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春艳 夏宏伟
(1.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体育教研室 陕西西安 710077; 2.新疆沙湾县第一中学 新疆沙湾 832100)
体育锻炼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方式进行的各种身体练习,体育锻炼不仅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还由于它能使人们在体育运动中身心得到挑战,并由此产生的心理满足感和兴奋感让锻炼者身心愉悦。体育锻炼这种独特的魅力,使之成为现代人们治疗心理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涉及智能、情绪、个性、人格、自我概念及认知过程等方面。各项相关的科学研究证明,体育锻炼对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是一种最积极、最有效的方法,是任何文化活动不能取代的。现在,体育锻炼已被运用在临床心理学治疗上并成为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美国加州大学琴森教授研究发现,人的大脑的反应速度与思考速度、智商高低成正相关,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能促进人的脑细胞的反应速度,充分挖掘人的大脑潜能,有利于人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以及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健康发展。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也是提高人们智能水平的重要手段。
从事体育锻炼可以引起人的机体内的生化反应,使血液中的吗啡类激素——内啡肽的含量增加,它可以使人感觉愉快,因而降低抑郁、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的产生。实验证明,人们长时间运动时(60min),体内的内啡肽能保持较高水平,而有氧运动可以刺激机体对内啡肽的释放,能改善精神疾患的程度和症状,所以也被心理医生作为镇静类药物使用,它是最好的生理镇静剂,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长期进行体育锻炼者能保持极佳的精神状态和充满生活的乐趣。
人格,简单地说就是人的行为和心理所具有的相对稳定的特征总和,主要包括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与后天的教育、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密不可分。体育锻炼能培养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较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培养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增强意志品质和抗挫折能力,有助于排除各种不健康的心理因素。通过参与体育锻炼不仅能强身健体更能使锻炼者在当代充满竞争的社会结构中,建立较强的自信心,较高的自我能效水平,改善心境,增加对影响心理健康因素的处理和调控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人为了在社会中更好的生存而进行的心理上、生理上以及行为上的各种适应性改变的,与社会达到和谐状态的一种能力。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丁肇教授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现代社会科技高度发展,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大量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使自身与家人及周围的人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人际交往困难。而体育锻炼能提供给人们一个互动的平台,使人们社会交往的需要得以实现,利于人们排解生活和工作中的烦恼,消除精神方面的压力和社会孤独感。另一方面,参与体育锻炼者因体育活动的媒介,与不同职务、文化背景和层次的人共同从事体育锻炼,这种不带有任何功利和隐性目的的活动,使参与体育锻炼的人胸怀坦荡,心情舒畅,没有任何思想负担,可以增进参与者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相互产生亲密感,有利于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每个人的身体健康水平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源于健康的身体,大量的科学研究已经证实,依据自身健康水平和心理状态来合理安排体育锻炼的内容和方法,不仅能增强大学生的体质,更能够培养他们优秀的个性品质、良好的情感水平、坚强的意志以及较高的心理耐挫力,预防和减轻消极情绪,自我调节心理状态,学会合理宣泄情绪,消除心理紧张,维持心理平衡,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生命的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在情绪上表现为生气不安、心情烦躁或忧心忡忡,在生理上感觉头痛、头昏、心慌气短、冒虚汗等身体不适,则属于焦虑症状,长时间存在焦虑症状可引起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等疾病,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我们可用下面的方法改善。
(1)选择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如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登山以及旅游等,每次锻炼40~60min左右。
(2)选择WHO(联合国卫生组织)推荐的心理康复项目——太极拳,进行学习和练习,它适合每天练习,每次练习60min左右,它具有平抑焦躁情绪,提高自我调控能力的作用。
(3)做好放松练习。所以体育锻炼结束后,都要做足够的放松练习,并配合呼吸,使身心都得到松弛,放松活动是治疗的关键。
在症状上表现为懒散,情感淡漠,对周围的事物丧失兴趣,食欲不振,常自责,这些属于抑郁症状,严重的会出现轻生念头和自杀行为,如果长期处于这种压抑状态和失望愤怒情绪中,会诱发多种疾病,可用以下方法在亲友的帮助下进行治疗和改善。
(1)选择一些具有团队配合意识的项目,如足球、篮球、游泳等,能体验到团结协作的意识,提高情绪的兴奋性,感受成功的喜悦,锻炼时间为30min左右,每周3~4次。
(2)采用有氧运动或慢跑的方式,时间为30min,次数为每周3次,这种方法对有抑郁症状的人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一段时间后,症状会明显减轻。
(3)练习瑜伽对抑郁症状的改善也有很好的疗效,这种吐故纳新、自我修炼的过程,能使练习者调节情绪,得到心灵的宁静和平衡。练习时间一般在40~50min,适合每天练习。
自信心包括决心、信心和恒心三方面,它会收到客观因素和自我评价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自信心与成功率成正相关。通过体育锻炼来使大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提高自信心水平,较好的获得走向社会应具备的心理准备。其方法如下。
(1)采用有氧运动中的对抗性项目: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篮球运动等,运动强度要根据自身情况,做大小强度的交替练习,运动时间每次40min左右,每周进行3~4次,可用心率控制法来运动强度,运动中的心率一般在每分钟120~140次为宜。
(2)采用激烈和惊险性项目:如拳击、滑冰以及游泳类项目。从事这类项目时,要首先在有安全措施保证的前提下,有同伴共同协作进行,运动中的强度要适中,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20次左右,每周锻炼次数为2~4次,要坚持8~10周以上会收到明显效果。
综上所述,体育锻炼的项目安排及运动负荷大小,应受运动强度、密度、时间及数量的制约,如改变其中任一因素都会影响到运动负荷和心理因素,适宜的制定运动计划可以帮助大学生进行科学而合理的锻炼,这种处方式的体育锻炼模式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对改善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实效性。
目前,医学心理学在诊断和治疗心理疾病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体育锻炼所具有的特殊性对改善和治疗心理疾病是其他方式所不能比拟的,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更具有实效性和应用价值。大学生面对当今社会的工作和生活的快节奏以及激烈的竞争,会常常受到情绪的波动和精神过度紧张的影响,大学生可根据自身身体条件、健康状况、兴趣爱好等,制定适宜的体育锻炼方式来改善心理健康水平,针对自己心理和情绪方面不良反应及时作出调整和干预,使身心张弛有度,并始终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之中。由于体育锻炼对促进心理健康水平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理论研究价值,我们要不断探索这一领域,研究出更加有效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手段和方法。
[1]李响.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效应分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8):132-133.
[2]白光斌,高鹏飞,张超.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干预与影响机制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11(1):117-121.
[3]贺玉强.体育锻炼增进心理健康[J].养生大世界,2007,48(10):12-16.
[4]季浏,李林,王晓赞.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8(1):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