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的舞蹈教学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创新研究①

2014-08-15 00:54吕广霞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15期
关键词:舞蹈主体情感

吕广霞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徐州 221006)

在传统的高校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将师生之间的关系界定为传授与接受、管教与服从的关系,所以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单向性的知识灌输。但是舞蹈教学同普通学科的教学存在很大的差异,因为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的舞蹈知识,还需要增强学生对舞蹈动作的规范性以及对舞蹈艺术的领悟能力。因此,舞蹈课程的学习更加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师生之间的互动,这就要求高校舞蹈教师必须尽快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1 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主体”缺失的主要表现

1.1 课程设置没有面向全体学生

从目前高校舞蹈课程的设置情况来看,舞蹈课程主要是针对大一、大二学生开设的,而且课程教学计划容易受到现代教学设备缺乏、师资力量不完善等方面的限制,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舞蹈素质很难得到本质上的提升。即使有的高校会面向大三、大四学生设置选修课,但是课程设置的数量和内容存在很多的不合理,缺乏时代感和先进性,很难充分调动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1.2 教学方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在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下,高校教师主要是采取单向灌输式、示范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音乐背景下对教师的动作进行模仿或重复性的练习,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舞蹈练习的热情,在被动学习的过程中也很难保证学习与训练的效率。此外,很多高校舞蹈教师不太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相对孤立,没有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

1.3 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无法满足学生舞蹈学习的个性化需求

在很多高校中,由于在舞蹈教育上师资力量和科研能力的相对较弱,所以教学内容多是照搬、照抄其他专业舞蹈学院的教学内容,但这未必适合本学校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在普通院校,很多学生没有很好的舞蹈基础,但是教师却没有充分认识到生源的实际情况和个性化差异,教学内容过于单一,这就造成了学生对舞蹈学习“吃不饱”与“吃不了”之间的矛盾。再者,目前的高校大学生以90后为主,舞蹈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比较多,如对于“街舞”这一时代性比较强的舞蹈,学生的学习热情都比较高,但是在高校的舞蹈教学内容中却很少涉及,也就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1.4 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不利于学生舞蹈素质的进步与发展

传统的舞蹈教学评价活动,教师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期末表现进行终结性的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是以舞蹈技能为主,这就导致学生将个人的学习精力主要放在舞蹈技能的训练上,忽略了舞蹈情感素质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同时,很多高校舞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如舞蹈情感、学习态度、进步情况等,也就很难对学生舞蹈学习的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不利于培养学生练习舞蹈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影响了学生舞蹈素质和舞蹈情感的可持续发展。

2 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舞蹈教学创新研究

2.1 树立以生为本的舞蹈教学指导思想

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个人主体意识、自我意识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在不断变强,所以单向化、标准化的教学理念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学习的多样化需求。因此,我们在强调高校舞蹈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必须首先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并将其深入贯彻到高校舞蹈教学的各个环节,这就要求高校舞蹈教师一定要认识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思想的重要性,确立学生在高校舞蹈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无论是在制定教学计划,还是设计教学方案,都要仔细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舞蹈带来的动感和激情,进而充分激发学生舞蹈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新性。

2.2 利用舞蹈艺术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舞蹈艺术的特点激发出来,舞蹈艺术是通过组合人体的肢体动作及姿态形成舞蹈语言,通过塑造的舞蹈形象反应现实生活,表达人物的情感,从而产生鲜明生动活泼的舞蹈形象。学生的求知欲望可以通过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进行增强,舞蹈的美包含舞蹈动作的美,舞蹈艺术的美以及舞蹈表演的美。欣赏舞蹈的美,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感化人们的心灵。对于有思想、有思路、有见解的大学生来说,可以直接欣赏舞蹈作品进行舞蹈教学,不同的大学生对于舞蹈作品的欣赏会有不同的见解和认识,这样通过差异化的、多元化的理解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及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古今中外的代表性舞蹈都是通过美化舞蹈的形体动作来传达人们的感情,给人形成视觉冲击,从而感染着人们的情绪,震撼人们的心灵。因此,在舞蹈教学中,通过美化舞蹈者的形体动作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舞蹈对学生的吸引力,这样可以有效吸引学生对舞蹈的兴趣爱好及审美情趣。

2.3 针对学生开展舞蹈情感教育

舞蹈是一门结合肢体训练和培养学生情感的课程,只有把对音乐的理解与肢体训练融为一体才能发挥出舞蹈极致的感染力。因此,高校舞蹈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舞蹈情感素质开展有针对性的情感教育活动,把个人情感恰如其分的添加进去,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舞蹈情感,确保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激情和逻辑清晰,提高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审美能力。同时,在舞蹈课堂上开展情感教育,还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引导学生往健康的情感观上延伸,有效调节学生的不良情绪,陶冶学生的性情,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

2.4 构建和谐化的师生关系

要想保证学生在舞蹈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高校舞蹈教师要重视自身角色的积极转变,更好的发挥自身的引导性作用,实现“权威型”师生关系向“互动型”师生关系的积极转变。学生作为大学舞蹈课堂上的主体,只有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协作的关系,通过共同参与、相互沟通、交流与合作,紧紧围绕教学内容,互相产生良性的促进作用,才能推进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实现既定的教学任务和目的,逐步建立起和谐化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并不是“一方面”与“另一方面”的平面构成关系,也不是“教学”与“学习”哪个该作为中心的关系,它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多沟通、勤交流,相互促进与合作,共同致力于学生舞蹈素质的提升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2.5 创新教学评价体系,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我评价

为了促进舞蹈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高校舞蹈教师要重视教学评价体系上的创新。在舞蹈教学中,反馈信息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师的观察和考核,另一方面是学生的主动反馈。但在具体的评价实践中,教师单方面的观察与考核很难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把握,尤其是教学评价失当时,可能造成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上的丧失,从而对接下来的舞蹈教学造成很多的不利影响。因此,高校舞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我评价,如运动路线是否规范、动作发力点是否得当、“体态”与“心态”是否和谐、学习态度是否积极等。例如,有些学生动作并不到位,而自己并未意识到不足,这时教师不能单纯让学生重复练习来发现自身问题,而是要密切关注每一名学生,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与指导,调节学生不正确的自我评价,正确认识到自己身上的缺陷和不足,实现学生在舞蹈课堂上的自我进步与主动学习。

3 结语

综上所述,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舞蹈教学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内在要求,能够形成对高校传统舞蹈教学模式的有效创新,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给学生在舞蹈课堂上更多的学习主动权和自主权,进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学生的舞蹈潜能,实现教学质量的不断改进。因此,作为高校舞蹈教师,一定要深刻理解“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思想的本质要求,坚持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渗透到高校舞蹈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舞蹈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1]房杨洋.以情感培养兴趣——舞蹈教学实践的研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

[2]闫可欣,吴军.谈高校舞蹈教育与大学素质教育[J].黄河之声,2013(21).

[3]丁思文.大学舞蹈教育对学生身心良性发展的实践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9).

[4]陈秀媚.浅谈中国传统舞蹈教学价值取向[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2).

[5]张晓梅.论舞蹈“身心”教育对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1).

猜你喜欢
舞蹈主体情感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论碳审计主体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学舞蹈的男孩子
何谓“主体间性”
舞蹈课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