛。
不同专业大学生具有不同的身心特点,不同专业的体育教学目标也不同。因此,在选择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时,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大学体育教学内容应该选择具有体能性、生活性、竞技性的教材。大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独立的运动思维活动,解决大学生对体育基本知识掌握中所存在的知与不知、懂与不懂的问题。教师要通过设计具有生活化、艺术化、民族化与军事化的体育教学内容,体现体育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实用性、兴趣性以及科学性。因为,体育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对大学生体育学习自我效能的增强具有极大的推动力。
大学生自我效能的自我评价来自于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中自己表现的“自省”,是学生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意识与能力,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要求大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对自己有一个正确评价,看看自己有没有完成本节课学习目标与内容,看自己的身体动作是否到位,有没有达到教师的要求。要求大学生对课上的自我学练的行为、与同学之间的协作配合、动作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掌握等做出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保持自我效能感的长效性,充分发挥体育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促进教师正确的认识大学生个体的进步与肯定。
自我效能的同伴评价是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可以起到“同伴的镜子”和“同行者的激励”的特殊作用,帮助大学生提高观察和评价他人的能力,可以有助于大学生之间的交往与交流,并增强大学生的团队意识。相互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同伴的学习目标、参与程度、拼搏精神和学习效果。方法主要有:互评、互议、学习同伴优点、指出同伴不足等。针对大学生的同伴评价,主要是对同伴的优点做出评价,这样能够让大学生能看到更好的一面。
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评价是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而进行的。教师一般在学年初或学期初进行,其目的是为了弄清学生的基础,为以后上课制定教学目标做好准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及时了解情况,发现大学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便获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或者在活动后为了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进行总结性评价。教师的评价手段一般有口头指示、手势、眼神、问答、技能小测试、简短评价等,这样更有利于对大学生运动素质和知识水平的评价。
大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自我效能的体现十分显著。大学生的自我效能决定了个体参与体育实践活动的积极行为与学习态度,促进学生树立正确体育学习动机,明确体育学习目标,能够从自身的进步中正确认识与评价自我,培养运动学习能力并在运动活动中不断增强自信心,形成体育特长与运动潜能,不断的体验运动学习的成功感,始终以主动地、积极地行动,保持参加体育活动的内在动力,增强自我效能感。
[1]俞永清.激发学生兴趣落实体育课标[J].池州师专学报,2006,20(3):130-131.
[2]缪云云.对体育教学情境设置的深入探讨[J].科学大众,2009(9):11-12.
[3]张敏.浅析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激发[J].内江科技,2010(6):163.
[4]渊兴龙.体育教学情境下学生自我效能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S1):289-290.
[5]杨长牧.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学习自我效能的探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2(1):113-114.
[6]葛剑萍.自我效能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3(6):836-837.
[7]陈强.自我效能理论研究及其在体育领域的运用[J].体育世界,2006(6):38-40.
[8]吴尚.体育教学中自我效能感的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4):131-133.
[9]滕育松.运用成功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J].科技信息,2006(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